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60-170(第26/27页)

不会亲自经营。只是将盐卖给有资格卖盐的盐商,同时收取盐税,之后就由盐商自行运销。

    盐利之高,只看那些富可敌国的盐商便能知道。只要有机会在卖盐上插一脚,没有哪个大商人会不心动。

    上官钧思考片刻,回道:“可陛下过几年不是准备改革盐务?”

    姬安:“对,再暗示他们一下过几年盐务可能有变,此时的支持者能博得我的好感,到时说不定能占到先机……”

    上官钧不由得一笑:“陛下圣明。”

    多收了盐,总归是要找人卖的。但若是卖给盐商,他们为了维持住高盐价,会严格把控盐的流通量。所以姬安一直囤着那些盐没有出手,就是在想合适的销盐方法,倒是这时候派上用场了。

    卖盐给油商,油商肯定会让这部分盐进入市场,多多少少都能稍微拉低一点盐价。而且,还可以将盐商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竞争对手身上,最好两边先斗上一斗,相互削弱。

    上官钧:“如此一来,粮食只要支撑到明年春耕就行。而且今年河关军屯丰收,本也省出一份来。”

    姬安却道:“河关那份不能这么算,那份除了他们自己留种的,明年全都要运往江南当粮种,还是得给那边调粮食。不过等到明春收了冬小麦,倒是真能多上一份,所以调粮量可以减少。

    “总之,先让户部做个计画看看。要是算出的数来还觉得不够稳,我想向乃洛多买一些粮食。香皂、白糖、玻璃、瓷砖这些东西,乃洛王应该会非常有兴趣。”

    上官钧诧异:“河关的运往江南?虽说那边有河,但与江南水道并不相通,中间有一段得用车运。这一来一回,会有一定损耗。”

    姬安:“有损耗也没办法。那是高产粮种,这些粮种五代之内有收成,百宝囊都会给我算‘钱’,吃了实在太浪费。完成推广之前,这几年的损耗都得担。”

    他已经仔细问过系统,凡系统提供的种子,种出来的粮食再播种,收获时三代之内返还的能量和国运值减为初次的1/2,三到五代之内减为1/3。这简直就是利滚利式地赚,他要把五代内的种子全都利润最大化。

    上官钧听姬安这么说,瞭然地回道:“既如此,自是听陛下的。”

    姬安回头对他一笑:“你觉得可行,明日我就在政事堂提了。”

    上官钧弯身凑过去,在姬安唇上落下一吻。

    *

    翌日的政事堂议事中,姬安就将在江南两路用冬油菜来赈灾的一整套方案提了出来。

    众宰相听得非常诧异。

    中书令吕绅神色颇为复杂地开口:“陛下那些盐……”

    晒盐的事,姬安一直没有在政事堂提过。晒盐场又远在福吉,那边的官员也不敢多打探,是以传进京里的消息很有限。

    姬安摆下手:“盐的事以后再慢慢说,今日只说江南两路。”

    这是还不想详谈的意思,众人也只得识趣地不多问——姬安一没用朝廷的钱,二没用朝廷的人,的确轮不到外臣过问。

    吕绅整整心态,专注于江南,先问:“臣早年也在江南待过,可似乎没有听说过越冬的油菜。不知农学署是从何处寻来?而且没有试种过就直接推广,是否过于冒险。”

    姬安笑道:“江南两路而已,如何就是推广了,不正是‘试种’吗?就和河关的新稻种一样。反正那两路冬日只能种些菜蔬,种不了粮食,不如就趁此机会试上一试。至于种子从何而来,诸位就不用问了。”

    众人看他这笑容,又听他提到河关稻种,不由得就想起那个“仙术”。

    能坐在政事堂的,个个都是七窍玲珑心。此时便已猜到,这个“冬油菜”怕也是和姬安的“仙术”有关。据先前巡田的御史回报,河关今年大丰收,有此先例在,还真是没有什么可以反驳之处。

    吕绅换了个问题:“这冬油菜既是新东西,若是百姓不愿意种呢?”

    姬安:“种子无息贷给他们,收成之后只需归还等量种子既可。光是少了种子钱,相信就会有不少人动心。另外,可以同意百姓用油菜籽交粮税。

    “百姓对油菜最大的担心,应该就是怕种出来换不成钱。到时他们可以选择是卖给油商,亦或是上交抵明年的粮税。有此保证在,我想,没有人会再拒绝。”

    众宰相都吃了一惊。

    但不得不说,姬安的想法没错。种其他菜同样赚不上几个钱,只要菜籽能抵粮税,哪怕只抵掉一部分都好,明年自家就能留下更多粮食。

    吕绅皱眉道:“抵了粮税,明年万一粮不足……”

    姬安:“怎会呢,只有两路而已。这两路今年的粮税必然是全免,明年最差也不过是和今年一样罢了。”

    吕绅:“可若是明年还有别的地方也……”

    受灾减产——不过这话不吉利,他就没有说完。

    姬安:“明年预计可在江南四路推广新稻种,产量提升,粮税也会有增收。总不会四路都那么倒霉吧。”

    这话的确不好接,吕绅想了想,然后看向尚书左仆射唐武:“陛下要把河关的收成都当粮种留下,臣以为,还是得户部细算过。”

    姬安点头道:“那是自然,让户部抓紧出计画。另外,回头我再找奥多塞聊一聊,让他给乃洛国王写封信,尽量多换一些粮回来。”

    这个姬安先前也提过,换粮的东西都是出自姬安的后宫和少府,相当于这部分粮食是姬安私人购买,和外臣没有关系。天子仁慈,愿意自掏钱包贴补百姓,宰相们只有高兴的。

    唐武看吕绅问完,接话说出自己的问题:“敢问陛下,以菜籽充粮税,是准备只实施一年,还是今后皆是如此?江南另外四路,明年冬可也要推广冬油菜,又是否允许充粮税?”

    姬安:“不急,明年秋收时看看情况,再议论后面的。”

    唐武再问:“陛下可有想过,若有人家种不出东西,偿还不上的可能。”

    姬安:“贷出种子之时,也要对借贷人进行审核,判断其有能力种植才会贷。若有地却无力种植,可牵线寻佃户,三方定契再贷。若是中途有变故造成无力还贷,如此次水患这样的天灾,可不用还。

    “若是个人原因还不上,暂收其田地于朝廷,优先让其租种,其次也是寻佃户三方定契。哪一年还清所贷,哪一年可归还其田地。期间禁止私下买卖,只可卖与朝廷;若发生田地继承,便更改相应的归还对象。”

    姬安的想法很简单,若是还不上,就把地给朝廷,另找人来种。只要地在,总有能还上的一天。同时地在朝廷手中,也避免了被士绅兼并过去,被收地的人家就有能拿得回地的希望。

    唐武沉思片刻,一边观察姬安和上官钧的神色,一边犹豫着说:“陛下的想法听起来是很好,只怕执行之时会有偏差。”

    他说得比较委婉,姬安其实也明白。

    顾虑的点有两个:一是下面会不会假借“还不上”而强抢百姓的地,二是这些收回到朝廷手中的地会不会“莫名其妙”就不见了。

    对此,姬安也想不到什么很好的办法,但面上没有显露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