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00-110(第11/18页)
里工作勤勉,难得见他为口吃的这般。
上官钧不由心中柔软,伸手握住姬安的手,轻轻捏一捏,眼中含笑地应:“好,那明晚便出去吃。”
○●
三月初二,随着天气渐暖,京城启阳城外比起冬日更加热闹。
上午,尽管已经开门多时,城门处依旧排着队伍,有出城的,也有进城的。
田守朴抬头望望高大的城门,轻吁一口气——总算赶上了。
恩科的报名截止时间是三月初五,他过完元宵出发,原本时间是足够的,二月中怎么都该到了。却不料路上生了一场病,幸好他银钱带得够,只是休养耽误了不少时日。之后紧赶慢赶,现在才到。
早春的阳光不烈,晒着还挺舒服。不过田守朴背著书笈,一路赶来还是感觉身上冒了汗。他抬袖擦擦额头,一边解下腰间水囊喝水,一边排入进城的队列当中。
排在他前方的,是个中年文士,身边跟着个牵着驴的老仆。
田守朴见他似在看书,忍不住探头瞄一瞄,这才看清——不是书,是以前的《大盛旬报》。
文士在看的,是《旬报》上介绍的一种新农具,叫踏犁。
犁用于播种前的翻土深耕,目前民间常用的曲辕犁要有牲畜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扶犁。若家中无牲畜,就只能由另一人在前头拉,而人与牲畜的力量可就差得远了,拉起犁来非常耗力。
但这踏犁,顾名思义,是由人踩踏着使用,非常合适没有牲畜的人家。不仅比拉犁省下许多力,还是单人使用,可以省出一个人来。
田守朴禁不住脱口道:“这踏犁可是好东西啊!我们村子好多人家今年冬天都做了,现在春耕正能用上。”
文士身子微顿,转头回看。
田守朴这才察觉不妥,连忙拱手作揖道:“小可看见踏犁,就想起家乡,一时冒昧,还望先生勿怪。”
文士打量下他,也拱手回礼:“无妨。看郎君的打扮,是进京赶考的?”
田守朴笑道:“正是,小可田守朴,沧阴人士。”
文士:“敝姓李,李震士,进京……访友。”
说完,又问:“田小友只一人?怎不带个书僮或仆人帮忙。”
田守朴:“小可自小习惯了独自一人,也没什么需要帮忙的。”
两人便就着文士手上那份《旬报》闲谈起来。
第107章 恩科 感谢圣上恩典
李震士道:“先前我一路过来,想看看京郊附近的田中有无人用这踏犁,可惜都未见到。”
田守朴笑着回:“李先生应当只见到牛拉的犁了吧。京郊的地都是京中大户的,虽说多由佃农耕种,但那些地的主人为了收成更好,春耕时会提供耕牛租赁,价格合适,因此佃农都轮着租牛。”
李震士挺诧异:“你知道得这么清楚。”
田守朴解释说:“小可原也和李先生一个想法,因没见着,就寻人问了问。”
李震士眸光闪了闪,拈着短须点头道:“我原还想着,《旬报》是京城发的,既在其上登了,京城该有人用上。”
田守朴:“李先生这份是一月的,在二月中那期《旬报》上所登的朝廷消息里,今年圣上在耕藉礼上用的便是这踏犁。”
李震士:“这个我也看到了,才会有那想法。田小友村中既做了不少,感觉可好用?”
田守朴:“试用起来是极好,所以才许多家都做了。不过小可离家之时是元宵过后,还未真正高强度使用过,不知比之往年如何。”
他见李震士露出遗憾的神色,又建议:“从京城往外走七八日,可能有些村子里会有人用。李先生若有兴趣,闲暇之时,或可去寻访一二。”
李震士应道:“好,有空我便去寻寻。”
城门检查的速度不慢,两人聊过一会儿,也就轮到了他们。这个门洞有两名士兵同时查,两人便一同掏出身份文书。
检查田守朴的这名士兵看得快,浏览完也没多问,只说:“若需办快速出入证,可到知府衙门去,免费办。”
田守朴听到这个陌生的词,不由一愣。
倒是旁边李震士先问:“敢问这‘快速出入证’是何物。”
士兵回道:“就不用每次进出都查文书,只看那证便能过,你们方便,我们也方便。不过你们若不在京常住,就只能办三个月的短期证,过期需得重办。”
一边说,他一边将田守朴的文书还他,又道:“田举人来得晚了点啊,进了城就赶紧先去报名吧。今年的报名地点改到贡院门前,知道贡院在哪吗?”
田守朴忙答:“知道的,我去年也来过。谢谢告知。”
检查完过了城门,田守朴赶着去贡院,便和李震士拱手作别。
田守朴看看日头,心里计较一番,觉得还是时间更紧要。就在街边寻了辆小驴车,掏钱让车夫快些拉自己去贡院。
到得贡院,果见门前摆有桌椅,坐着两人在闲聊,还摆有挡风的屏风。大概是临近报名截止日,此时没有别的举子在。
田守朴连忙走上前,掏出州府开具的文书,又拿了几钱碎银,一同递上去。
不过值守的一人只接了文书,推掉他的银子,一边填表一边道:“后边墙上贴有众考官的名讳,你自己看看,有没有要避哪一位的。主动报了,免得排查时有遗漏,再被覆查出来,成绩作废就不好了。”
田守朴一边心道“这是今年新举措吗,以前可不公布房考官的名单”,一边抬头去看。结果一看就吓一跳:“今年这么多位考官!”
值守随口答:“是加了不少人。而且今年的主考官是大司马,要是考中,你以后的座师就是大司马,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呢。”
回避是限于正式名份的师徒和近亲、姻亲之内,而田守朴在京城都没有熟人,其实可以不用看。不过谨慎起见,他还是确认了一遍没有同姓的考官,也就放下心。
值守登记完,将文书还给他,还加一张盖了印的条子,道:“十五日至十七日这三日,可凭这张条先来这里问问你分在哪一号。到时还会贴出号房的分布图,先看看,心里有个底。”
田守朴一边道谢,一边心中惊讶——今年竟然还能提早知道号房,就不会像去年似的,进去了转许久找不着地方。再仔细看看条子,见上面的编号已经到了两千八百多,就知今年的考生也不少。
他仔细收好那张条子,再摸钱袋:“不知今年的考篮得多少银子?”
值守:“今年不用统一买,自备即可。你要没备有,随便找一家客栈问问,都有成套的卖。若不嫌麻烦,自己在街上一样样买也成。”
田守朴一愣——去年那考篮就要卖十两银子,不买就不让拿自己的用具进。听说这是刮钱的老传统,没想到今年竟然取消了。
值守看他背着行李,继续说:“你还未找地方住吧,来这么晚,现在可不好找了。你先看看吧,若是找不着再回来,我们会给你安排。
“如果这里没人了,就去知府衙门敲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