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在大唐: 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飘在大唐》 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1/2页)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李白《侠客行》

    安市城即下,唐皇李世民挟同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等诸位将领挥军南下,与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合兵于建安城下。水陆大军合围,势若破竹,建安不战而降。

    至此高丽在辽东设的千里防线,已尽属唐地。秋风洒洒,唐旗猎猎。千里长城向东百里之内,拔城远遁,望风而逃。

    高丽举国震惊,君臣胆寒。盖苏文再不敢多言战事。高丽王历史重演,自称“粪土”,上表请降求罢兵。

    九月的辽东,秋色已深,寒风渐紧。草枯冰冻,早晚之间已是刺骨寒冷。

    冬衣不足,粮草渐少。唐皇李世民也已起罢兵之念。顺势接了高丽王献上的河川地图,却退回其送来的美女,勒令其不可再向新罗进兵。便收兵撤军。

    辽东诸城皆改为大唐州郡,留兵持守。至此,汉九州之地尽归大唐。

    李世民带辽东战亡的两千士卒遗骸,度辽水,还至营州。于柳城东南建祠,亲作奠文,设太牢为祭。又重金抚慰战亡将士家属。百姓闻之,无不感念。皆言:“我儿死而天子亲奠,死何所恨!”

    又于营州大设宴席,犒赏诸军,按军功皆有封奖。

    百姓接踵相望,欢声震动百里。举国上下,又不知有多少健儿为之“跃跃”。

    “宁为军功死不在家中安。”

    “建功立业,征战沙场!”

    “好男儿当如李将军!”

    大唐的李将军,名大莫于过李靖。

    然而,这次这个李将军。却是征辽归来的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

    李靖出自世家。李世勣却出自草莽,正因此,更成为无数草根键儿的偶像,激励着众人追寻梦想。便是薛仁贵这个刚刚在辽东,一战成名,擢升为游击将军,天子亲自称赞“朕不喜得辽东。而喜得卿”,也成为大唐军民交口谈论的焦点。

    唐初名将,如李世勣这般起于草莽,一刀一抢自战场上拼杀得功,终于升于庙堂之高者并非鲜事。如西北的郭孝恪、为李世民守玄武门的右屯卫大将张士贵,以及这次征辽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等等无一不是草莽出身。

    是以唐民多彪悍,建功立业,游侠义气者随处可见。以至于大唐律令严禁私自格斗,却是禁而不止。

    便是士子文人,也多腰悬长剑吟诗作赋,丛武征边者更是比比皆是。因而唐将又多儒将。出将入相,文才武略,如李靖这般人物。乃是公认的楷模。

    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故事。沸腾着年轻人的热血。

    在大唐军民上下一片欢腾之时,一队三千人的“飞骑”。却马不停蹄,由营州往幽州急驰。

    骑中一位玄甲褐袍,盔甲遮面,却掩不住面上征尘,眉头暗锁。大概没有人会想到,此人便是刚刚亲征辽东,得胜回朝的唐皇李世民。

    与几天前,在营州犒赏全军时完全不同,此时李世民面上沉郁,看不到半点喜色,双目之中闪出少见的急躁与忧虑。

    一个月前,杨悦说了一句“我走了”,便再也无影无踪,悄然而去。李世民四处找不到她时,才明白杨悦说的那句“我走了”,不是走出他的营帐,而是在他面前消失。

    然而此时李世民的焦虑却并非为此。

    白狼山与白狼水相依相伴,三千飞骑依山暂时歇息,就着河水吃些干粮。

    将近黄昏,站在白狼山头,李世民远望前面连绵起伏的山上,万里长城隐约可见。

    饶是飞鸟啾啾,碧空万里,李世民却是满目忧虑。

    “明日定能到达临渝关,刘洎等人能否到达?”李世民双眉紧皱,低声向身边的张士贵问道。

    “圣上这些天日夜兼行,没准会比刘待中等人先到。”张士贵沉声答道,“不过,蜀王先已到了临渝关,定能安排妥当。”

    “太子还是没有消息?”李世民回头看一眼张士贵,双眼一闪,几乎能看到根根血丝。

    张士贵神情一滞,微微摇头,说道:“虽然没有,但请圣上宽心。既然在太行山中发现太子卫率,太子殿下应该便在附近,不久定能找到。”

    “太子卫率?”李世民似是突然想起太子殿下还有卫率,双拳不由握紧,怒目一闪,狠狠地道,“李君羡,朕将太子交给他,他却”

    张士贵不敢大气多出,见李世民心情烦躁,小心翼翼地站在一侧,不敢多说一句。

    “太子至幽州迎朕,如何反会到了太行山中。”李世民沉吟片刻,回头看了一眼张士贵,沉声说道。

    张士贵想了想说道:“圣上回朝,太子至幽州迎接之事,难道事先走露了风声?否则怎会突然遇到伏击?李君羡定是为了保护太子,见不能到达北平,便反其道而行,到太行山中躲避”

    “但愿如此”李世民叹一口气,又道,“这次太子失踪的消息不能走失半点风声。贼子既然在半路阻击太子,只要明日传出太子已与朕会面的消息,太子的处境自然会好些。”

    张士贵连连点头说道:“圣上只要回朝,太子定然无忧。”

    太子失踪?大唐皇太子竟然失踪?!!

    没有人会想到,更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李世勣等人也没想到,李世民等不及与大队军马一齐回朝,迫不急待的带三千飞骑先往往幽州而去,与太子相会于临渝关,其实不过是掩人耳目。

    别说是李世勣,便是长孙无忌对此事也是毫不知情。他领一万人马作为前军,与将作大匠阎立德等人,一路修桥补路,为大军回行扫清障碍。

    “青龙、白虎那边可有消息?”沉默片刻。李世民又皱眉问道。

    “青龙将军说隋国公主定然会去一个地方。已往那儿去找,圣上到也不必太过担心。”张士贵安慰地回道。

    李世民不再说话,长叹一声,看了看月色初上,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九月,太行。枫叶渐红。桦叶变黄,秋色渐浓,色泽越来越艳丽。配上蓝天白云,一眼望去,层林尽染,令人神醉。

    千峰纵延。铁关横锁。

    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叫做五阮关的关口,向来是太行八陉之要塞,自北平西去五台山之要径。

    雄关居山临险,依山面水,甚是壮丽。

    关前却不似远处观来这般雄伟,到有几分深秋的萧索。荒凉的山路上落叶飘飞,有一处茶棚依在山道之旁。里面稀疏的几个茶客,便如不远处稀巯的村舍一般。四散零落。

    茶棚的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娘子。干净利落,一张嘴极甜。招呼着偶尔走过的路人。

    那些人无论是否口渴,被她一叫,到有大半会走过去吃上一杯。饶是如此,茶棚里也不过十几人。

    茶棚并非只卖茶水,还有酒菜饭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