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基建狂魔那些年[快穿]: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做基建狂魔那些年[快穿]》 30-40(第7/14页)

南溪郡的贺州郡,竟有刁民试图造反,作为跟贺州郡郡守不太对付的吴郡守,正忙着吃瓜看热闹,同时也在督促着自己手下的人,在两郡之间修建更坚固的防御,免得那边乱成一锅粥后,再有匪患蔓延到南溪郡来。

    再有,他虽然远离京城,但两个月后,他大伯,也就是现任吴家家主过寿辰,他的礼物也要送到了。结果已经送出去的礼物,偏偏在运送的过程中出了点差错,差点在路过顺平郡的时候被山匪给劫了,这事,也让吴郡守气得不成,正盯着那边怎么处理后续呢。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忙着其他几件在他看来重要的事,在其他事情上的关注,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陈狗子走进言白的书房时,看到的,就是正在垂眸看着面前沙盘的年轻族长,对方的目光之专注,让陈狗子的心都跟着跳了下。

    “族长。”

    “人都送走了?”

    “是。”因为族长之前有交代他要在之后三天内交出一份文章来,所以陈狗子的确是自己好好思考了一下,许九郎来桃源堡所代表的意义。

    他忍不住问道:“族长,那个许九郎不过是与您萍水相逢,真的可信吗?虽然您说过,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与商人的合作就不必担心会被背叛,但如果其他人能给予更多的好处呢?”

    “你能这么想,就说明你的确有在好好思考我留给你的作业。”言白终于抬眼看向了他,带着一点欣慰。

    然后一招手,让陈狗子跟他一起站在这沙盘前。

    “但若要成大事,只靠深思熟虑、小心谨慎,是远远不够的。”

    忽然从旁边捏起一支红色的小旗子,插在了距离桃源堡有一段距离的代表着南溪郡盐场的那一小块区域上,言白认真而平静地说:“这里,马上就要乱了。”

    ……

    十二月,深冬终于到来的时候,盐场果然乱了。

    其实之前那里就有过要乱的迹象,许九郎上次路过桃源堡,来拜访言白的时候,于闲聊时,就提过这件事。

    追根到底,就是因为一个贪字。

    因为整个国家的局势都有些不稳,明眼人都知道,就算乱世不会到来,多囤积粮食,多积累兵力,在未来的时间里,就能有更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而这些,都需要银子,需要财力。

    所以,原本就将盐场当做南溪郡支柱产业之一的南溪郡官场高层们,更是誓要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像许九郎他背后所代表的许家,之前竞拍下南溪郡盐场这边的代理权之一,也是费了不少力气,花费不少,更是好不容易才占据了一个名额,因为名额不多,所以许家才会在之后的时间里,被南溪郡的一些地头蛇使绊子,就是因为蛋糕被外人给啃了一口,引来了本地商人的排斥。

    可这次,许九郎他们赶去盐场时,却发现同来的盐商,比去年多了许多,明明盐场每天出的盐,数量是差不多的,而分给原本名额内的盐商们的盐,也是原本就有数的。这多出来的商人,他们要买走的盐,从何而来?自然是从盐工们的血汗中来了。

    原本这些盐工,在官吏的眼里就不算是个人,现在上面对盐的需求多了一倍不止,被更加残暴压榨的盐工们,每天几乎就没有个休息的时候,时间一长,是真的吃不消了。就算其中有着不少罪奴,这样的日子久了,也真的熬不下去了。

    而且,盐场这边到了冬天,干起活来就更加痛苦。

    饥寒交迫,鞭子呵骂,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事,都凑到了一起,果然,盐场这边就先反了。不仅杀了监工的官吏,还勾结了似乎是从贺州郡流窜过来的一股匪徒,一下子就成了一股几千人之多的起义军,并且在数日内,就滚雪球一样地滚成了上万人。

    要知道,盐工们基本都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纪最大的也不会超过五十岁,最小的不会低于十五岁,要做这种活计,体力不成是干不了的。他们一般都很能吃苦,不到逼得真活不下去了的时候,一般不会反。可一旦反了,那给予南溪郡高层们的一击,也绝对是足够痛。

    反正事后陈狗子就从已经发展得有些规模的“情报人员”那里获知了南溪郡郡城那边的动作,得知吴郡守大发雷霆了一番后,立刻就派了军队去平叛。

    因为在郡城外屯着两万大军,而郡城内的防御也不弱,在周边的十几个县里也有着武装力量,很快就集合了两万人去剿匪了。

    半个月后,盐场那边声势浩大的盐工起义军被打散,但因为这个造反的火已经被人点起来了,贺州郡跟南溪郡相继陷入到了不断有小股势力作乱流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阶段。

    郡守焦头烂额,再也顾不得其他。

    而收到消息时,桃源堡正好将外城墙修建好,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鸡鸭鹅与红薯,整个桃源堡,都陷入到了一种食物丰足的狂欢之中。

    第36章 乱世桃花源(36)

    许九郎再次来到桃源堡时, 望着外面的一圈足足三米高的城墙,忍不住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明明距离上次过来,才过去了两个多月, 刚刚才过了新年,这可不是过了两年而只是两个月,怎么桃源堡就变得这么陌生了?

    这时代无论是盖房子还是建墙, 为了坚固,都是需要用米汤灌缝的, 哪怕石头不需要钱, 劳力也比较低廉,可在几个月时间里建造出这么一大圈城墙,这得需要多少大米?

    往年没闹灾的时候, 大米的价格就是居高不下的, 贫穷的老百姓可能终其一生都吃不到一口好大米, 更不用说现在了。现在这可算得上是灾年了,很多地方吃的都没了, 桃源堡的大米竟然已经多到了可以用来建城墙了?哪怕早就已经见识过那位严公子总是出其不意做事的风格,许九郎还是忍不住木起了一张脸,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好了。

    这次跟着许九郎来送货物,实际上还有着帮家主看看桃源堡潜力的许家的几个管事,他们脸上的震惊之色跟许九郎如出一辙,并没有因为年纪大了十几二十岁, 就能见到这样“浪费”的情况下, 还能保持淡定的。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在想,跟这样“大手大脚”的人合作, 真的划算吗?万一对方因为花销太大,到时候后悔了, 想要谋夺更多的利益,那他们许家作为商贾,能斗得过对方吗?

    但这样的担心,在有人验看了他们的身份文书以及许九郎手里拿着的桃源堡给的一个令牌,随之放行后 ,就一下子被接下来的一幕给震飞了。

    随着近三米高的城门,被吱呀一声,从里面缓缓打开,许家的车队从大门里经过,进入到里面,扑面而来的,就是赫然出现在了他们视线两侧的,充满了无限生机的绿色。

    是的,给他们第二个暴击的,是进了大门后,道路两侧几乎一眼望不到边的冒了绿芽的农田。

    虽然不知道这里面种的是什么,但就凭这么规整,侍弄的这么好,不是农田,难道还是杂草吗?况且,就算是杂草,在这种两年时间之内,全国小半个地界不仅滴雨未下,冬天连雪也没下一场的情况下,有这么一大片嫩绿的杂草,也足够让人一见就心情大好的了。

    他们走南闯北,当然也去过没闹旱灾的地方,但最近一年多,其实一直都是在旱灾的区域里打转,跟着许九郎来桃源堡,也有着帮家主实地考察一下的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