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40-150(第14/17页)

   赖大壮有个妹妹,识字。当初赖大壮那些种菜经验就是她整理成文,后来还登在《旬报》上。姬安没见过她,但知道有这么个人。自从农学署设立,赖大壮兄妹两个都归入其下,也算是领朝廷俸禄的公职人员了。

    先前农学令李震士带了大半人去河关指导边军种稻,留了一小部分人在京中研究跟进新粮种和棉花。留下的人都住到了现在这庄子上,只偶尔回城。赖小妹在这里倒也正常。

    此时墙外的喧哗声更大起来,似乎不少人在说话,七嘴八舌的也听不清。

    姬安继续问:“赖家小妹什么事?”

    庄头往姬安身后飞速扫过一眼,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地说:“她舅家找过来,说要把她接走,但她不愿意。一开始,她舅家那几人只是日日来寻,拿话磨她。可后来,许是不耐烦,还曾直接拉人走……”

    姬安听得眉头皱起,面色也变沉。

    庄头看得心惊肉跳,连忙接道:“当时就被众庄户拦下了!农学署的官人们也说,赖小娘子既不愿,没有这样拉人的。只是那几人总来,还……还到处讲赖小娘子的坏话……”

    说到最后,他声音就不自觉地越来越低。

    姬安刚想问“什么坏话”,见庄头又往自己身后瞥了一眼,反应过来该是不好说,就收了话。只让庄头接着带路,赶紧安排好一众人。

    同时,姬安还向上官钧递个眼色。

    上官钧会意,点了一队羽林卫:“去外面把人看住。”

    那队羽林卫领命而去,姬安带着众人继续跟着庄头往里走,各自安顿好。

    姬安和上官钧还是同住一个院子。

    先过来的内侍小厮们已经将屋内都布置好,冰鉴都摆了好几只,尽量让两人这一晚能住得舒适。

    姬安惦记着刚才的事,直接往铺好凉席的榻上一坐,就让人传庄头进来回话。

    庄头刚进来,还没开口,又有人来报李震士求见。

    刚才李震士就在姬安身后,应该听清了庄头的话。而赖小妹是农学署的人,李震士会来过问也合理。姬安就宣人进来,和庄头一并赐了座。

    姬安先确认:“李卿为何事而来。”

    李震士看一眼庄头,拱手回道:“亦是为了赖小娘子之事。昨日有个庄户返家,说起这事,臣有所耳闻。”

    农学署众人从河关回京之后,姬安给了他们几天假期。这段时日连李震士都在京中休息,明天才正式开工。

    姬安听到这,突然发现一直没人提到赖大壮,不由得问:“赖大壮不在吗?”

    以赖大壮对妹妹的爱护,应当不会由着舅家乱来。

    李震士回道:“赖大壮经验丰富,臣将他留在河关,待冬小麦下种再回。臣领属下回京时,他还托众人多照顾他妹妹。”

    接着就转到正题上:“赖小娘子与她舅家表兄定过亲。据说那家人刚从江南回来,就逼着赖小娘子进门完婚。”

    庄头连连点头:“是这样、是这样!赖小娘子先是推说兄长不在,无人做主,待兄长回来再谈婚事。但那家人说已经看好了日子,若是错过,三年内都没那么好的旺家吉日。

    “赖小娘子被逼得狠了,就说要退婚。可他舅舅、舅母又说,他们兄妹俩没了爹娘,又没有叔伯,如今长辈就只是这一个舅,当然得听舅的。

    “被庄户们阻过之后,那家人便到处说,是赖家兄妹如今发达了,就看不起穷亲戚,不愿认父母定过的亲。还说……肯定是勾搭上了哪个上官,不然一个女人怎么能进衙门做事……”

    姬安听得心头冒火,猛一拍身旁小案:“简直岂有此理!”

    庄头赶紧接道:“当然没人信他们的鬼话。但那几人太能编排,话里话外还扯到庄里的人。众庄户每每只能把人赶走,顶多对骂上几句,也没法如何。毕竟是家事,外人不好过多插手。

    “小的劝过赖小娘子,让她先避回京里去,等她兄长回来再理论清楚。可现在农学署缺人手,那么多田都需要做记录,两位官人忙不过来。她识字,能帮不少忙,就还是坚持留下来。”

    姬安就叫过旁边洪大福:“去让羽林卫把那家人都押过来,也请赖小娘子过来。赖大壮不在,今日我就为我子民做这个主!”

    洪大福也有妹妹,刚才在旁听得脸上都现出怒意,此时大声应了是,转身就往外跑。

    姬安犹自愤愤,突然感觉压在桌上的手背一阵冰凉。

    他转头看去,就见一条湿帕子盖在自己手背上。

    对面上官钧开口说:“陛下敷敷手掌,我看着好像都拍红了。”

    姬安愣了下,应过一声,翻手抓起那条帕子,收回来自己擦擦手掌。刚才生气,不自觉地大力了些,此时凉一凉还真是挺舒服。

    关忠挨过来低声劝:“陛下莫气,那等小人,狠狠处置了便是。”

    河清和海晏端着茶具进屋来,先给姬安和上官钧都倒上晾好的凉茶,再给李震士和庄头也倒了。

    上官钧端起茶,也劝道:“陛下多喝两杯,去去心火。”

    姬安给他说得不禁一笑,跟着端茶。

    喝过一杯茶,姬安才平下怒火,抬头问李震士:“李卿,两家的婚约要如何解。”

    李震士任过多年地方官,管民生,肯定碰到过此类事。

    果然,李震士就细细答来:“正式的定亲,是指走过文定。有些人家也会先下部分聘礼,讲究的还会拿两边签名的礼单到衙门盖个印。日后若有婚姻纠纷,这就是个凭证。

    “而办理退婚,依我大盛律法,若已下聘,女方须退还男方聘礼,方可解除婚约。这时,若先前的礼单经过衙门,双方会再请衙门做个退婚见证,核销那张礼单。

    “只是,事情过衙门,就要收些费用,也免不了还要给经手官员、文吏使些润笔费。因此,除非大额聘礼,百姓们一般也不会上衙门走那套程序。

    “民间多数的定亲,通常就是口头约定,并交换信物。那退亲之时,两边把信物再换回去,下过聘的退了聘礼便好。只是,经常会出现在聘礼上扯不清的情况。”

    庄头跟着猛点头:“李令说得对!那家人就是咬死了赖小娘子家当初收过五十贯聘礼,要退婚就得先退这笔钱。但赖小娘子不认这账。”

    姬安也就心下有了数。

    五十贯,以赖家兄妹现下的境况,并不是拿不出这笔钱。赖大壮认不得几个字,赖小妹却可以作文写信,可见原也是家里极得宠的。赖大壮离京,多数钱应该会留在赖小妹这里收着。

    而赖小妹在有钱的情况下,哪怕对方一再造谣,都没有选择拿钱买清净。想来那笔五十贯的聘礼多半是那家人无中生有,她也忍不下这口气给钱。

    姬安等过一会儿,洪大福领着赖小妹进了屋,后面跟着押人的羽林卫。

    那家人还不少,三男两女,看得出是夫妇两个和三个孩子。

    庄上的屋子本也不多宽敞,这一下都挤满了。

    赖小妹半垂着头,不敢四下乱看,听见洪大福提醒“向圣上和大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