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180-190(第15/20页)

是我的猜测。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圣上知道我们在担心什么,为了让我们安心,才特意赐下这些东西来。要是只为给东西,那直接和赈济粮一同发就好,又何必多劳神。”

    村人脸上的笑容都禁不住越来越大。

    孔仁提醒:“而且,你们别忘了,李令先前说过,若是油菜种得好,明春可能就会让我们种河关那种高产稻种。还有棉花试种,他和我们接触过,只要我们干得好,想必也会乐意选我们。”

    村人们连忙点头称是,都说过年也不能偷懒,一定要照顾好地里的油菜!

    孙铁牛转头看向弟弟,忍不住低声道:“你种下的那一半,多尽心吧,别琢磨其他的了。”

    孙水牛回视他一眼,点了点头。

    ○●

    丰泰二年,元旦。

    姬安在行宫开了一次小朝会,和宁安的官员们一同庆祝新年。

    不过,宁安的官员不知道,小朝会一结束,姬安和上官钧就悄悄出行宫搭船。因姬安的船队里先前也一直有小船队来来回回,此时旁人都猜不到他们带了一支小船队离开了宁安。

    姬安和上官钧原先并没有去别处的计画,不过先前那七八天里姬安差不多把宁安逛完了,就磨着上官钧趁过年假期去附近走走。

    上官钧主要是担心姬安的安全,但姬安现在开了个新功能,当即练出一个“瞬移盾牌”的保命技,能在眨眼间把两人护得严严实实。最后上官钧经不住他缠磨,也就答应微服出去走一圈。

    其实,除了他们身边带的羽林卫,飞廉军还会分作两队,一队先行探路,一队跟随在后方不远,以便随时接应。加上他们走的是水路,连劫道的贼匪都几乎不可能碰到,出事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只可惜那个新功能不能发送活物,哪怕可以发送种子,那些种子也会失去活性无法生长,让姬安很是遗憾了一番。

    姬安和上官钧一路顺水而下,玩得随兴。也不一定进城,有时在乡间逛上一圈,爬爬山看看景,晚上就回码头上船休息。

    如此走走停停六天,来到姬安预计中的终点站——沧阴县。

    只要他们在船上,船夜间并不停航,因此到的时候是上午时分。

    姬安下船坐上小马车,和上官钧说:“等田守朴见到我们,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这一路过来他都没遇见哪个臣子,也没有特意去衙门找人,只打算见一见田守朴。

    上官钧回道:“幸好他还年轻,经得住四郎这一吓。”

    姬安哈哈直笑。

    第188章 相面 过个十年再养也来得及

    姬安没急着去县衙,而是让车夫打听路,先去了慈幼院。

    只要进县城,只要城里有慈幼院,那都是他的第一站。

    姬安依旧是和上官钧一同坐在车前,方便看景。

    沧阴和宁安比不了,不过在姬安先前几天进过的县城里,算是规模较大的一处。大概因为还在过年期间,天气也好,路上不少行人,路边也支起一些小摊,就是瞧着生意平平。

    车子来到慈幼院门前,能听见里头传出的说话声,倒是比街上还热闹不少。

    姬安和上官钧走到院门处,就见前院站着好些人,都在看挂在晾衣竿上的被缛。那只专门用来展示的小垫子和里面的棉花,更是在众人手中传来传去。

    那些人瞧着都是寻打百姓的打扮,还有慈幼院的老人们在不厌其烦地回答问题。

    “好用着呢,可暖和了!”

    “往年都是絮些芦苇,身下也只能垫垫稻草。今年用上这棉被,真是又轻又暖。”

    “圣上仁慈啊,老婆子我活到这把岁数,终于冬日晚上睡觉能不发抖了。”

    孩子们不知聚在哪里玩,隐隐能听到童谣声。

    姬安听着旬州出身的卫士在身后低声讲述院里人在说些什么,脸上的笑容都不禁更温和些。

    慈幼院负责展示被缛、回答使用感受,这些都是县衙送被缛过来时会说好的。不过棉被确是好东西,如今只看老人们的神色,就能知她们夸得真心实意。

    姬安迈步走进去。

    前院本就人多,此时再有一大群人进来,一下就变得有些拥挤。只是,一看这些人的打扮,众百姓都自觉地让到边上。

    见着贵人,老人们也有些忐忑,但还是迎上来道:“给二位公子请安,二位公子可是也来看棉被缛?”

    姬安听完翻译,笑着回道:“过年了,给各位老人家和孩子们送些东西来。”

    随着他话音落下,跟在后方的几个卫士抱着筐走上前。

    姬安续道:“一点鸡蛋和糖块,大家分一分,过年甜甜嘴。”

    慈幼院的人数是探路的飞廉军先打探过的,姬安按着每人三只蛋两颗糖来备,具体的就让她们自己分派了。

    几名老人非常惊喜,连连道谢,有人问两人姓氏,也有人进屋招呼人出来拿东西。

    姬安依旧是报“安四”和“安二”的名,看这里的老人孩子们分东西有序,也就没多待。说过几句慰问话语,再打听过县城里最热闹的街和最好的酒楼,就和上官钧带人离开。

    既然进了城,姬安肯定会尝一尝当地特色菜。马车接着就去了酒楼,姬安照旧是开两个相邻包间。

    酒楼里比街面上更热闹。

    等菜肴端上来,再等朱顺验好,姬安举筷子尝一口,点点头:“好味道。光看这些,还真是瞧不出来秋日里遭过大灾。”

    上官钧回道:“以江南水运之便利,除非天下大乱,否则哪里缺东西都不会轮到有码头的地方缺,只看用不用得起。四郎若是去玉器珠宝铺子逛一逛,兴许还能淘到京里没有的新奇式样。”

    姬安失笑:“我都不知道京里流行什么式样。”

    两人聊着天吃过午饭,离开酒楼,在街上慢慢走着消食。

    这里是县城中最热闹的街,姬安瞧着两边店铺都有人进出,小摊子也都有人驻足。生意好不好不知道,至少表面上看着挺有人气。

    人气最旺的要数庙宇,不管是道观还是佛寺。哪怕开在同一条街上,都能见到不断有人进出。

    而最冷清的,是粮铺。每日限量,到了中午,当日能卖的粮早就卖光了。姬安路过了两家,都见夥计坐在铺子里聊天,倒是也不提早关门。

    正边瞧边走着,突然就有一道声音钻进耳里——“两位披狐裘的公子,可要卜个前程?”

    是官话,姬安听懂了,循声望过去。

    就见右边不远处支着个卦摊,摊后坐着两个道士打扮的人。一个笑眯眯地和两人打招呼,另一个则是抱臂垂头,似乎在打瞌睡。

    反正无事,姬安便走上前去。

    出声招呼的那道士见了,连忙推推身旁那个:“师兄、师兄!来客了!你起来,给客人让座!”

    这小摊就三张凳,现在只有一个空位。

    那师兄被推得睁开眼,一边打呵欠一边说:“凭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