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20-130(第10/22页)

马德言,与在京中经营的魏杲、卢雍相勾结,贾拾就是晴雨斋明面上的东家。

    “马德言是五年前调任吏部左侍郎,据贾拾说,他和魏杲、卢雍花了一年多来完善首尾。此事过于骇人,又干系重大,目前只有贾进、贾拾的口供。臣昨晚连夜审清贾拾,今日便立刻来报于陛下与大司马。”

    他这话说得有些隐晦,不过姬安还是听懂了——是在问,这事要不要查,查到什么程度。

    姬安冷冷一笑:“当然是彻查到底。”

    方怀静应了是,又去看上官钧。

    姬安也跟着看过去。

    上官钧回视着姬安,微一点头,再对方怀静道:“先以问询马德言所办旧案的名义,将马德言传到刑部扣下,再移往大理寺。随后,以教唆举子之名去拿魏杲和卢雍。

    “而且,这么大事,吏部不可能只有马德言一人经手,他必然也要上下打点。银钱进出,必有账本,他三人既是勾结一处,为两厢制约,想来两边都会记账。寻出账本,自然就能连根拔起。”

    说完,写了封手书,盖上印章,交给方怀静:“大理寺的差役怕是人手不够。拿这个去找秦直,让飞廉军立刻盯好马德言、魏杲、卢雍,等你们行事。另外,搜账本一事,全由飞廉军办。”

    方怀静闻言一凛,又立刻领悟到上官钧担心大理寺或刑部官员里也有涉案人,会寻机销毁账本,连忙郑重应是。

    最后,上官钧对姬安道:“陛下,案情重大,三司会审更为合适。”

    姬安点点头,对大理道:“方卿先去找刑部尚书,等那三人都落网,我会发三司会审的诏书。”

    方怀静应过是,便立刻告辞离去办差。

    上官钧唤人进来换壶热茶,给姬安倒上一杯:“陛下消消气,气坏身子不值当。”

    姬安端起茶杯暖着手,慢慢喝上两口:“你真的一点没有察觉到?”

    上官钧思索片刻,还是摇头:“他们主要买卖低品阶官职,这些官员调动本也是吏部份内之事。四品以上的,想来只是顺势而为,从未有违过先帝与我的意思。”

    姬安:“马德言一个吏部侍郎,竟然如此胆大包天。他背后总不会没有哪个宰相的支持吧。”

    上官钧:“等找到账本,自然也就知道了。不过,我主要署理枢密院事,对六部过问不多。但潘济作为管辖吏部的尚书左仆射,对吏部这种持续了三四年之事,应当不会全然无所觉。”

    姬安:“那……”

    上官钧:“待账本寻到,砸实了此事,吏部所有人都要接受审查。到时叫御吏台弹劾潘济治下不严,让他闭门思过。若最后查到他也涉案,自当禀公处置。”

    姬安点头应好,又道:“刚才一边听方怀静说,我也一边慢慢想起一些朱顺对贾进的评价。贾进如此心高气傲之人,本来家人帮他买官,他大概就心中憋屈。再被贾拾自恃拿捏弱点这样一激,难怪会鱼死网破。”

    上官钧嘲讽一笑:“说明这几年买卖做得顺利,他们已经丢了最初的谨慎。也就该是他们暴露出来的时候了。”

    两人喝完一杯茶,这才起身去了政事堂。

    他们双双来晚许久,众宰相自然也免不了一问。

    姬安笑道:“刚才方卿来禀报落榜举子冲闯登闻鼓台一案,已经寻到暗中教唆者,细节还在审。说得久了些,就耽误了一些时间。”

    他点到为止,众宰相听出来是还不想透露过多,都识趣地没有多问。

    姬安留心观察了一下潘济,不过见他神色自若,似乎和那事完全不相关。

    ○●

    判殿试的卷子比姬安预想的时间还要长一些,殿试过去三日,还未能放出最终的进士榜。

    殿试题目当日晚间就传了出来,朝中官员凡听闻题目者,没有不惊讶的。加上先前登闻鼓一事,如今人人都关注着殿试结果。

    却没想到,榜还未放,朝中竟然就前后脚出了两件大事。

    先是名满京城的魏杲大学士,及其得意门生卢雍,双双被大理寺捉拿。既而审出卢雍是教唆落榜举子案的首犯,魏杲知情不报,包庇于他。

    正当众官员为卢雍年轻冲动、魏杲晚节不保而叹息之时,紧接着又传出更大的事——马德言、魏杲、卢雍勾结串联,吏部众多官员牵涉其中,明码标价买官卖官长达三四年之久!

    一时之间,满朝震惊!

    尚书左仆射潘济遭御史台弹劾治下不严,被天子责令闭门思过,羽林卫将潘家围了个水泼不进。

    吏部所有人,上至尚书下至仆从,连同先前关押在大理寺的涉案人员,全被天子扣押在宫中,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会审。

    看这情形,天子似有追查到底的意思。

    心中无愧之人自是痛骂吏部一群蠹虫,但曾买官之人,此时便是惶惶不可终日。

    姬安没管朝中人心动荡,案子有三司审理,他和上官钧现在的要紧事,还是要尽快把殿试卷子判出来,连休沐日都没休息。

    四月十二日晚,两人终于判完所有卷子,一同商量一甲三人和二甲传胪。

    姬安笑着拿出第一份卷子:“二郎上回把运气让给我,我就真见着了宝。这篇文章,必是状元!”

    上官钧看他一眼,接过卷子:“让我看看,是怎样的文章征服了陛下。”

    一边说,一边就快速浏览起来。

    此文开篇与大多数文章一样,也是从开荒和增产写起。不过看得出来,作者务农经验颇丰,内容相当扎实。并且,还着重写到鼓励民间改良器具与研究高产种子,甚至涉及到轮种内容。这是农税增收。

    接着写到商税部分。这部分没有农税部分详尽,但也提到修改一些政策的弊端,进一步促进各地商品流通。商贸发达,商税自然有增收。

    再往后的内容,就叫上官钧吃了一惊。

    作者很大胆地写出在各地其实十分常见的现象——隐田,和隐丁。

    这两样,自然都是士绅大户的事。

    士绅拥有免税的田亩数和丁口数。然而哪怕如此,多数人家依旧会收买县中小吏甚至官员,在丈田与查丁之时多有隐瞒,以此来逃避税赋。

    针对此,作者提出清查隐田,田税自能大增。隐丁不好查,但丁口之税摊入田亩征收,也就从源头杜绝了这事。如此一来,田税形成阶梯,“田多者纳税更多,田少者纳税更少”。

    看到这里,上官钧不禁开口道:“很大胆。”

    姬安:“清查隐田、摊丁入亩,我还真没想到会有人把这两个写出来。”

    上官钧继续往下看。

    最后,作者还提到对田地买卖与民间放贷做出限制,以及加大朝廷对贫农的扶持。虽没像前面的隐田隐丁问题一样明写,但也看得出来,这些是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上官钧看完,点头道:“陛下好眼光,此人当得状元。”

    姬安一笑:“你没异议,那就是他了。”

    说完,提笔蘸朱砂,在卷子上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