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书院在古代: 104、第 104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新式书院在古代》 104、第 104 章(第1/2页)

    江缘书院的顾院长拿着院里学子们写好的稿子去到县衙的时候,出乎意料地,看到了一个许久未见的老面孔。

    这是把定江县县衙当成了自己的家吗,林清和那个臭小子也就算了,怎么你这个装模做样的老狐狸也在这里,不是吐血卧病在家修养吗?

    顾院长捏紧手里的稿纸,面上依然热情地微笑着,“许久未见,林院长,不,林先生,身体还抱恙否?”

    林启春执笔抬眼,看见了站在门扉阴凉处的顾院长,勾唇扬眉,“如今已是大好,顾院长是来交稿,快快请进。”

    话是这么说的,林启春仍旧坐在案桌边,纹丝不动。

    顾院长波澜不惊,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并没有像林清和那个臭小子不按套路出牌,花样百出。

    林启春接过顾院长递过来的稿纸,放在一边,随口说道,“顾院长既然已经送到了,那就请回吧,县报事务繁忙,恕不接待。”

    这么怎么能行,顾院长还等着县报的结果出来。

    顾院长脸色黑沉,“结果如何得知,何时能晓?”

    林启春指着他脚边的一摞稿纸,云淡风轻地解释,“这是所有投递而来的稿纸,或许会分好几期县报发行。”

    这几日陆陆续续赶来县衙县报处的书院私塾络绎不绝,包括了县学,县学可以说是第一个来到了县报这里交稿。

    林启春当时别提多蒙了,他打算着先出官府的县报,至于林清和提出的其他板块,他想等这一版稳定后,再决定发行。

    未曾想,林清和给了他一个措不及防的意外,令他不得不双-开两个版报。

    林启春现在已经麻木了,他甚至专门给书院私塾交来的稿纸空出了脚边的一块地。

    顾院长咽下这口气,“敬候佳音了,林先生,或许还应该说一声,恭喜林撰议。”

    撰议,大光官职中主管邸报审稿,过稿,排版的官位,一般是由文采出众,熟悉朝廷大小事的官吏主任。

    在大光,撰议是个不出众,繁忙,没有油水可以捞,避之不及的官位。

    “嗯,谢过顾院长,等十月中第一期县报应该出了,江缘书院需要订购吗?”林启春完全没有生气,淡定地推销起了第一期县报。

    顾院长深知这点言语上的交锋是动不了林启春半分的,他只是说出来,膈应一下林启春。

    “若是有江缘书院学子过稿在其中,某订购。”顾院长回了一句,眼睛动也不动,直视着林启春。

    订购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有江缘书院学子的文章,让江缘书院在定江县及其他地方打出名声,就是不知这个县报最远能到达哪里。

    林启春焉不知他想的什么,四两拨千斤回了几句,打发顾院长离开了这里。

    如今这间厢房里只有他一个人,是白琅月给他安排重新安排的县报处,要是底下的造纸坊来找他,可以直接来这里。

    林启春看着逐渐成型的县报,是他熟悉的邸报排版,满满当当贴的都是定江县县衙最近处理的政务,干净清楚的税收和支出账务,以及近日朝廷发生的大事。

    换做是其他人可能不理解这般用意,但林启春,一个人生经历丰富,狡诈如狐的人,自然是清楚这样做的好处。

    这件事做出来利大于弊,必要时,或许还能启发出一些官场敏锐的人才。

    至于,书院私塾递交过来的稿纸,林启春揉揉发胀的额角,长吐了一口气。

    孽子,还真是给他添了个大-麻烦,也不是不可以处理,就是稍微有些麻烦。

    随着农忙假的倒计时,官营肥皂坊的名声在定江县里越来越大,但铺面仍旧人烟稀少,有时一天可能不会进去两三个人。

    百姓们反倒是常常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手中买一文钱的肥皂,省着点用可以用一个月,比直接买一整块巴掌大的肥皂来得划算。

    有些消息灵通的商人,已经循着味儿来到了定江县。

    肥皂的名声以定江县为中心四处扩散,热热闹闹地在临川府上层迅速流行,并有一路飞速扩散出府的趋势。

    县衙的修路队在农忙期间修出了一条直达隔壁县的最近道路。

    对肥皂方子产生兴趣的商人,长途跋涉踏入定江县的地界时,明显感觉到了平日里颠簸的官道变得平滑顺直,对臀部格外友好。

    刘财旺一瞬间怀疑现在到了定江县县城,但他撩开帘子一看,荒郊野外,一看就不是县城。

    他目光一扫底下的官道,忍不住咂舌,什么时候贫困的定江县修得起这么好的官道了,用的还是上等大块整齐的石料。

    马车轱辘轱辘一直往前,一个时辰后,他终于来到了县城。

    据可靠消息,肥皂是由一个书院院长做出来的,还是临川府内名声不小的书院,青山。

    管他呢,刘财旺没有其他商人喜欢好名声的毛病,只要有利益,只有钱赚,和谁不是合作。

    等他落地的那一刻,刘财旺目之所至,灰黑的石板路在县城里四通八达。

    定江县该不会真的靠卖肥皂发了吧,这么奢侈的路全铺上了?不不不,肥皂才卖了多久,不到两个月,绝无可能。

    凭借着这样一条路,刘财旺收起了轻视之心,打算好好和这个书院院长谈谈合作。

    在定江县最好的客栈休息好之后,刘财旺带人立即去往青山书院,打算早日洽谈,早日赚钱。

    在街上行走之时,他视线习惯性地四处查看,观看周遭铺面的买卖,心中掐算着这种买卖的利润有多少。

    “卖肥皂啦,一文钱一块的学子肥皂!”

    刘财旺耳朵清晰地捕捉到了名为肥皂的关键词。

    多少,他说多少,一文钱一块?!

    刘财旺如遭雷击,心跳急速加剧,一文钱一块,这盈利空间,无本买卖,无本买卖!!!

    刘财旺赶紧找到那个卖货郎,准备买下他身上所有的肥皂。

    浅绿色的肥皂整整齐齐码在卖货郎的木箱里,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清香。

    刘财旺惊喜又贪婪地买下了所有的肥皂,让随身的下人带回客栈内。

    直到见到林清和的时候,他还是抑制不住嘴角的笑意,与林清和洽谈。

    肥皂方子还是林清和本人的,之前白琅月和左夫人一行商户商谈时,所谈论的是,贩卖肥皂的独家范围。

    像定江县就是官府名下官营肥皂坊的地界,川江对岸富裕的元江县则是杜老爷的范围,其他商户也各有各的选择,并不交叉。

    一定程度上隔绝了恶性竞争,确保每人都是独家出售,价格在一致保持在统一范围。

    如果是根据林清和本人提供的方子上,做出的新产品则不受限于价格范围的限制。

    林清和听完刘财旺的来意之后,心下微微遗憾,他原以为第一个来的会是元江县的商户,没想到会是千里迢迢赶来的外乡人。

    还是小看了商户保密的能力,看来大家都是想多多赚钱。

    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