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70-180(第21/27页)
话咽下去。
高勉淡定依旧:“只要多留心些,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而且,我瞧圣上和大司马也没有特别想隐瞒的意思。”
徐小七却是一下紧张了:“难道外朝都……”
高勉失笑,连忙安抚道:“那应当还没有,多数外朝官员都少有机会见到圣上与大司马在私下里如何相处。”
徐小七这才又放下心,而且也想到了高勉优于常人许多的观察能力。姬安和上官钧平常的确不怎么掩饰,高勉会发现也不奇怪。
高勉唤他回神:“小七,我在等你的答覆。”
徐小七拉回思绪。
或许是想到了姬安和上官钧的恩爱,他心中禁不住升起一丝希望。
但——
徐小七:“可我是宦官。”
高勉:“那又如何,你就是你。”
徐小七:“你家里……”
高勉:“不用担心我家中,我的事我自己作主。”
说完,缓解紧张般地补一句:“何况你背后是圣上,圣上也不会让你受人欺负。”
徐小七却没有因此放松,而是说:“和我在一起,对你的名声会不好。”
时间久了,外面必然会有人传高勉为了升官讨好内侍。
高勉反而笑容越来越盛:“我背着秘密为了报仇活到现在,若是会在意旁人话语,早就受不住了。流言与我不疼不痒,你才是最重要的。”
他用双手包住徐小七的手:“小七,我只问你——你愿意与我在一起吗?”
徐小七定定地看他许久,终于点了头,轻轻应一声“嗯”。
高勉前倾身,在徐小七额头上落下温柔的一吻。
○●
姬安陆续收到江南受灾县传回的消息,冬油菜种子已经顺利发放。
赈济粮不断,加上姬安的“仙术”加持,江南的形势现在还算平稳。各县城里的粮价略有上升,但也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只是不少县城的粮铺联合起来限量卖粮,且不好强硬施压,怕城中百姓被煽动起对立情绪。
这些情况,都在姬安和上官钧的预料之内。等到明春油商将粮运到江南,联合限量自然也就不攻自破。因此姬安并不着急,只回覆各县种好冬油菜,同时也要注意冬日里的防寒保暖。
上官钧这边的大事,除了筹备天子检阅中央军,就是着手进行姬安下江南过年的前期准备。
宁安府有行宫。王晦现在在江南,上官钧给他去了封信,让他先到宁安去把行宫打理一下,看看要不要修整。
这日王晦的信送到京中。
姬安回到立政殿时,见上官钧在看信,黄义侍立在一旁,就随口问:“哪里的信。”
黄义看一眼上官钧,代答道:“义父写回来的。”
姬安奇怪:“王晦?信是给我的,还是给二郎的?”
上官钧:“我的。他既在江南,我就让他顺便去收拾一下宁安的行宫。信上就是回覆行宫的情况。”
姬安坐到榻上:“行宫什么情况?能住人就行,不用为了外表好看就浪费钱翻新。”
上官钧一边将信递过来,一边示意黄义可以离开了。
待黄义行礼告退,上官钧才续道:“知道陛下节俭,我特意叮嘱过他。现在行宫还好,王晦是拿不准主意如何处理宫中的宫女。”
行宫里自然留有宦官宫女打理。不过王晦知道姬安和上官钧都不用宫女,估摸着以后还很可能会没有女眷,加上宫女们年纪也不小了,就特意问一声。
姬安快速扫完信,先问的却是:“像这样的行宫,还有多少座。”
不说他都不记得这个,身为天子,房产肯定不止皇宫一处。
上官钧:“京城附近有两座,外头就只有三座。”
接着简单介绍了下那些行宫。
外头的三座行宫,一座在高祖皇帝的家乡,也就是大盛的龙兴之地,是高祖所建。一座在前朝都城,是前朝的皇宫。宁安府那一座也是前朝行宫,不过太宗皇帝翻新改造过一回。
大盛前面的三位皇帝都没有巡幸的爱好。高祖打天下,走过的地方多,安稳之后除了回过几次乡,就没再去过别处。
太宗自年少起便跟着高祖南征北战,继位之时正值壮年,再出京也多是御驾亲征。后来年纪渐长,才在京郊修了座温泉行宫,主要是为治疗以前的旧伤。宁安翻新的行宫就去过一次。
到了先帝,因夺嫡太过惨烈,先帝更是没多少出京的想法,只在京郊修建了避暑行宫。还是上官太后想去江南,先帝才带着她和上官钧去了几回。
姬安听完,这才说:“要不,把人都放归了吧?”
上官钧:“行宫总得有人打理。”
姬安:“日常打理用不上多少人,把关键的殿宇保养好就行,其他地方都封起来。内侍宫女愿意走的走,不愿意的留下照旧,拨的总钱数也不少他们的。
“留下的人比照后宫,每月可以出宫二……四日吧,行宫人少,怕是无聊得很。暂时先这样,回头我再想想,看有没有用得上行宫的地方。”
上官钧:“我还以为,陛下也会让他们种菜。”
姬安一笑:“他们若是愿意,倒也可以种。”
上官钧点头道:“我给王晦回封信,把陛下的意思告诉他。”
姬安:“你准备让王晦在那里等我们过去?还有两个月呢。”
上官钧:“陛下有事让他做?”
姬安:“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想着行宫那边冷清,他年纪大了,独自待在那边会不会……”
上官钧失笑:“陛下多虑。他是天子身边的内侍监,只要他自己不想冷清,身边就绝不会冷清。不过陛下体谅他,我便跟他说,他办完了差若想回来,可先回来。”
姬安跟着一想也是,自己都笑了。
接着顺口问一句:“阅军准备得如何。”
上官钧:“一切顺利。”
姬安为了等燕伯善,特意将阅军往后推。
但再推也有个限度。倒不是冬天阅军不好,受不了冬天的不是兵士,而是去检阅的天子与群臣。
那边毕竟不比京中,天冷了只能多点几个炭盆,可没有京里住暖房舒服。
不过幸好,高东寨的事没有拖延多少时间。燕似山一赶回河关,燕伯善就一边让驿发送消息,一边启程往京里赶。算起来该是再过三四日就能进京,还能赶得上。
姬安现在想的却是,不知道徐小七和高勉能不能赶得回来。
先前他去信叫两人回京,就是想带徐小七去凑这个阅军的热闹,却一直没收到回信。
上官钧一眼便看出姬安的心思,安慰道:“便是今年赶不上,下回阅军陛下再带他去便是。徐小七跟在陛下身边,总不缺这样的机会。”
姬安一叹:“他们以前跟着我,都难有多少热闹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