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独宠灾星小夫郎: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重生后独宠灾星小夫郎》 130-140(第15/17页)

的不说,肯定壮实好养活。

    “要我说,你们养些鸭子就是,养鸡还得买料来喂,总归不划算,你们那咸水田只能种稻谷,种不出粟米菜蔬。”

    “说来养鸡不就是为了有蛋吃,养大了逢年过节能宰了吃肉,到乡里买也一样,有詹九在,这些东西哪里还能缺了。”

    苏乙笑言,“这不是以前没养过,总想着试试,确也不图靠这个挣银钱,养活了能糊弄自家几张嘴就够了。”

    钟涵在一旁道:“大哥说了,到时候鸡鸭都归我和嫂嫂管,我也能帮忙呢,等以后阿乐长大了,会跑会跳了,我再领着他放牛赶鸭子去!”

    詹九娘给他和苏乙各递一个洗好的枇杷果,苏乙抱着孩子不方便吃,暂且放回碗中,詹九娘顺势帮他剥起来,同时展颜朝钟涵道:“你这哥儿志向变得倒是快,我怎记得去年里见你,你还说以后要跟着你哥哥嫂嫂出海网鱼去,要学你大哥当浪里白条呢。”

    钟涵抱着果子闻一闻,被那果香熏得陶陶然,也不耽误他答话。

    “两样我都去,不过等到我能跟着出海,还有好几年,但养鸡养鸭放牛,如今就已行了,还是要紧着眼前事嘛!”

    詹九娘被他的小模样逗得嘴合不拢,同苏乙和站在一旁的钟洺道:“我看涵哥儿又长一岁,愈发伶俐了,浑是个小大人了。”

    钟洺有些无奈地瞧一眼小弟,“可不是,现今小嘴一张,我们都快要说不过他。”

    这么一想,没个几年还是个奶娃娃长乐也能长到这么大了,譬如小弟还只会乱爬淌口水的日子仿若就在昨天。

    小娃娃一点点长大,先是会爬会坐,继而会走路会说话,再年长些就不止是会说话,还会和你讲道或是拌嘴了。

    现在哭闹的时候磨人,但比起日后长大要操的心,好似也不算什么。

    “一年里枇杷就吃这一阵子,一会儿给你们装一篮回去,后面还有些干木耳,回去拿水一泡就能炒菜,补血润肺的。”

    詹九娘坐不住,前后转着拾掇东西,统共加起来喝了一壶水,詹九和他族兄弟赶得两辆车就到了铺子后门。

    车上三个汉子跳下来卸货,钟洺也跟去帮忙,活鸡活鸭塞进后院的笼子,还有几只杂毛野兔、野鸡和山雀。

    除却货物,鸡蛋鸭蛋果蔬等不必提,鸡雏单独装在一小竹筐里,上面蒙了布,遮阳透气,不然这一路颠回来很要命。

    “我在隋阿叔亲戚家收的鸡雏,他家人也帮着掌过眼,不会坑人,还帮你们买了几斤粟米,使清水泡软了给它们吃,再过一段时间,等养住了,就能再喂些青菜叶子。”

    雏鸡毛色嫩黄,小尖嘴也生嫩得很,鸡爪像小树杈,托起来时在你掌心里踩来踩去,钟洺忙喊苏乙他们来看。

    “阿乐你看,这是什么?是小鸡对不对?咕咕咕,咕咕咕。”

    长乐听不懂小爹在说什么,但大人笑,他也就跟着笑,嘴巴呜噜呜噜不知道在说什么,挂了两滴口水在唇角,小眼睛亮闪闪的,怎么看怎么可人。

    钟涵轻轻捉了一只小鸡在手,“詹大哥,小鸡要养多久才能下蛋?”

    水上人实在是对这些一窍不通。

    “一般养个半年就能下蛋了,咱们九越没有天冷的时候,到时候一只鸡一天就能下一个。”

    钟涵摆着指头算,惊喜道:“那如果有十只母鸡,一天就是十个蛋,一个月就是……就是……”

    他也算不明白,只一味比划道:“好多好多的蛋!”

