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能的仁王君: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无所不能的仁王君》 80-100(第2/28页)

   仁王很快就拿下了第一局。他破发得毫无难度,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

    耐力本来是博格的优势,而第一局他打出去的球没两个来回就直接被仁王得分了,理论上他消耗不大的,但交换场地时他额角已经隐约有了汗水,是仁王精神力溢出的压力让他精神消耗很大,也是精神绷紧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后体能自然加倍消耗。

    仁王看了他一眼,调侃道:“累了?我听说你拥有‘从德国的罗腾堡到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300公里以上的距离都不流汗的身体能力’。”

    也没有哪个正常人会无缘无故长跑300公里,马拉松的全程也只有42公里。

    当然,那种专门的山路越野长跑不算,那种比赛一跑一整天,距离是根据选择的地点定的,也属于极限运动之一。

    “一直不出汗其实不是什么好事。”仁王一本正经道,“说明代谢能力弱。我听说这件事时还挺为你担心的。现在看来,挺好的,你的身体很健康。”

    博格:“……”

    “你的嘲讽能力果然如传言那样。”博格说。

    “拥有从德国的罗腾堡到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300公里以上的距离都不流汗的身体能力”,这不是写实,而是稍微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博格体能很强可以做到连续跑步300公里都不流汗还很从容”,形容他体能很好耐力很强,是德国常用的夸张修辞手法。

    仁王德语说得很流利,和他们聊天时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俚语,那么仁王不可能不知道这只是夸张修辞——仁王的表情和语气也体现了这一点。

    “欺诈师”的语言攻击能力很强,但面对他时大概还是收敛了一些的。博格这么想着,面对仁王严阵以待。

    第二局是仁王的发球局,仁王会用什么技巧呢?

    博格期待又紧张。

    但仁王只是看似随意地丢起了网球,而后以标准侧旋球的姿势击出了球。

    咚!

    网球划破空间留下的黄色光影比网球落地的声音先出现。博格还没反应过来,网球就落地了。这个高速发球的速度比他之前见过的所有发球速度都要快。

    怎么达到的呢?力量……还是旋转?

    第二球,同样的打法。

    博格迈出了一步,却还是来不及接球。

    但他勉强瞥到一点球上的旋转模式。肉眼看去旋转的转速并不出格,就是标准侧旋球的旋转。那么,是力量吗?那又是怎么发力的呢?

    博格发觉自己有太多疑问了。

    他看仁王轻松的样子就知道仁王并没有用出全部实力(甚至只用了很少部分的实力),但他还是在仁王打出网球时有太多的疑问和想不明白的地方。而这就是两个人的网球实力上的差距了。

    博格都不太看得懂仁王的比赛,场边的其他人就更是如此了。

    只觉得眼睛疼的小仁王用力眨了眨眼,根本没看到任何球上的变化,也没看到仁王挥拍的动作。他只是隐约感知到仁王挥拍了,打球了。

    他调整了一下摄影机的角度,确认摄影机还在工作。

    但他想,这种比赛就算录下来了,真的能分析出什么来吗?除非仁王直接拿这个录像带他们复盘,但显然自家叔叔是不会这么做的。

    还有那个光头,好强。

    他会是我明天的对手,小仁王想。

    提前知道仁王打算的他,不知不觉间精神力涌动起来。他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精神力与仁王的精神力贴合,是之前被仁王暗地里“同调”过许多次后身体和精神力的本能所作所为,而这样反而让他突然“看懂”了一部分球赛。

    感觉到精神力波动的仁王勾起唇,默许了小仁王精神力的“搭载”。他甚至对博格说:“看起来你有很多疑问,那么,我打慢一点,你仔细看清楚。”

    这当然不是对博格说的,而是对小仁王说的。但他面对着博格,说出这句话时很有一番“为人师表”的味道。

    而同样察觉到精神力波动的幸村侧头看了小仁王一眼,想果然,教练看中的,和教练有关系的人,就是特殊的。

    第082章 另类教导

    仁王一开始是打得很随意的。

    不过他很快想起来, 自己的指导赛,主要指导的其实不是对手,而是场边观战的那几个小鬼。他想了想, 如果直接将剑技展示出来……那跳过太多步骤了。剑技的前置技能是呼吸法和剑招, 这前置条件观战的人都不具备。

    那就索性进行一次“招数展示”吧, 但是要保留一点余地。

    于是仁王在发球前停顿了一下, 侧过头对自己的几个学生说:“换一个能让你们看得更清楚的打法好了。那么,从真田开始?”

    真田:“……我?”

    仁王手指摸了摸球拍的拍柄,稍微改变了握拍姿势。

    他再丢起网球时,打出的球就和之前完全不同了。并不是说球速或者力道之类有很明显的变化,而是打法上, 完全就是真田的“风林火山”。

    仁王选择真田,自然是因为他很熟悉真田的球技,熟悉真田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这听起来有些奇怪, 但在学习网球的前两年, 仁王就是一直在关注真田。

    仁王没有选择真田在U17之后, 和打职业之后会有的打法, 而是只用了这个阶段真田会用的“风林火山”(他连“雷阴”都没打算用), 并且没有演化他对“风林火山”的理解, 只是完全复刻了“风林火山”的技巧。

    要说这和真田“风林火山”的区别……至少真田自己认为没什么区别。

    但仁王打出来的“风林火山”效果又和他的完全不同。这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仁王不出声讲解,他只让真田自己看。因为他用的是他理解里的“风林火山”。

    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切换”的说法, 上一秒还在进攻, 下一秒就可以收回来。

    这是控制力。也可以说,是本身的实力摆在那里,没有在“全力以赴”击球所以留有收回的余地。所以在仁王挥拍前, 甚至在球飞出去之前,是无法确定这一招是攻击还是迂回的。

    博格不知道仁王打出来的招数是什么意思, 但他能感觉到仁王打球的风格发生了变化。风格发生改变后,好像就有了攻击余地了,不再是从前“无懈可击”的样子。

    他照着自己认为的仁王的弱点攻击,而仁王再进行回击。

    回球的回合数上去后,真田才露出恍然的表情:“这种方式……”

    “弦一郎。”幸村提醒真田,“这是教练对你的招数的理解,但你不能完全照搬。”

    “我知道。”真田认真地点头。

    但他从仁王对“风林火山”这一招的控制里学到了许多。

    而他旁边,小仁王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等等,这种打法……真田为什么是这种反应?他原来做不到这样吗?也对,和自己打练习赛的时候,真田确实从来没到过这种程度,但是,但是,自家叔叔真的只是在“展示”真田的招数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