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美人假少爷靠直播鉴宝爆火[古穿今]》 20-30(第8/20页)
开了直播连线后,余晏翻到最底下的人,那是个红毛断眉还带个唇钉的超潮流男孩,祖宗理解不了一点。
点击同意。
右面画面弹出来的是好大一张脸,红色的头发已经褪色大半,半黄半红稀稀拉拉,还用发胶打得朝天炸起,嘴唇两侧各有一个老大的唇圈,穿着破洞牛仔衣。
“………”
本人比头像中的图片还要炸裂,余晏欲言又止,他觉得那两个大唇圈有点西游记里的牛魔王,好好的家境偏要穿破烂衣衫。
他先自恋地在镜头面前摸两圈脸,才依依不舍双击反转镜头。
那是个四进两厢的建筑,歇山顶,脊处脊兽鸱吻背刹俱全,出翘飞檐如凤凰展翅,下坊雕龙画柱,恢宏精气的建筑,顺着双开的大门可以看到厅堂顶部竟纵深有十几块匾额。
日头照不到的地方压抑的昏沉,木头腐朽大半,只有遗存的牌匾与楠木得以窥见昔日繁华。
典型的南方祠堂。
男子兴致洋洋说:“老师,帮我看看这个建筑值多少钱,有个大老板联系我说要把整座建筑整体拆走到私人景区作景点,里面还有好多银币啊,金首饰,清代的衣服之类的,我都数不清您帮我估估价,我怕那老板坑我。”
“…………”
余晏莫名有种想扶额的冲动,话锋一转声音很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男子理直气壮:“祠堂啊。”
【我看不下去了,有没有大神能扒出他父母联系方式,杀千刀的败家子连祠堂都敢卖。】
【牛,为了钱什么都不要了,以后你家在亲戚面前别想抬起头做人。】
【疯了吧,敢卖祠堂,你最好是开玩笑的。】
【在南方祠堂很重要的,你搞节目效果吧,被发现非得抽烂你。】
【我就知道晚上能看到好东西】
第24章 直播!
男子对弹幕视而不见。
他径自举着镜头绕祠堂一圈, 把木构前后左右都照一圈,“听老人说是明末就建成的,那个老板给我开了三千万,我上网也查不到这个价是贵不贵。”
得, 这人还算有点脑子。
三千万现代要复制这个建筑都不止。
整个建筑以楠木构成, 用料硕大, 现代已经很难找到这么粗的楠木作为立柱了。
余晏说:“你进祠堂里面我看看。”
随着镜头, 建筑内部恢宏精气,立柱顶上有花瓣纹方形斗,斗承托大梁,纵向分布的十几个牌匾有着进士,理学名贤,兵部尚书等先祖们曾获得的恩赐。
这也是光耀门楣的来源,十几个牌匾如山巍峨压得人喘不过气, 平添一股威压。
【我算是知道什么叫鼎食之家, 列祖列宗在上了,这几百年堆积的压抑, 怪不得古代人怕跪祠堂呢。】
【等下, 我知道这是哪儿了,我就是这个县的!!之前路过过。】
【楼上, 赶紧想办法联系到他家老人,这太离谱了。】
男子自顾自绕过一堆牌位, 到了后堂, 从镂空雕花的木桌下面,使劲拖拽出来一个褪色起皮的硕大木箱。
他坐在地上, 用铁线捅了几下,没几分钟, 民国旧式小锁就叮当落地。
他打开木箱,年代久远的合页发出摇摇欲坠的“滋”声。
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套整齐的头饰,点翠工艺的嵌珍珠宝石簪,既有用金丝攢成盆花式,也有福寿纹,红珊瑚仿蝶式。
零零散散数出来竟有十几件点翠饰品,且规格不小,要知道现代禁止杀害雀鸟,在拍卖场上点翠饰品属于畅销品。
他把点翠随意扔在地上,下面是一套仙鹤补子的赭红袍,明朝时期的官员常服,但是保存得不是很好,角落处有些腐朽断丝,虫蛀发霉的现象。
余晏欲言又止:“这是明朝一品文官常服,你先祖官不小。”
出了个败家子,也是先辈不幸,上天保佑,他余家可别出这种不肖子孙。
下次找个机会打听打听。
【md我承认我仇富了,这哪儿是衣服,这是满屏幕的钱。】
【明朝的史料特别详尽,一品大员肯定有记载的,看到估计棺材板都掀开来。】
【………保存得这么隐蔽,明代官服保留下来不容易的,你祖宗肯定是冒死藏起来,你背着家里人卖了不太好吧。】
男子下手粗暴,不客气问:“老师,这些发簪,明代常服值多少鱼。”
由于平台敏感词,余晏用鱼代称钱,来源于古称铜钱为鱼伯。
余晏不欲报价,随口道:“七位数。”
完整的明朝时期一品官服,基本都在博物馆了,比如孔府旧藏算是明朝服饰大全。
未经宗族同意私自售卖,将来的官司麻烦后患无穷,也不知道得是多手眼通天的老板,敢接手这座祠堂。
猛然把镜头一颤,男子语气里都带着欣喜若狂:“哎呀!!!要发财了。”
衣服底下是几本族谱,和满满一整箱用油纸包裹着的东西。
男子毫不怜惜地把族谱丢到地上,三下五除二就撕裂开油纸,露出银闪光锐气十足。
竟是一整箱的银币。
“这些银币我看图案都不一样,有些是袁大头,有些龙啊别的奇怪图案。”
【woc,你是谁家后人啊,别人鉴宝都是鉴几块十几块,你这整整一箱。】
【家人们!我成功联系上老家县里的人,他们说去通知这个家族的老人家了,正开车赶过去。】
【突然很期待ing,】
余晏蹙了下眉,只简单应他:“你拿几块出来我看看。”
民国时期,不同地方省份独自造币,导致同一时期能出现十几二十多种货币,民国钱币也是钱币圈的大头,个别孤品价格屡创新高。
男子一抓一大把,天女散花样摆在地上,镜头贴得很近,连沟壑里泛黑的细节都详尽。
大致扫一圈,余晏简短判断:“第一个盘龙是光绪二十四年机械局造,两把麦苗中间有三横的是湖南省宪一元,正面是小汽车的是贵州小汽车价值最高,袁大头是民国十年造。”
他蹙眉深思,这么多省份的银币掺杂,他先辈要么是专门收藏银币的,要么就是走南闯北时攒下不少。
男子急切追问:“值多少钱呢,老师。”
他功利心如此重,余晏故意吸两口从饮品店点来的桃子奶盖果茶,拖延时间。
自从上次楼上邻居给他带了一杯,余晏惊为天人,隔两天就要点一次。
果然后人们对于食物的开发是无穷无尽的。
见连线的人还在不慌不忙地喝奶茶,男子害怕家里的老人发现,开始急躁起来,态度也不怎么好。
“老师!你赶紧跟我说多少钱,我还有急事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