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1948的奋斗人生》 70-80(第12/27页)

9角。”

    “对对对,就是这个数,按照说好的,咱们一人一半,喏,大海,你1块,我9角,正好。”

    什么正好啊,差1角呢,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可不好,时间长了容易出矛盾的。不过也不好直白的就塞200个铜子给何毛柱,这样做太生分。

    方大海想了想,咧嘴一笑,说到:

    “那也行,明儿二叔多拿1角也就能平了。”

    我接受你的好意,但是我不能占你的便宜。方大海这分寸拿捏的还是很不错的。

    何毛柱心下对这个不像孩子的孩子出事儿这么有分寸,有讲究,心里不说怎么赞吧,最起码面上是要客气几句的。

    “你啊,就是太计较了,自家人何必算这么清楚。”

    “二叔,这事儿是您帮衬我们,我知道的很清楚,若是没有您,那买卖,不让那些巡街的连锅端,那都是好的了。”

    何毛柱对于自己能应付下巡街的黑皮,为孩子们挡风挡雨也挺得意。不过当初本就说好了,能分一半的份额就是因为他这打点的本事。再自己给自己加戏,说什么帮衬,何毛柱到底脸皮还没方大海厚实,没敢应下。

    “我有一半份子呢,能不上心嘛。对了,今儿这调料买了,最起码三天不用新买,明儿开始咱们这买卖,就只有兔头一个成本了。大海,那些孩子可说了什么时候送来?”

    从刚才算钱开始,就两眼亮晶晶,一直盯着的何雨松和方大江一听何毛柱问兔头,一时也忘了看那些钱了,转头就盯上了方大海。那眼神热切的,差点没把方大海给点燃喽!

    很明显,这两个小子这会儿正处在兴奋状态!嗯,也是,愣是谁,十岁刚出头就能挣得一天1块钱,比好些成人都能干,心态都会有点发飘。

    感觉自己已经长大,特别的本事,能养家糊口了的孩子,这会儿最想的,就是让这样的好事儿继续下去。说句不好听的,谁这会儿要说一句买卖不干了,这两小子都能和你拼命你信不?

    方大海看着两小子这样,心下有些好笑,却也没打算逗他们,所以很痛快的点了点头说到:

    “放心吧,都说好了,吃过晚饭就过来。到底那么些东西呢,他们总要捡着人少的时候运,省的麻烦。”

    这倒也是,都是最底层的孩子,谁都能欺负几下,要是让人发现他们有这么多肉食,不定就成了“怀璧其罪”的大麻烦。小心谨慎也是应该的。

    “要是这样,那一会儿咱们连夜煮了,浸泡倒明儿早上拿出来,滋味许是还能更好些。”

    “我这倒是没什么,不过二叔,咱们家可没这么多浸泡的东西啊。就是今儿,那也是拿了木桶凑数的。”

    说起他们今儿这买卖吧,这做的确实有点手忙脚乱。

    因为一开始准备的大铁锅和浸泡的木桶都一般,一锅只能煮上20个上下,浸泡的大木盆能,最多也就能装下30个。这么一来,所以为了出摊,他们是先做了一锅,将摊子摆出来,然后由王桂香和何雨兰两个在家按照何毛柱给的步骤一次次的煮上,浸泡。然后在由方大海领着方大江或者何雨松背到摊位上。

    这来来去去的,费了多少功夫不说,光是装东西的家伙事儿就差点为难死了这么两家的人,最后那是连着洗澡的木盆都用上了,才算没出了岔子。

    这会儿何毛柱要提前做这个没问题,可这要是一次性想都做出来浸泡上……这真的很考验家里的木盆数量呀。

    “这个我回来前就想好了,我们院东厢房的老包,他家宝成的洗澡盆就能用,一尺半高,三尺宽,尺寸正合适。那是去年新打的,5岁小屁孩用了一年而已,也不算脏,一会儿我回去和他买了来,涮一涮就能用。合上咱们两家自己的,怎么都能装的下了。”

    说到这个,何毛柱想了想,将自己另外的算盘也说了出来。毕竟这是要花钱的项目,作为合作方,总不能就自己全拿了主意。

    “我琢磨着若是这生意确实好,也能做的下去,那等过一阵子,咱们手里宽裕了,就让后院的老刘帮个忙,他不是在钢铁厂上班嘛,让他想法子,帮咱们弄个锻铁的锅,一米高,80公分宽的那种。有了这个,不说咱们一次能多煮点数量,就是以后推到摊位上,也多了方便。一边炖着一边卖,热乎气一上来,多勾人啊。”

    这倒是个很不错的法子,后世用大铁罐头熬汤下面,都是常态了,用的可是相当顺溜。

    只是他刚听到了什么?后院的老刘?钢铁厂?真不是轧钢厂?不是二大爷?哈哈,你别说,这院子里的人员配置啊,真的挺有意思的。

    中院东厢房的老包两口子没亲生的孩子,据说是逃难的时候病死了,所以后来领养了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就是包宝成,今年才5岁。而老包自己呢,则是在机械厂当钳工。

    后院呢,有个老刘在钢铁厂当锻工,家里两口子带三个儿子;对门常富贵两口子带一儿一女,是给人开车的司机;前院的乔舒泰是个会计,三个儿子已经到位,一个闺女尚且没影。再加上何毛柱一家……

    来来来,你品,你细品,这人员构成是不是特别的熟悉?若非知道这是在一本小说里,还是个言情剧小说,方大海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穿到了情满了。

    闲话归

    闲话,不管这些人的工作,家庭成员,甚至是性格品行是不是真的和他想的一样呢,日子总是自己过的,他这会儿最要紧的还是琢磨这麻辣兔头的事儿最要紧。

    咦,不对啊,他不是想着要帮一帮老根叔他们,想着给留根叔找个工作吗?这院子里这么多在厂子里上班的,这不就是现成的消息渠道?

    “二叔这法子不错,大铁罐头熬起来,确实能装不少,若是早有这个,许是今儿这样的两锅就能搞定了。”

    “可不是,只是不知道今天那些娃娃能送来多少。”

    “应该不少吧,昨儿他们去的时候还要教别人,下手也不熟练,今天都会了,肯定数量比昨儿多。”

    说曹操曹操到,这里方大海还在估算,那边大门口就探进来个脑袋,问着在大门边收拾破烂的陈大娘。

    “大娘,我找方大海,他在家不?”

    明明早上还帮着送过东西呢,这会儿来还是这么小心翼翼的,要先探头进来询问,可想而知,平日里这些铁道边靠着捡煤核生存的孩子们,日子过得有多卑贱、卑微。

    正坐在堂屋门口的方大海听到声儿,一转头看到的就是于大庆他那讨好的笑,心里十分的不是滋味。不等陈大娘开口说什么,就站起来,往外垮了一步,冲着于大庆招手喊道:

    “怎么才来,快,赶紧进来,就等着你们呢。”

    方大海招呼的熟络而亲近,于大庆看着他下意识的就裂开了嘴,露出了敏感而亲和的笑。

    “哎呀,我这不是怕你等不及找我们去了嘛。来了,来了,三娃,领着人赶紧的,跟我来。”

    一声招呼过去,随着于大庆走进院门,后头一溜四个,和于大庆一样背着硕大背篓的小子走进了前院。

    看着这背篓的规模,看着那几个小子肩膀上被勒出的痕迹,方大海睁大眼睛,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不确定的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