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70-180(第3/27页)

相互道着辛苦。

    田守朴向众人拱下手,带着妻子苏氏转去另一间房用饭。

    厨子送上菜来,苏氏洗了手却没落座,待厨子出去,便走去关上房门。

    田守朴听见动静看过来,不解地问:“怎么了?大中午的,天又不凉,开着门不更透气些。”

    苏氏回来坐了,拿起碗筷,边吃边说:“我没看新一期邸报,可有登冬油菜的事?”

    田守朴:“还没,我猜可能要等下种了才会登,免得再有变化。怎么?”

    苏氏抬眼看他:“那就是说,种冬油菜的事,只在朝廷下发的公文当中?”

    田守朴有些反应过来了:“但这事也不可能瞒得住,这么多人都在忙。”

    贷种要审查,天子的旨意还是优先贷给自耕农。

    这几日他们在忙的,就是整理沧阴县下四十二个村子的田地信息。每户多少地、多少人,能不能种得来,若是种不来又可以找哪些人佃种。

    冬油菜合适的下种时间在八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今日已经是九月初八,等农学署的人来到怕是还要六七日。时间很紧,若是在审查阶段被拖延,很可能就要错过最佳下种时期。

    所以,哪怕田守朴明白越多人知道的事越不可能瞒得住,也必需发动所有人手来处理工作,才能保证种子和农学署一到,就能让各村领回去下种。

    田守朴给苏氏夹一筷子菜:“可是你听说什么了?”

    苏氏:“没有。但,我们刚到那时不是赴过华家办的宴席,后来好几家娘子给我下帖子。当时我推说舟车劳累,都没有去,只收了些薄礼,也回了相应的东西。可这两日,又有好几封帖子递到家里来。”

    田守朴奇道:“朝廷的文书衙里众人都看过,他们既能打探到冬油菜的消息,还找你干什么。”

    苏氏:“当然是想疏通到你这里,把种子给他们啊。有好东西谁会不想要呢。”

    田守朴想了想,却是说:“不对,他们又不缺粮,没有必要非种这冬油菜。待明春收了菜籽,说不得油价都要降一些。他们的目的不是要种子,应该是……阻止我把种子发下去。”

    苏氏听得不解:“啊?这不是一个意思吗?”

    田守朴:“结果是一样,但起因不一样。他们要种子不是为了自己种,而是为了不让百姓种。”

    苏氏慢慢转过了弯:“我知道了……想让百姓走投无路,才会卖田地。”

    田守朴轻叹口气。

    苏氏担忧地看着他:“那你不就等于和他们完全顶着干。”

    田守朴:“这个我倒是一早就有了准备,我只是有些担心你的安危……”

    梦里的水患成了真,哪怕他自己的情况不一样,也让他禁不住对往后产生担忧。

    就在这时,门被敲响。

    田守朴:“进来,门没闩。”

    门被推开,是个差役,递来一张帖子:“堂翁,有人找您。”

    田守朴接过,打开一看,连忙起身问:“来人呢?”

    差役:“在花厅喝茶。”

    田守朴转向苏氏:“刘相公到了。你慢慢吃,我去接待人。”

    苏氏起身给他整整衣:“去吧。”

    田守朴快步往花厅走,进厅就见到刘叔圭及两个随从,作揖道:“刘相公辛苦,下官恭候多时了。”

    刘叔圭放下茶杯,起身笑着回礼:“田知县,仓房可已备好。”

    田守朴应过一声,又问:“下官让人送上午饭,用过饭便过去?”

    刘叔圭:“不用,我路上已经吃过,现在就过去吧。走过你这里,我还要马上赶往下一县。”

    时间紧,任务重,两边也不多客套。田守朴身子一转,领着刘叔圭出去。

    四人上马出衙,田守朴将刘叔圭带到早已准备好的存放种子之处。

    田守朴曾听李震士详细讲过河关稻种是如何送的,此时自觉地没跟进去,只等在门外。

    不过片刻工夫,刘叔圭便走了出来,对他笑道:“好了,我这便去码头搭船。田知县事忙,不必相送。”

    田守朴笑着回:“也不差这一点点工夫,下官送刘相公出城。”

    又问一句:“种子是明日天亮后出现?”

    刘叔圭却摇头道:“圣上交代了,是九月十三的早上。那时农学署的人也该到了。”

    田守朴:“刘相公可知能有多少种子。”

    刘叔圭:“圣上说,会按着户部那里留的田地数来算。我出京时户部还未整理出数据,是以我也不知。”

    说完,续道:“另外……”

    刘叔圭示意田守朴附耳过来,低声交待过几句。

    田守朴略略点头,也低声应着。

    随后,两人重新上马去到城门口,互道珍重,刘叔圭便带人出城去往码头。

    田守朴目送他走远,拨转马身,又不自觉地往仓房方向望去一眼——那里,即将出现全县的希望。

    第172章 贷种 不知道多少家会鸡飞狗跳

    九月初十,天刚蒙蒙亮,牛背村就已经起了炊烟。

    孙铁牛爬起床,出院子囫囵洗漱过,再回到屋里,妻子夏氏已经端了糙米粥上桌。

    他没坐,端起那碗稀粥咕噜噜地灌下肚,放下碗抹抹嘴。夏氏走过来,递给他装好水的水囊,还有一只粗布小包裹。

    孙铁牛将水囊绑到腰间,再接过小布包打开看看,就愣了下。

    布包里是两团杂着糠和菜叶碎的糙米饭团。菜是自家屋子周围种的,万幸上回水没涨上来泡到。

    孙铁牛往一间屋瞥一眼,小小声说:“怎么又准备了这个,不是说了,装两竹筒粥就好。叫水牛家的知道了,不得再嘀咕。”

    夏氏翻个白眼:“嘀咕什么。你是去卖力气才有这个吃,不多吃两口昏在路上怎么办。她要想吃上,就叫孙水牛换你去。”

    孙铁牛被妻子一堵,也说不出什么来。

    县里的赈济粮五日一领,今日他要跟着村长去县里运粮。运粮的人卖了力气,回来分粮时能多得上一抓。公平起见,村长是分配村中青壮轮流着去。

    但他弟孙水牛嫌那一抓不够耗的力气,不肯去。孙铁牛和他爹都觉放弃了可惜,孙铁牛就顶了孙水牛的份。这是孙家关起门来的事,他们兄弟说好,村长也就不过问。

    马上要启程了,孙铁牛仔细揣好小布包,转身出门去。

    等他走到村口,见到已经聚了不少人,把孔老村长和他大儿子孔仁、以及三辆牛车簇拥在中间。孔仁是每回都要去的,村里识字的都出去谋出路了,他是唯一留下的秀才,看告示、算数什么的都得靠他。

    三辆牛车倒是分属不同家。牛背村是个杂姓村,虽然许多人家之间免不了有个亲亲戚戚,但并没有哪一姓独大,便是孔村长家也一样,因此村子里的大事都还算得上公平。

    孙铁牛到之后再等过一会儿,直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