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大唐: 第136章 理想国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飘在大唐》 第136章 理想国(第2/2页)

难道说不是秦皇之功?”

    燕德妃与徐充容一时无言相对。

    “而且。秦皇之功又岂是只此一个。比如统一文字,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杨悦这样说或许二人不太了解。但杨悦知道,在这个大陆的另一端,曾经一度与中国的战国时代相似,但因为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与语言,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甚至中世纪的德国,直到德语形成之后,才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燕德妃与徐充容更加面面相觑,心中暗呼杨悦所说不对,但却无以辩驳。目瞪口呆地望着杨悦侃侃而谈。

    其实杨悦的谈论早已偷换了概念,燕德妃与徐充容这两个古代美女,向以“纳言”为标准,那像杨悦这般“巧言令色”。

    杨悦见二人哑口无言,正在自得。

    却听一个声音大笑着走进来:“你刚才所说,虽然有些道理。但并非说明只用法治便能使天下大治。”

    三人转头去看,见是李世民。

    “圣上。”燕德妃与徐充容起身行礼,齐声叫道。

    杨悦起身行礼,说道:“何以见得?”

    “答案便在这篇《礼运》之中。”李世民笑着坐下来,拿过杨悦面前的《礼记》,翻到《礼运》的中篇,说道,“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刑肃而俗敝是谓疵国?”

    “如同治水一般,鲧用淹法,四面堵水而四处有决堤之险。禹用导法,顺流而下终使水大治。‘德治’便如用顺导之法,而‘法治’则不过是土淹。只用重刑,而不以德、礼教化民众,民俗混乱不堪,即使将天下之民全部刑之以法,也未必大治。”李世民说道。

    “疵国?!!!”

    杨悦轰的一声,一下被某种东西击溃,有点眼冒金星的感觉,感觉头脑里只剩两个大字“疵国”,而且越来越大,占满了她的整个脑海。

    原来是疵国。

    中国人向来只看到西方的“法治”精神,而忽略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另一精神源渊“基督精神”。而这个“基督”精神不正是西方的“道德”源泉?!是“德治”精神?!

    而中国人的道德在哪里?

    完全斩断了道德根源的中国人的“人道”在哪里?没有道德底线,没有做人原则,一个任何人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恶人的时代

    “德治是根本,法治是用来惩治不能教化的‘恶’人而矣。”李世民继续说道,“并非说法治不用,而是根本上要德治,要将‘恶人’减到最少。很简单的道理:譬如放羊,如果放的是羊,自然好管理。如果放的是一群狼,如果管理?”

    杨悦不由笑了起来,难怪有儒家是“统治者”的工具的论调。

    然而,当传统的道德与秩序,被全部指责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工具”时,“恍然大悟”后的人们又在被谁愚弄?

    人们总是习惯于自以为是的自愚。

    如果不是自愚,为什么破除迷信,破除四旧,破除一切道德体系之后。最先恢复的是大弄鬼神之术的佛、道?而一直在开智、拥有教育精神的孔儒,反而仍在受到鄙夷?

    不过,现代人们为什么只顶礼摸拜古希腊先哲,只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而看不到孔圣人的“大同”与“小康”?

    这个时代或许有许多不理想之处,但至少有许多合理之处。

    杨悦突然有点庆兴起来到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如果改造起来,似乎相对更加简单。她有点乐观的如此想。

    至少她的奇谈怪论、狂妄之言,或者会被当作了“偏执”之言,但至少没有被人出来制止。而且,那个激烈反对“八议”的孟利贞,也没有被送进大理寺里。这一点,很值得让人庆幸。

    想到这些,反而让杨悦更加坚定了,改造这个时代的决心。

    “圣上在跟你说话。”徐充容轻轻推了推杨悦的胳膊。

    杨悦才在自己的妄想中苏醒过来。抬头去看李世民,见他似笑非笑的盯着自己,心中莫名的紧张起来。

    ps:(十分抱歉,怕被拍死,所以改了请谅!

    不过中心思想与原来没多大区别,不感兴趣可以不看。:)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