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娘(美食):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小红娘(美食)》 40-50(第34/36页)


    苏茵茵一个不够,还要第二个。

    苏老大的媳妇刚要张口,被婆婆瞪回去,还真把鸡腿给了苏茵茵。

    这也行?

    看来对方有备而来啊。

    苏茵茵笑眯眯地,把鸡腿给了苏奶奶跟姨婆两位长辈,半点没落口舌。

    回家第一顿饭,便吃的风起云涌。

    看来对方来者不善。

    苏茵茵倒也不是故意如此,一个是试探,二是知道当年娘亲在老家时怎么被大房欺负的。

    不报这个仇,她还是娘亲的女儿吗。

    所以不管苏三姐怎么跟她套近乎,苏茵茵坚决跟着哥哥一起,哥哥教村里小孩读书,她就跟着整理书籍,研磨墨水。

    总之少说话少交流。

    倒是她爹先打听来消息。

    大房今年特意回来,是准备请苏奶奶教两个孙媳妇,以及苏三姐做点心。

    也有人说,为什么不让大伯娘教,他们在家里多方便。

    这点苏娘子知道一点:“她觉得婆婆藏私了,万一有她没学过的东西,那不就吃亏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

    反正跟他关系不大,苏茵茵继续跟哥哥一起看书。

    村里明年参加童试的,一共四个人。

    最小的十四,最大的十八,都是读书的好年纪。

    可苏茵茵听着,感觉他们应该都考不上?

    苏显惊讶道:“为什么这么说?”

    “书背的不算好,解意也一般啊。”苏茵茵看着他们给哥哥教的试卷,“看,这都是明显的错误。”

    哥哥反而笑:“是妹妹水平高,他们这种已经不错了。”

    这样吗?

    苏显一直知道妹妹厉害,却还未让妹妹写过考题,这会干脆道:“这题妹妹写的话,会如何作答?”

    反正闲着无聊,苏茵茵还真的写了篇文章出来。

    过了片刻,苏显感叹道:“妹妹要能科举,必然早就考中秀才了。”

    “哥,你看我是你妹妹才这么说的吧。”

    苏显笑:“怎么可能。”

    别说他了,跟着一起读书的几个人,基本都发现,茵茵妹妹比他们还要厉害。

    其中十四岁的陆如很难为情,都是一样的年纪,茵茵妹妹还是女子,都比他厉害。

    见此,苏茵茵挑眉道:“怎么?看不起女孩子?”

    “这倒不是,我七岁开始就在私塾读书,却还不如你。”陆如挠头,难免沮丧啊。

    其他来学习的人也点头。

    是啊,他们都是这样。

    其中十八岁的陆俊华点头之余,又有些不爽,开口道:“说不定是苏显哥教的文章,不用妄自菲薄。”

    听到这,苏显轻笑:“我妹妹三岁便拿笔,开始读千字文,我教不教,又有什么区别。”

    三岁?!

    陆俊华更酸了:“你们京城人就是不一样。”

    话说到这,今天的课也差不多了。

    反而是年纪小的陆如替堂哥道歉,他平日不这样,马上童试压力大,所以才这般说话。

    苏家兄妹不怎么介意,让他们好好复习即可。

    剩下的学生同样是肃河村的,也很不好意思。

    本就是求苏秀才帮忙,哪能置气啊。

    好在马上过年,苏家临时的“补习班”便散了,等到年后再说。

    陆如还特意跟苏茵茵也道歉:“茵茵妹妹别介意,回头我带家里好玩的给你做补偿。”

    苏茵茵摆手,显然没放在心上。

    来这里补习的人刚走,苏茵茵看到门外还有人站着,往外一看竟然是苏三姐,她面前站着陆俊华,两人不知道在说什么。

    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大伯娘拉着她的手感谢,苏茵茵才懵了。

    “都说你是小红娘,看来没说错,那陆家小子跟我家女儿的婚事,可真是天作之合。”

    等会?!

    跟她又有什么关系?

    苏茵茵想到苏三姐被骄纵的脾气,再想到陆俊华小心眼的性子。

    这俩人能合适吗?

    管他们合不合适,跟自己都没关系,苏茵茵立刻摆手:“别扯上我,跟我没关系的。”

    “怎么没关系,要不是你哥哥在这教书,他们也不会认识啊。”大伯娘是真心满意这桩婚事。

    读书人啊,读书人多好。

    听说苏茵茵之前撮合的姻缘里,就有好几个读书人,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那多好啊。

    如果陆俊华也能考上秀才,她家以后有指望了。

    苏茵茵赶紧道:“真的别,我跟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

    苏茵茵爹娘也道:“要这样说,那是苏显撮合的姻缘才是,不要什么都往茵茵身上扯。”

    “是啊,他们自己看上了,跟我们家没关系啊。”

    眼看二房一定要跟他们撇清关系,苏大伯撇撇嘴,大伯娘脸上也不好看,反而道:“算了,反正回家第一桩事也办成了。”

    来了来了。

    终于来了。

    既然有第一件事,肯定有第二件,到底是什么,快点来吧。

    苏茵茵往哥哥身边坐坐,等着对方出幺蛾子。

    谁料苏大伯竟然讲起故事,还让苏奶奶配合他。

    “想当年,咱们苏家在京城也是有头有脸的点心铺。”苏大伯叹气,“可惜我不争气,没能把苏家点心重新振兴起来。”

    说到这,自然引起苏奶奶的回忆:“是啊,最早的时候,苏家传下来五十多种手艺,如今也只剩二十八种。怪我学得慢,当年我婆婆会的更多。”

    说起当年,大家气氛沉闷了些。

    苏大伯装模作样的擦擦眼泪:“我还记得爹当年在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点心种类增多,虽说不能到五十多种,也至少有个三四十样。可惜他遍寻一生,也没找到太多方子。”

    谁家方子都很金贵。

    如今苏家点心还能在北市存活,靠的就是祖传手艺。

    想要增加品类,难上加难。

    这可不是现代知识大爆发的年代。

    苏奶奶想到之前,无奈道:“也是没办法,当年没有这样好的日子,大家饭都吃不起,命都保不住,生意差了,日子自然也差,所有人日子都不好过。”

    提到这一点,苏指挥使点头,苏娘子同样感慨。

    他们都经历过那段时间。

    苏家大儿媳妇开口道:“奶奶,公婆,苏家最早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点心方子啊,是自创的吗。”

    苏大伯嘴角压不住笑,终于说到正题上了。

    “那么多房子,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