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甜崽胤礽直播间》 200-220(第25/30页)
一样大,又没有任何封位,同吴家关系也不密切……
“是,吴家所有人全部……”太皇太后顿住,后面的话她无法说出口,四个儿子,长子兵败殉城,次子被皇上处死,两个幼子最终也未能幸免于难,这对建宁实在是太残忍了。
康熙沉默着。
太皇太后没有将事情完全摊开,又换了个话题,“我听说此次攻打云南的主力有位姓蔡的,就是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导致沅州、常德、长沙、岳阳等地失陷的那个人?”
突然听到蔡毓荣的名字被提起,康熙愣了愣,直接道:“他做了什么?”
“他真是胆大包天,在攻克昆明后,将吴府的财产归于自己所有,偏安于云南一隅,只手遮天,逼迫阿吉格唯一的女儿为妾室,待到日后事发,他第一时间将人处死,妄图谢罪,就这样的人,死一万次也不足惜。”
康熙记得姑母这个女儿是许配给了吴氏势力中最强盛一支的郭家,嫁给了郭壮图的儿子郭宗汾,算是已经为人妇了,蔡毓荣这算是强抢他人之妻,顿时让康熙一阵恶寒。
草原上,资源不够丰富,再灭掉一个部落之后,将女人纳入自己的部落,不管其是否婚嫁,这种习俗在满清入关之后,被汉人诟病了许久,称之为“不知道德廉耻”。
所以,大清基本上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反观蔡毓荣,乃是蔡士英之子,虽不是书香门第,但也算得上官宦世家,行事如此失德,真是令人不齿。
不过,最让康熙生气的是此人竟然将吴家的财产归自己所有,在云南一地只手遮天,他为何要平三藩?无非就是不想让几个藩王割据自治,蔡毓荣竟然敢顶风犯事,让他戴罪立功,就是这样立功的?
他自己都被逼着认下这“无情无义”的罪名,蔡毓荣竟然在背后捅他一刀,真是他的好臣子啊!
“朕知道了。”康熙转动了一下手指上的扳指,“不过攻打昆明在即,临时换将帅恐怕会动摇军心,等战事结束好,朕会好好同他算算账。”
“事情交给你,我自然是放心的。”太皇太后说道,“我也是想着趁事情还没有发生,看是否能挽回一二,让我也心安一些。”
“孙儿知道该如何处理了。”康熙说道。
太皇太后点点头,将那封信又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康熙,忍不住拍了拍康熙的手腕,“让你为难了。”
“不碍事的,好在吴世璠已经犯下了这天地不容的错误,孙儿处理起来也顺手些。”康熙说道,真是亏了那封劝降信,激怒了吴世璠,这样他便师出有名了。
交代了这件事,太皇太后便让康熙离开了,叹了口气。
“事情解决了,老祖宗怎么还叹气?”苏沫儿上前扶着太皇太后起来在屋中慢腾腾走着。
“我这心里难受啊,你说建宁她做错了什么,要落得这样的结局呢?”太皇太后说道,玄烨常说建宁是为叛寇所连累,可吴应熊也不是她自个儿挑的啊。
真要说,建宁唯一的错误就是生在了帝王家吧。
“时也命也吧。”苏沫儿也感叹道,“奴婢瞧着两位公主好像也对建宁公主的事儿挺上心的,刚刚一直拉着太子爷问弹劾的情况。”
“物伤其类罢了,大清的公主有几个不用和亲的?希望皇帝不要像我,眼光准点,能给挑个好夫婿。”太皇太后说道。
“您别总责怪自己,对身体不好,皇上知道了,又要担心。”苏沫儿安慰道。
转了两圈,太皇太后就感到了一阵乏力,让苏沫儿扶着她坐下来,“自打咸福宫的那个孩子没了,我常常在想,什么时候,咱们满蒙无需用和亲来维系一段关系呢。”
“老祖宗保重身体,总会看到那一天的。”苏沫儿安慰道。
“玄烨同福临有几分相似,都不喜欢草原的姑娘,追根寻底,不过不喜欢蒙古部落对他们的胁迫,一个想要大权在握的皇帝是不会允许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的。”太皇太后看得透彻,如今住在咸福宫的姑娘恐怕会是最后一位了。
之后的皇帝,再迎娶草原上的姑娘,恐怕都只是为了全一下蒙古部落面子,两者再也不会平起平坐。
作为大清的太皇太后,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的。
作为科尔沁大草原的姑娘,却是有几分愁绪与迷茫。
作为一个女子……
太皇太后顿了顿,说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气,到了那个时候,我恐怕早就成了一抔黄土,管不了哦。”
苏沫儿知道老祖宗这是突然有感而发,安慰道:“就算如此,皇上也会礼重蒙古,老祖宗放心呢,有您镇着在,不会出问题的。”
被苏沫儿安慰了一番之后,太皇太后的心里好受了许多,她来自大草原,这是抹不去的骨血,但她也在大清生活了一辈子,她这辈子都在致力于两边盟好,也希望百年之后也能维持这种状态。
再说,康熙拿着那封信慢慢走回乾清宫,这个事儿不只是要办,还得要办得漂亮,难道他就不心疼姑母吗?
姑母同老祖宗的关系好,小时候还给他塞过不少好吃的,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他可以独断的,坐在龙椅上的是他,可是脚下全是盘根错节的关系。
现在老祖宗和姑母铺好的路走下去就行,他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不只是借坡下驴,他还要借题发挥。
很快,一份诏书通传天下,洋洋洒洒上千字控诉吴家人狼子野心,罔顾朝廷的信任,不仅如此,吴世璠还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将自己的生母、兄弟弃之不顾,实乃是令人发指。
吴世璠既然代父休妻,那他们就代长公主休夫,与吴应熊义绝,连带着长公主两个儿子也与吴家断绝关系。
表面上只是皇上看不惯吴世璠欺人太甚,为长公主撑腰,结合之前整顿公主府的事情,又是送人又是赏赐的,这个猜测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可。
但是朝廷的人总会多想一层,一般来说,大家想的都是皇上借题发挥,打击吴氏王朝,也有人歪打正着,想到可能是皇上在为长公主谋取退路。
不过这种最为正确的想法反而相信的人不多。
为什么呢?
皇上是什么人,那可是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干翻鳌拜削藩不眨眼的人,会为了一个联姻的姑母去折腾这种事情?可笑!
皇上一定是埋藏了什么阴谋诡计在后面,不信,等着瞧!
只有上次弹劾长公主暗中超度吴应熊的大臣背后冒了一层冷汗,还好他听了明相的话后面没有继续上奏本,不然可不就是得罪皇帝了吗?由心地感慨道——明相真是英明啊。
长公主听到这个消息还微微松了一口气,她儿子至少暂时是安全了,但是她这府上还有吴应熊的妾室,庶子也有三个,听说了这事儿,免不得心神不安,这几日常常来打听消息。
她也不是什么铁石心肠容不得人的,大家又一起共患难过,有什么小摩擦小不合早就过去了,能帮上一把自己是愿意搭把手的。
只是她自己如今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没办法承诺什么,只是说要是有机会,她会给他们求情的。
所有人都等着康熙的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