    詹九笑着点头,“正是如此,不然这些卖我鸡蛋的农户,如何攒了那么多?乡下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几只鸡,若想换钱,家里是舍不得吃的,一个蛋卖给我,我给两文钱呢。”

    村户人为了挣两文钱,一家人只有年节才舍得打两个鸡蛋滚个蛋花汤,或是掺水蒸个蛋羹,算是一道荤菜,可到了乡里、县城,加个一文两文卖给那些高门大户或是酒楼,一天却要吃去几十上百个蛋。

    有时候越做这等两头生意,越知晓挣钱的好处,幸而他现今走的是正道,赚的没有一文黑心钱。

    “我给你们挑了十二只鸡雏,里头有两只公鸡,余下的都是母鸡,等长大些能分出两窝来,要是都能养活,以后真就不缺蛋吃。”

    “不过公鸡不比母鸡,有那等天生性情凶会啄人的,要是有那样的就不能留,不然闹得同窝的母鸡也不安生。”

    苏乙伸手摸了摸小鸡,知道这趟回去他和小仔就有事做了。

    临到走时,詹九又给钟涵拔几根野山雀的尾巴毛,“拿回去做个毽子耍。”

    钟涵喜欢极了,摆弄半天,还要往脑袋上插。

    过后把这一筐子叽叽咕咕的黄色毛球带到千顷沙,暂且搁在木头搭得鸡窝里养着,依着詹九所说,先喂了几日泡软的粟米,后来开始往里添些剁碎的菜叶子。

    加上有王柱子搭把手,幸运的是都养活了,十二只一只没少。

    有了鸡雏,钟洺便想着趁热打铁,再去捉些鸭子来,便择了一日喊上虎子和石头,还有钟守财、钟存富几个汉子,撑船去红树林。

    这几家都是想跟着钟洺试试在咸水田养海鸭的,比起养鸡,水上人对海鸭子更熟悉,说好有小的就捉小的,没小的就捉大的,若能养到下蛋最好,养不到就宰了吃肉,反正不白跑一趟。

    第140章 青苗

    稻种落地生根, 很快在水上人的殷殷期盼中窜出小小的青色芽苗,荒芜的海边滩涂如同铺了一层青翠的碧毯,但这些芽苗实在是太小太生嫩, 让人担心一朵浪花就能把它拍倒。

    面对初次来到九越地界的咸水稻,人人都是生手, 哪怕钟洺誊抄过应县公森*晚*整*的农书手记,王柱子是侍弄田地的老手, 也同样不能例外。

    在摸索当中, 他们想出各种主意, 除却钟洺不断完善的闸口,后面又挖海泥垒高了田埂,挡一挡上涨的海潮, 免得还没长高的秧苗要被咸水没过头顶,这么泡上个把时辰, 难保当中不会多出几成的死苗。

    种地就是麻烦在这里, 打鱼赶海寻的都是天生地养的东西,除了捞上来的那一刻,不必会它们平日吃什么喝什么,又是如何长这么大的。

    但换做种稻谷, 今日少一株苗,几个月后就少收一把米,这损失属实承担不起。

    熬过最初秧苗最细弱的时候,看它们一点点地窜高分叶, 逐渐变得茁壮, 六叔公又开始天天站在高处观天象,出海观海流,烧香拜祭海娘娘和土地爷, 祈祷今年风调雨顺,龙气不会太盛。

    “今年咱们族里都没怎么张罗出海,把宝全押在这片水田上了。”

    天气热燥,六叔公当初发了话召集族人买田垦荒,如今稻种下地,他反而思虑愈发得重,因肩上担着一族兴衰荣辱,先前的豪情壮志被时间推移冲刷去几层,开始变得有些瞻前顾后。

    这和带着族人出海赶渔汛时不同,他自诩是个海上的百事通,挪到陆上来就成了个半瘸腿,不敢托大。

    “阿洺,你说这事究竟能不能成?”

    在他看来,钟洺实在有些过于镇定了,从砸出上百两银子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