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70-180(第9/27页)

会努力种好冬油菜。

    等吃过饭,天色渐暗,田守朴让人点上火把。李震士再次和众人复习了一轮下午的要点,让众人尽管提问。等解答完问题,这次教学才算彻底结束。

    这时,田守朴站出来说:“大家先跟我来一下。”

    他没说去哪,不过众人今日被县衙招待得挺好,没多问就起身跟着走。

    田守朴领众人去了明日分种子的仓房。

    他让人将各仓房门都打开。

    火把之下,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仓房里空空如也,只有地面依稀像是贴着张符纸。

    众人非常不解,低低的吵嘈声响起。

    “不是明日发种?怎么还是空的?”

    田守朴没解释,再让人将仓门关上,依次上锁。

    却是将钥匙分别交给几个村长收着。

    孔村长拿到一把,不知所措地问:“田知县,这……”

    田守朴还是没有解释,只笑说:“明早拿过来就好。”

    接着又道:“县中人手不足,现需要每村出一到两人,今晚在此地守夜,县里会提供柴火和饮水。”

    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这事实在奇怪得紧。

    孙铁牛先说:“村长,我留下吧,我最年轻。”

    最后是他和相熟表兄弟里的表兄留下了,别村也纷纷站出来人。

    四十二个村,近七十个人留下,这夜守得委实有点壮观。

    田守朴对留下的人道过辛苦,再将其余人带回县衙,便让各村返回脚店休息。

    李震士留宿县衙。

    他也就是昨晚才赶到,此时一边和田守朴往后头走,一边小声笑说:“你怎么想到这一出。”

    田守朴也笑着回:“刘相公特意交待的,是圣上的想法。”

    两人走到后院,见苏氏迎上来。她没避李震士,行过礼就说:“上午时我让家下人去找村人聊了聊,听说好像华家在各村收油菜种子,给的价还不低。”

    田守朴和李震士对视一眼:“原来使的这一招。”

    李震士一叹:“这个我们也拦不住。”

    *

    夜沉沉,灾后的沧阴县城一改以往的热闹,安安静静。

    一个差役在夜色里来到一座大宅边,敲开一道角门。

    他被人领着在那宅中走了好一会儿,最终见到两个身着丝绸的男子。一个年过花甲,一个年近不惑。

    差役向两人行过礼,道:“华员外、华举人,刚才知县将仓房都锁了,钥匙全给了各村村长,还让许多村人都守在外头。”

    年长的是华员外,问他:“仓里还是空的?”

    差役点头:“所有人都见着,除了符纸,什么都没有。”

    华员外摆摆手,差役又被领出去拿赏钱。

    华举人奇怪地道:“我们都翻遍了全县,种子到底藏在哪里?不是说明日就发种,现在却让人守着空仓房,田守朴这到底唱的哪一出!”

    华员外转眼看他:“你那个京里的侄子,就没传回点有用的消息吗。”

    华举人轻蔑地哼一声:“他跟着个不理事的闲王,能有什么用。居然还得我往里贴钱养人,昨日才收到信又叫送银子!”

    华员外沉默片刻,叹道:“只能等明日了。”

    第174章 仙气 能种上沾仙气的种子是好福气

    九月十二是《大盛旬报》的发行日。

    上官钧正在看最新一期的《旬报》。

    以前他对邸报都只是大致翻翻标题,但自从姬安的《旬报》发刊之后,他倒是每期都会浏览一遍,哪怕不一定看得多仔细。不得不说,姬安把这个《旬报》弄得挺有意思,不知不觉也就翻到最后。

    这期《旬报》最关键的内容,是介绍高产稻麦种和棉花,并附有收成。

    新稻种的收成上官钧之前已经知道了,他庄子里种有,黄义报上来的。此时《旬报》上也登着——启阳府优质熟田种植新稻种,平均亩产五百七十斤。

    接着下一条是河关的数据——河关地区新垦田种植同一稻种,平均亩产五百二十五斤。

    然后是小麦的——启阳府优质熟田种植新麦种,平均亩产六百一十斤。

    如果是熟悉粮食产量的人,看到这里已经会惊呼出声。不过,考虑到不熟悉的人,《旬报》上还贴心地列出了数据对比。

    启阳府前五年的稻谷平均亩产,在二百斤到二百五十斤之间浮动。启阳的气候其实并不是很适合稻谷生长,在大盛的产稻区中算是低产那部分。

    而启阳府前五年的小麦平均亩产,在二百五十斤到二百八十斤之间浮动。启阳更合适种小麦,小麦的产量在产麦区中一直处在领先地位。

    换种高产新种之后,不管是稻还是麦,产量直接翻了一番还多。

    之后的棉花介绍,从在大盛已经传出名声的白叠布、吉贝布讲起,让人认识到棉花是与其相似,却品质更佳的作物。还特地请到岭南横川县出身、家中长年纺织吉贝布的老妇人,详细介绍棉花之好。

    这种棉花的产量——含棉籽的籽棉,优质熟田的平均亩产达到三百六十斤,中等田的平均亩产也有二百一十斤。

    最后介绍了一下棉花的用途,除了织布,还可絮被絮衣,保暖程度与昂贵的丝绵不相上下。启阳正在召集人织棉布,后续会对棉花量的消耗进行追踪报导。

    姬安进屋的时候,见上官钧正在看《旬报》,就笑道:“二郎看到稻麦亩产了吧。如何,还惊喜吗?”

    上官钧正好看完那一篇,抬眼回视:“非常惊喜。不过,对于朝中官员,大概就是惊吓了。估计明日就会有人提出派人到河关视察,如此数字很可能是下面为了领功而虚报。”

    姬安失笑:“又不只是河关那里,启阳也有数据,就在你我田中。他们要是怀疑,就让他们自己去看吧。难道还能是庄子上的人自己贴钱买粮掺进去,就为给我报个虚数讨我欢心。”

    上官钧:“我估计,九成人会这么想。毕竟这才更符合常理。”

    姬安无奈,又觉好笑:“算了,管他们怎么想呢。反正明年皇庄还会继续种,他们要不信,就明年自己去地头看。”

    上官钧:“相信的人就该向陛下讨种子了。”

    姬安被他提醒,转着眼珠说:“麦种推广预计最早也是后年,那我现在在启阳卖麦种,是不是也能赚上一笔。”

    产量翻一倍的种子,最低价也能跟普通麦子一换二。

    上官钧:“陛下若有需要,就让黄义在南货铺多挂一块牌子。”

    姬安秉持“不赚白不赚”的理念,笑眯眯点头:“回头就让庄头把明年的种子留好,剩下的全卖了。”

    反正启阳附近的地都是权贵的,姬安赚这份钱一点都不心虚。

    上官钧看他洗好手,坐下来等传菜,就取出两封信递过去:“高东寨来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