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穿越者,名动四方: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娘,穿越者,名动四方》 120-130(第8/20页)

又伸出一根细白的手指无事可做的挠挠自己的脸侧。

    不知怎的,莫名就担忧母亲继续问下去了。

    但所幸没有。

    母亲只是笑着问,“囡囡用过早膳否?”

    孟灵儿心头微松,忙说还未。

    裴莺颔首:“你父亲和二兄还未归,既然……”

    话还未说完,那边有人高声道:“大将军归!”

    军营霎时沸腾起来。

    乌夜的身形比寻常骏马壮一圈,平日以最好的草料饲养,时常还有黄豆加餐,养得膘肥体壮,油光水滑。

    霍霆山还未下马,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越过一众迎上来的武将,精准落在裴莺身上。

    他的胄甲拢着晨光,环首刀收于腰侧,身形高大魁梧如山岳,也似将出鞘的刀剑一般锐利慑人,但这一刻裴莺分明觉得那道望向她的目光并不具有任何压迫感。

    “父亲他们回来了。”孟灵儿高兴道。

    霍霆山翻身下马,简单吩咐了几句,让身旁武将把俘虏先行带下去。

    遣走武将后,霍霆山上前,“夫人昨夜睡得可好?”

    裴莺想起辗转了许久仍未睡的昨晚,“……还好。”

    霍霆山本还想说什么,但这时孟灵儿先开口,经过大几个月的相处,如今她已不似最初那般怕这位继父,“父亲,我方才见您好似抓了一批人回来,那些都是司州之人吗?”

    霍霆山嗯了声当应答。

    “知章回来了吗?”裴莺问。

    霍霆山:“已回。”

    裴莺唤了卫兵给霍知章递口讯,让他一同过来用早膳。

    霍知章风风火火来到,他从昨日到现在一天一夜没睡,依旧精神抖擞,不过是真的饿了。

    早膳一端上来,霍知章好一顿狼吞虎咽后,缓解了最初的饥饿感后才说,“火豕一计甚妙,我方才听陈威和陈杨说,此行至少烧掉了司州两个粮仓,以数头野豕换他们两个粮仓,值!”

    想到抓回来的那些俘虏,霍知章忍不住笑出一排白牙,“俘虏抓了有十几人,到时将这些人拎到李司州面前,当着他的面将他们的脑袋一个个割下来,想来李司州的脸色一定很精彩。”

    裴莺拿着竹箸的手顿了顿。

    “用膳就用膳,说什么割脑袋。”霍霆山面色不虞。

    霍知章噎了一下。

    不能说吗,明明以前也时常说的。

    眼角余光无意间瞥见对面美妇人微白的脸色,霍知章懊恼道:“母亲对不住,我不说这个了。”

    他换了个话题,“若非山中障碍多,林叶遮蔽了视野,肯定能收捕到更多的俘虏。”

    “二兄,十几个已经很多了。”孟灵儿安慰道。

    霍知章叹了口气,“他们来的人几乎死绝,这十几个确实不少,但我觉得应该还有点漏网之鱼逃回去。若是我有海东青的眼睛就好了,这样肯定一瞅一个准,到时他们一个都别想逃掉。”

    裴莺怔住。

    鹰眼,千里眼。

    望远镜啊……

    第125章

    膳罢, 两个小辈离开。

    霍霆山不慢不紧的给裴莺的茶盏添了茶,“夫人在想什么,一顿早膳用得魂不守舍的。”

    裴莺没有立马回答他这个问题, 而是道, “你要不要回去先休息?”

    这人昨晚半夜出去的, 在外面奔波一宿。

    “少睡一两个时辰罢了, 不是大事。”他不觉累。

    裴莺感慨这人着实精力旺盛,如果放到现代去, 肯定也是个大卷王。

    既然他不累, 那就说点旁的。

    裴莺:“霍霆山, 方才知章说想拥有一双鹰眼, 其实‘鹰眼’在后世已成现实,不过后世将‘鹰眼’叫做‘望远镜’。最好的望远镜能看到天上星星表面的坑坑洼洼,也能看到星星移动带出的轨迹。”

    霍霆山惊讶难掩。

    星星表面上的坑洼?那得是多远?

    到时岂非只用这望远镜看着天, 便觉手可摘星辰?

    “不过那天文等望远镜的构造非常繁复, 制造条件极为严苛, 如今是远指望不上, 当然也没必要。”裴莺清楚看到他眼睛里涌现的热度, 笑了下继续说:“最简陋的望远镜能看清千米外之景,我想也足够了。”

    千米之外,就是两里地。

    看到和看清是两个概念。前者仅是看到那里有个人,而后者则是还能看见人具体的小动作。

    “夫人, 这望远镜需要何种材质?”霍霆山正色。

    裴莺:“玻璃。”

    见霍霆山眉心微锁, 裴莺顿了下,改口说:“琉璃。”

    这下霍霆山听懂了。

    如今的琉璃又称为“釉陶”, 颜色很多,有做饰品摆件, 也有用于陪葬,但是因着琉璃的产量算不上高,其价格比好玉还要胜一筹,多在王孙贵族、实力雄厚的高门间流通。

    不过那等寻常百姓家难得的琉璃物,于霍霆山而言并不难得,“夫人,这琉璃需要多少?我即刻派人去取。”

    却见裴莺摇头,“不是普通的琉璃,我需要的那种琉璃无色近透明、入水几近不可察,并非普通琉璃可比。”

    “无色近透明?”霍霆山沉思片刻,“夫人,我早年曾参加过长安的宫廷宴,当时长安有一高门向上献礼,献的正是一樽琉璃雕摆。那大摆件和普通的有异,竟是半透明之态,当时赵天子大喜,对其赞不绝口。那时赵天子一个宠姬还说此等另类稀奇的琉璃摆件举世难得,晶莹透亮,与陛下相得映彰。”

    虽然皇室衰落,但拥有的珍宝也是世间的掐尖儿。当年贵为国君的赵天子都如此惊诧,那世间这等半透明之态的琉璃能有多少呢?

    半透明的尚且如此,更别说无色近透明、入水几近不可察的。

    裴莺自然也知晓这个时代的琉璃多为不透明的。

    琉璃发明于西周时期,最初生产的是各色用于做配饰的珠子。到了汉代时,其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琉璃的用途也不仅仅是配饰,然而仍矜贵得紧,非达官贵人不能用。

    后来到宋朝时,琉璃才从高高在上的权贵之家走入民间。元代时更是有了能量产琉璃的厂子,再后来到了清代时,琉璃就成了玻璃窗。

    “没有现成的透明琉璃,那就从头开始慢慢做起。”裴莺说起玻璃窗:“等玻璃烧制出来,不仅可做望远镜,居室的窗沿也可以换上,其采光比云母片和薄纸要好上数十倍。哪怕居于室内,下雨天亦能清楚看到室外之景。”

    霍霆山没有见过她口中的“玻璃”,但顺着她对玻璃的描述,可以想象得出她描述之景。

    在大雨瓢泼的雨天,外面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但屋里静谧安宁,透过那层仿佛是施了仙法的“玻璃”,能看到屋外雨打芭蕉,内外两个世界。

    这等新奇之物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