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90-100(第26/30页)

中提取出来。】⑦

    “为什么柳树皮是重点?”有人不明白。

    “因为原材料常见,数量众多,具有普及性,就说明它制出的药物,价格不高,能让更多人用。的起。”

    “原来如此,那这还真是重点。”听说能让更多人用。的起药,诸朝古人们脸色一肃。

    “所以那什么药,和柳树皮有什么区别?吃药和直接吃柳树皮有什么区别?”

    “对啊,我们也可以直接吃柳树皮的。”有人“恍然”道。

    “别闹了,药肯定比原材料药效更强,效果更好。”

    【其实在古代,柳树皮就是一种药材,功效是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所以阿司匹林明面上历史时间不长,可追溯其原材料,早就被纳入中医治病范畴。】

    “懂了,又是‘换汤不换药’。”诸朝古人们了然。

    这不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药,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药。

    【做成药物以后,阿司匹林保留原材料的治病功效,并加以放大,和开发更多医药用途。

    现在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

    而除了阿司匹林外,其他以中药为本的重要药品还有很多,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华夏中药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中药,后世药品名字却不是我们自己的,还真是讽刺。”

    “如果是咱们,会给阿司匹林取什么名字?”

    “当然是和柳树皮相关的。名字,简单易懂,不像那什么西方药名,从名字一点猜不出来原材料,天幕要不说,谁知道那玩意原材料是柳树皮啊!”

    “也是,本来我还对那药充满陌生和抗拒,一听原材料是柳树皮,突然就亲切起来。”这种感觉他们不知道怎么形容。

    【如果说阿司匹林是西方把咱们的中药发扬光大的,那青蒿素的出现,就是自己人添的光彩。

    建国初期阶段,那时候医疗条件还没有现在那么好,许多人都得了疟疾相关病症,为了攻克这类病情,屠呦呦女士和其团队领命,寻找治疗疟疾的办法,她们的研究方向就是咱们华夏的中药和医术。】

    “疟疾,我记得这类病药方好像不少啊。”

    “建国初期吗,刚动荡结束,许多东西都会遗失,咱们现在的药方,未必传到后世。”

    “那咱们赶紧把药方都传给天幕,让其他人看见,不能让那些药方失传。”

    有人心里一紧,生怕药方再次失传,赶紧上传了天幕,希望药方能在其他时空延续下去。

    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觉得天幕比自己保管更加安全,对药方更好。

    【先说一下屠呦呦团队遇上的困难,她们路上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中草药以及疾病改名字的事。

    现在咱们查询资。料,追溯各种中草药和疾病显得很方便,可那时候的屠呦呦团队,并没有这么便捷的条件。

    随着时间流逝,许多中草药和疾病都换了名字,那种从一开始就定下,一直用到现在的。名字,真的非常少。】

    “名字确实是一大难题,所以许多医书为了保证准确,还会给草药配上图案,就是怕有人认错草药,因为不同草药,很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疾病,哪怕同一朝代,不同地区的疾病名字都不一样,更何况是那么多朝代了。”

    “这事从古至今都是医学难题啊。”诸朝大夫们感叹道。

    屠呦呦团队遇到的困难,诸朝大夫们很能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也遇到过相同的困难。

    【比如青蒿,有别名:香蒿、黄花蒿、蒿子等。

    疟疾又有:温疟、瘴气等名。】

    姜叶说出青蒿和疟疾别名,引起诸朝人震惊。

    “青蒿就是香蒿/黄花蒿,能治疟疾?!”

    “疟疾居然就是瘴气,太好了,瘴气有办法治了!”

    对于不熟悉的药材和名字,诸朝古人们原先还觉得那离自己很远。

    直到听到其他名字,他们才发现相关疾病和治疗药材居然离自己那么近,他们终于体会到大夫们心里的感受。

    【总之,屠呦呦团队整理了上千种疑似治疗疟疾的中药材,而后又从它们中筛选出数百种可能有效果的药材。

    然后就是实验、提取,把数百种药材再进行细分,就这样一步步,青蒿等药材被慢慢锁定。】

    “过程好复杂,不过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结果。”

    “刚开始过程是很难,可是只要成功,后面就会很轻松。”

    “很多药方上很多都提及青蒿了吧,为什么还要找那么多药材?”

    “咱们现在觉得其他步骤多余,是知道她们成功了,可当时的她们并不知道,以及,不想错过更多可能,毕竟治疗疾病的,也不一定只有一种药材。”

    【而青蒿,也是数千年来,医术上多次提及治疗的药材,但可惜青蒿素最初实验结果并不理想。

    问题出在温度上,因为温度影响了青蒿素的药效,后来屠呦呦女士在东晋神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灵感,改变了青蒿的温度,从而得以让青蒿素成功现世。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重点有两个,一个是“青蒿”后来青蒿改名了,二就是“绞取汁”的“绞”,这个字就是青蒿素温度的关键:低温。】⑧

    “葛洪神医,您的药方,居然沿用到后世。”葛洪附近的百姓们与有荣焉道。

    “沿用。的不是我的药方,而是中药。”东晋,葛洪轻笑道,很是欣慰。

    “原来青蒿的关键是温度!!”诸朝也有对青蒿治疗效率不解的大夫眼睛一亮。

    那些需要青蒿治病的疟疾/瘴气地区的人们更不用说,他们终于能摆脱疾病折磨了。

    “千年前的古人和青蒿,千年后的后人和青蒿素,这如何不算一种医学缘分。”

    “何止,《诗经》里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那位屠呦呦女士和蒿的缘分还不浅呢。”⑨

    “真好,这次是咱们华夏后人把咱们华夏医术发扬光大的。”

    “希望未来这种事情越来越多!”诸朝古人们很是开心。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一百章

    【说起医术, 大家第。一印象会是什么?】

    突然,姜叶和江雪问众人。

    “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

    诸朝大部分古人对医学充满赞誉。

    “庸医杀。人!”

    “学医不精害死人!”

    但也有小部分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两种声音混合到一块,眼看彼此火气越来越重, 有人赶紧调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