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200-210(第7/19页)

化冻时间更早些,此时河面已经基本平稳。

    水路之后还有大约四分之一的陆路,才能到达边境泠州城。在那里渡过黄河,就是打骨鲁的控制局域。总体来说,大盛境内的这段路,陆路和水路各占一半。

    姬安还是第一次长途走陆路。

    这几年里他和上官钧出过三回京休短假,但每次都是选择水路可达之地,船来船往,顶多就是游玩途中骑马或坐车走一两日。

    这一回长时间赶路,姬安才真正体验到这个时代赶路的艰难。

    不管是骑马还是坐车,都是一个字——颠。比在大江大河里坐船还颠得多。

    哪怕姬安的马车已经用上最强的减震技术,还是宽敞的四匹马所拉之车,他躺了几天依旧觉得不舒服。就改成半日骑马半日坐车,交替着来还勉强能撑住。

    直到上了船,姬安才终于缓口气。

    赶路风尘仆仆,上了船姬安总算能泡个热水澡解解乏。

    他把自己打理干净,照例给两边腿抹药——长时间骑马,不仅费腰,还费腿,偏偏这点小问题又还达不到能用系统治疗的标准。

    上官钧晚一步回到舱中,见此,坐到床边接过姬安手中药膏,帮他继续搽。

    姬安有些发愁:“下了船是不是路更不好走。”

    上官钧温声安抚:“等下了船再上马,应当就会好很多,不用再搽药了。”

    姬安:“真的?”

    上官钧:“我年少那回就是这样,像是身体记住了骑马的感觉,以后再长时间骑马也不会磨破皮。”

    姬安这才稍稍松口气:“但愿吧。”

    上官钧却话锋一转:“不过,路也的确更不好走,得换双马拉的小马车。等过了黄河,还要更难。”

    姬安明白他的意思,抬起手止住他往下的话:“我有心理准备,再难我也要跟去,你不用劝我留在泠州。”

    上官钧无奈地轻叹:“那在船上的这段日子,陛下尽量多休息。”

    如此一路西行,下了船再换马换车。

    行到中途,这一日,姬安照旧在中午时分从马上下来,换到小马车当中,靠着上官钧坐下。

    等过一会儿,内侍小厮们就将刚煮好的饭食送上。很快,马车就动了起来。

    大军赶路,中午不会埋锅煮饭,只是停两刻钟休息吃干粮。但天子和大司马毕竟不同,姬安没有拒绝这点特权,却也不想耽误赶路,就让厨子们休息时做饭,他和上官钧可以在马车里吃。

    颠得久了,姬安竟然也有些习惯了,现在吃饭不像一开始那么困难。也不知道是年轻适应得快,还是身体劳累了会自动寻求营养。

    正吃着,眼前突然跳出系统弹窗,提示他留言板有紧急消息。

    姬安打开一看,是燕伯善发过来的。

    他快速回覆一句,就对上官钧笑道:“留言板送到燕伯善手里了,幸好他还记得怎么用。”

    上官钧:“我将使用方法写得那么细致,他看一看自然就能记起来。”

    本来姬安的意思,去年底招众将进京最后确认战术之时,就要将留言板交给燕伯善带走。但上官钧不舍得,当时只教了燕伯善用法,直到这回出发,才派一队羽林卫将留言板送过去。

    如今东西顺利送到,姬安感觉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行军一路无话,到二月十八,姬安和上官钧这五万大军终于来到泠州城。此时距离出京已经过去二十三天,而且因为前两年用水泥修过中间几段路,这速度还算是快的。

    姬安没有进城,只让大军在城外选地驻扎。倒是接见了一下泠州的文武官员,也得到先前送到这边的军报——因大军赶路说不准走到哪里,因此边军的军报就先统一送到泠州。

    二月上旬之时,打骨鲁果然来袭了!而且兵分几路,兵力还不少,每路都有几千甚至上万人。不过大盛早做好了准备,没让打骨鲁占到便宜,激战一番就把打骨鲁赶了回去。

    同时,结集在泠州的五万大军已经先一步渡过黄河,攻下打骨鲁的几处军寨,在河西走廊的入口等待姬安和上官钧。

    姬安特意看了下日期,忍不住瞥一眼上官钧:“二郎算得真准,打骨鲁来袭的日子,正好在我军渡河的前三日。”

    上官钧莞尔一笑:“我还担心打骨鲁打探到我军结集会龟缩,如此看来,他们这场雪灾是真的严重。”

    姬安转去问泠州守将:“浮桥情况如何?”

    守将恭恭敬敬地回答:“只要不下雨,随时可以渡河。下雨怕滑。”

    上官钧又问:“可有准备多的材料?”

    守将忙道:“大司马放心,若被破坏,还够再搭一条浮桥。”

    上官钧点下头:“很好。”

    姬安:“既然如此,传令下去——休整一日,后日一早就渡河。”

    第205章 旗开 调虎离山,旗开得胜

    打骨鲁的皇宫议事殿里,气氛一片沉闷。

    他们刚经历一次严寒的大雪灾,国都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天回了温,想去大盛抢一把,却没料到大盛准备得如此充分,打得他们每一路都铩羽而归。那该死的地雷和火箭车,现在更是让士兵提起都抖三抖。

    不仅如此,就在刚刚传回了军报,河西走廊入口处的几处军寨,被渡过黄河的盛军所攻占。盛军人数还不少,约有四五万之多。

    很显然,盛军极有可能进入河西走廊,扑向西庆府。

    老臣甲道:“陛下,得尽快派兵支持西庆府,趁着盛军没拿下西庆前,两面夹击。一旦让盛军攻占西庆,获得补给,他们必然会继续西进,夺取赤源草场,得到那里的大量马匹。”

    立刻有人附议:“西庆不能失!若被盛军占了西庆,再抢到马,他们就能从西庆后方直插漠南。如此一来,国都便会背腹受敌!”

    打骨鲁王翻个白眼:“朕还能不知道?现在的问题是,派多少兵去,又由谁领军。”

    殿内顿时又安静了下来。

    现在的盛军可是越发不好对付。

    有人没忍住,低声骂了一句:“盛国这几年怎么突然多了那么多火器!以前只要顶过他们一轮攻击就没了,现在一轮完了又一轮!”

    先前的老臣甲道:“盛军向来长于防守。但野战方面,还是我们的骑兵更擅长。”

    他又问来传军报的士兵:“可知打河西的那支盛军,谁是主将?”

    这些都是斥候要探的内容,士兵逐一答了所见军旗上的几个姓氏和图腾。

    老臣甲听得一愣:“你确定有‘姬’字和龙旗?”

    士兵肯定地点头:“有!不会看错!”

    老臣甲很是不解:“奇怪,没听说盛国哪个王能领军的……”

    打骨鲁王的注意力倒是在另一个姓上:“‘上官’?这不是盛国那个大司马的姓?难道他亲自去了?”

    作为老对手,打骨鲁对大盛的朝堂形势自然也有所了解。上官这个姓不常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