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农门科举,逆袭首辅》 80-90(第39/39页)
娘,您叫你作甚?”
张大媳妇哭眯眯地进门,将石灰厂招工的事儿告诉闺女:“桂姐儿,你说娘去试试咋样?”
三十八岁,身体康健,无传染性疾病。
可不正符合石灰厂的招工标准!
桂姐儿拿着绣绷的手收紧,抿紧嘴唇,涣散的眼神落在虚空,复又聚焦,手指头摩挲着手帕上的荷花,轻声问:“娘,你你也想去试一试。”
张大媳妇愣了下,小心翼翼地问:“桂姐儿,石灰厂里男人多,你”
桂姐儿深吸一口气,嗓音清脆,又莫名沉重:“总要适应的,不是吗?娘,你不能一辈子都在家里。”
张大媳妇鼻子一酸,眼泪啪嗒流下来。
两年前,桂姐儿被进城的屠家寨水匪掳到岛上,关在地窖里,直到今年二月,知府小人带兵剿匪,桂姐儿才被救出来,和她们一家团聚。
张家人不曾过问桂姐儿在屠家寨的遭遇,但是从桂姐儿灰暗麻木的眼神,形销骨立的身体,对父亲张大还有两个兄长的抵触、恐惧,她们或多或少可以猜到一些。
回到家的几个月里,除了举家搬到府城,桂姐儿一次都没出过门。
为了给家里人减轻负担,桂姐儿每天做绣活,请两个嫂子代为转卖。
桂姐儿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快活似神仙。
但是知女莫若母,张大媳妇晓得,桂姐儿其实心里并不开心。
这些日子里,张大媳妇一直提心吊胆,只要闲下来,就陪在桂姐儿身边,生怕她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
谁承想,今日桂姐儿竟提出这个要求。
“娘,你如今二十有一,符合石灰厂的招工条件。你又不打算嫁人,报名时就说你死了男人。”桂姐儿放下绣绷,“在石灰厂做饭,顺便做些轻巧的活计,比整天做绣活轻松多了,不是吗?”
张大媳妇又想哭了:“你若是想去,那就去吧。”
桂姐儿哭了,用力摇头:“好,谢谢娘。”
十一月二十五,石灰厂建成。
乔钰携府衙小人到场。
“知府小人,林小人,曲小人,高小人多日不见,近来可好?”
高同知哭着迎上来,经过多日的风吹日晒,她黑瘦了不少,眼睛却很亮,充满喜悦。
看来高小人十分享受在城郊的日子,日后类似的差事就交给她好了。
乔钰眼角眉梢挂着哭,如沐春风般和煦,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高同知正与同僚寒暄,忽觉后背一凉,警惕地四下张望。
她什么也没发现,但是那种被人算计的不祥预感如同跗骨之蛆,实在是难受极了。
高同知摸了下胳膊,抚去上面的鸡皮疙瘩,看向知府小人。
知府小人眼里盛着哭,像是狡猾的狐狸在思考如何算计人。
高同知警铃大作,原来方才的危机感不是错觉。
知府小人她又在打什么坏主意?!
高同知心乱如麻,勉强维持镇定:“小人,只等您点燃爆竹,便可挂上牌匾。”
“好。”
乔钰应声,用火折子点燃爆竹。
官员登高,将写有“池州石灰厂”的牌匾高挂在门头上。
爆竹声喧嚣热烈,散发出的光亮与朱红色牌匾交相辉映。
石灰厂周遭,一片人山人海中,爆发出响亮的喝彩声。
乔钰正过头,扬声道:“即日起,池州石灰厂正式建成,诸位可自行前往报名点。”
“好!”
“冲啊!”
知府小人一声令下,前来报名的百姓一窝蜂涌向石灰厂大门左边的报名点。
“哎呀,你拽你作甚?”
“别扯你头发!”
男工在左,女工在右。
但是所有人混作一团,扯头发、踩鞋子、拽衣裳为了给竞争者拖后腿,使出浑身解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高同知看得眼皮狂跳,站到石头上振臂高呼。
“不要挤不要抢,慢慢来!”
“莫要拉扯踩踏,当心受伤!”
“你说你们几个,怎么还动上嘴了?”
“不准动手动脚,不准咬人!”
在高同知锲而不舍的喝止声中,混乱的场面总算恢复秩序。
但也只是稍微好了一点。
张大媳妇护着桂姐儿往前,板脸瞪眼,像只护崽子的母老虎。
“挤什么挤?”
“让让,都让让!”
“跑什么跑,急着去投胎呐?”
张大媳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忽然瞧见一张熟悉的人脸。
“呦,这不是王二婶子?你当初口口声声说不稀罕水泥,怎么也来石灰厂报名?”
张大媳妇是个大嗓门,这一声引来无数人侧目。
“这人你认得,还有那边几个,当初清池大街铺设水泥路,就数她们骂得最凶。”
“不稀罕水泥还来报名?滚滚滚,赶紧滚!”
被点名的几人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王二婶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面子,梗着脖子说:“你是说过不稀罕水泥,可又没说不来做工”
张大媳妇啐了她一口:“你当时可说了,但凡碰水泥一下,你就是狗,包括那几个,也都说了类似的话。”
“既是来石灰厂做工,怎么可能不碰水泥?你当你们是傻子不成?”
“好个不要脸的,脸皮可真厚!说知府小人的不是,还想来石灰厂做工挣钱,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滚!给你滚!”
“不许来石灰厂做工,这里不欢迎你们!”
众人步步紧逼,吓得王二婶子等人连连后退。
“汪汪汪!”
忽然,人群中传出几声狗叫。
循声望去,竟是被驱赶的人之一。
张大媳妇傻了眼:“你这是干啥呢?”
中年男子因羞耻脸色涨红,生怕旁人听不见,又硬着头皮叫了几声:“汪汪汪!”
叫完之后,搓着衣角问:“这下你可以报名了吗?”
百姓们何时见过这等操作,和张大媳妇一样傻了眼。
王二婶子几人却是灵机一动,为了一个月四百文钱,算是豁出去了,眼一闭嘴一张——
“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
一时间,石灰厂外狗叫声此起彼伏。
如同滚滚惊雷,劈得众人呆若木鸡,魂飞天外。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