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50-60(第22/29页)

玉米的产量在试验田也有四百多斤,推广拉低的话,估计也是两三百斤的样子。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人拿着玉米棒,一人抓了一把玉米粒,仔细研究着这见所未见的粮食。不过不得不说,长得就是看起来能吃的。

    “来,我们就在这烤着吃。”李世民见他们低声议论,干脆叫人在地头上生火,再拿个锅过来。

    火里埋上两个,锅里煮上两个。这种老品种比高产的倒是更香甜可口,等他把玉米从火里扒出来吹灰放凉,左右倒着手递给他的“房谋杜断”品尝时,他明显看到两人脸色凝重起来了。

    杜如晦啃了两口烤玉米,又啃了两口煮玉米,先不说意见,而是问李世民:“敢问二郎,这玉米就是这样食用的么?”

    “这是吃着玩的。真正要平时当粮食吃,是要像对小麦一样,把这些玉米粒磨成玉米面。不过它与小麦不同,乃是粗粮,不掺着面很不好吃。若是农家缺粮,把它与中间的芯一起磨了,那就更难入口了。”

    “哦,原来如此。”杜如晦没见过后世一两元一斤的大米和面粉随便买的场景,所以很淡定,“如同藿饭豆羹和麦饭一般,虽难以入口,贫苦之家却因它得以活命,如此产量,又能与麦轮作,实在是好粮食。我听说陛下带满朝重臣来观嘉禾,为何今日玉米收割,不见陛下亲至也罢了,怎么连个替天子观农的也没有?”

    这是他真心疑问。这种粗粮天子不来也不奇怪,但怎么说也是一种很好的粮食补充了,不派重臣,哪怕派个内宦来观农,替天子看看产量,带一点回去品尝,了解其口感和饱腹程度呢。

    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就他们屯监在。

    李世民顿时撇嘴了。

    他也没想到杨广根本不关心玉米,连个内侍都没派来瞧一眼。这样想来,明年的土豆和红薯大概也不会在意吧。好在他没指着这些升官发财,不然得气死。

    “陛下只在意嘉禾,可不在意这粗粮。”他笑着说,觉得自己今天真是成功的阴阳怪气了一把,特意用玉玺跟嬴政和刘彻都说了。

    那两位百忙之中听他说这个,都没好声气。不过再一听,这样的作物都不能让那天子多看一眼,对这两位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真是几百年后,粮食比他们那时增产了是吧?

    敢情那位天子是真的只在意“嘉禾”啊。他们算是对隋炀帝有了新的认识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听出来了,不由下意识看了看对方,看到对方有点警觉的神色后,又齐齐松了口气。

    很好,看样子也在腹诽,不会告密。

    就是李二郎啊,你真是要谨慎些,怎么能在刚认识的我们面前就流露出对天子不敬的意思呢?

    房玄龄正琢磨怎么委婉劝两句,就听新朋友杜如晦哈哈一笑,接着二郎的话道:“是啊,陛下只在意嘉禾,可不在意这个,只能我们自己来做了。”

    说着还意味深长地看向自己,房玄龄秒懂,同样一笑,点头道:“陛下国事繁忙,观农之后又返江都,怎么会关心这样的粗粮呢,自是要我等用心才行啊。”

    呵呵,又去江都玩儿了,才不关心这能救命度荒的新粮食呢。

    这杜克明,还怕我告密,让我也交投名状。房玄龄看看对他们全然信任口没遮拦的李二郎,再看看杜如晦,微笑摇头,自己好像才是先认识二郎的吧。

    有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世民立时轻松,又能出去打猎了,提前感受到了当皇帝有人办事的快乐。于是兴奋地跟赢政刘彻分享心得:“玄龄真是太能干了,怪不得历史上的我会说他是我的萧何。克明其实也很能办事,可能是有玄龄在前这方面不显,实际上光是他就能抓总了。我有两个萧何,我好快乐!”

    嬴政算了一下,真萧何活得挺久的,可以接李斯的班,倒是要看看有没有史书上写得那样厉害。他对刘邦的沛县班底其实没多少兴趣,一县的小吏和市井豪侠,在他看来也就是勇猛和能办事而已。

    若是没有外来的张良、韩信和陈平这些人加入,恐怕只是乱世中一地诸侯的底子。

    刘邦才是核心,是他吸引到了更多英才加入,方有后来之事。嬴政不说尽有天下,仅是如今秦国之地,一县之地的人才也是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缺的。

    只这个萧何让他多注意了一点,毕竟史书记下的事,确实看得出能力,至少也是能组织偌大天下运转的能力。这就不简单了,就像带兵一样,韩信的多多益善不是随便谁都能玩的。维持一县、一郡的正常运转,跟维持一个帝国运转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不打算放过萧何,统一天下后会多加几分关注,不会让他有被推荐之后拒绝不来的机会。另一个曹参,或许也有做上卿的能力,但也不是急需的人才,就看曹参能不能自己努力站到他面前了。

    刘彻则是把目光放在霍去病身上。被他莫名其妙叫到眼皮底下读《传染病预防手册》的霍去病感觉到他的注视,抬起头来。

    刘彻露出了姨母笑:“去病啊,朕送你去生父那里看看,把你异母弟带回来吧。”

    霍去病这时候对生父根本没印象,母亲提过,但提得少,他也不是很在意。历史上是他路过附近时,当地官吏把生父请过来与他相见,他得胜回程时便又去拜访了一趟,带回了霍光。

    现在天子提起来,他只剩一脑门子不解,不过还是正经地接旨了:“臣接旨。”

    刘彻便得意起来,心想他有精于算计的桑弘羊,他还有能辅政的霍光,丞相的权力是他要削弱的,新的萧何就不用了。

    表达过自己快乐心情的李世民也没出去打猎,而是回城去见母亲。

    他有个事情,纠结好久了,是要果断一点赶紧处理了。

    窦夫人见他又要清场,奇怪道:“二郎又要去吗?怎么不在庄上。”

    “不去。阿娘,我是有事同你说,有东西给你。”

    说到这里,李世民脸就憋红了,就这么一句话,这么一件事,他回来到现在大半年了,硬是没把东西送出去。

    窦夫人从来没见这个儿子这样纠结的样子,脸还爆红,不由好笑又好奇,微笑不语,看儿子的窘样,心里也猜测是什么事将他难为成这样。

    李世民现在心理年龄十五岁,还没有成亲,一生中主要的成长时间仍然是在大隋这个封建王朝。

    在现代时做好心理建设的事,下了偌大的决心过来,要开口时悲哀地发现还是没法对着母亲直接说。看母亲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明显,他眼睛一闭,迅速取出东西丢出来,快速道:“阿娘自己看说明,外包装收好了回头一起给我。回头顺便送长孙四娘一些。儿还有事先走了。”

    爬起来就跑,鞋都没穿好。

    路上把大哥撞个正着,李建成踉跄两步,喝道:“都出仕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大哥我还有事我先走了!”头都没回。

    “你鞋都要跑飞了!”

    也不知道听见没听见,人已经跑没影了。

    肯定干什么心虚的事了,李建成拿自己零花钱打赌。看他从母亲那边跑过来的,李建成不太放心,过去见母亲问了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