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家娘子打江山》 120-130(第3/18页)
语气平淡,一字一句,却森森然说道:“援军一到,全线出击,向前平推五百里!”
她要攻下匈奴王城,这些可恨的侵略者若不能驯服,那就赶到北极去!
第122章 第 122 章 正文完结
叶云岫出征一走,谢让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夜间八百里军情这样的大事,必然要惊动许多人,朝中重臣们闻讯都起来了,大半夜等着宫中召见,可眼睁睁等到卯时将至,如常进宫早朝,摄政王往那一坐就扔下一颗大炸弹,皇帝天没亮就已经出征离京了。
满朝文武顿时就懵了,出征了,出征了?你说皇帝御驾亲征,已经走了?!
这这这……这不是开玩笑吗,皇帝御驾亲征是多大的事情,起码要经过群臣廷议,兵马、粮草、辎重……没个十天半月都别想出发,那得有多少要准备的,这简直不是儿戏吗!
并且谁不知道,因为离得相对近一些,京城十几万守军已经被女皇调去了灾区救灾,京中除了几万守军根本无兵可用。朝臣们之前也想过女皇可能会御驾亲征,毕竟他们这位皇帝陛下威名赫赫,登基后亲自执掌兵权,乃是当仁不让的天下第一武将!
可是……摄政王的意思是说,女皇陛下就那么单刀匹马,连夜出京,招呼都没打一个,就那么赶赴边关去了?
这不是荒唐吗!许多朝臣们捶胸顿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皇帝但凡有个什么闪失,那就是江山不稳,国家动荡。
甚至还有人提议,趁着女皇刚走不久,赶紧把她追回来。可是皇帝当初从陵州一路杀到京城夺取江山,也只用了短短半月,谁能追得上?朝臣们捶胸顿足之余,不禁把谴责的目光转向了摄政王,盯着谢让质问:你怎么不拦!
皇帝任性,你摄政王素来沉稳,你还能不知道轻重吗!
面对种种责难,谢让倒也是意料之中,毕竟三年下来,叶云岫虽然政务上不够勤勉,行事霸道专横,时不时连早朝都不乐意上,可朝堂上下却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个能掌握大方向的好皇帝。头脑清明,目光长远,并且也足以慑服臣下。
对此谢让也没有多余的工夫解释,只说他相信叶云岫,请列位臣工也相信陛下。
谢让道:“大灾、大战当前,还请各位齐心协力,共度时艰。陛下久经沙场,本王相信,多则十日少则七日,边关就该有捷报传来。”
接下来谢让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处置各项事情,首先下令灾区只留下少量兵力维持秩序,大部分兵力火速赶赴边关。
地震灾区的第一波救灾已过,灾后重建缓一缓,大军先去打仗,他再加派几路钦差赶赴灾区,开仓放粮,加强救灾赈灾。然后从山南道、河南道、包括陇右道调集兵马,诏令火速驰援边关,限期到达。
这个关头,谁也别给他拖后腿,否则别怪他大开杀戒。
结果还就有不怕死的,这种情况下有人就开始心思活络了,试想啊,当初女皇手握几十万大军黄袍加身,横插一杠子坐上了皇位,谁知道摄政王甘不甘心?这种情况下摄政王都能放任皇帝御驾亲征,儿戏一般,说句不好听的,若是皇帝在边关出个什么事情……那位子,不就铁板钉钉是摄政王的了么。
战争,从来不止是行军打仗的事情,更多是政治博弈。前线将军们能不能打赢,那得看后方皇帝大臣们想不想让他赢。
于是仅仅隔了两日,叶云岫出征的第三日,兵部尚书因为物资调配迟了半日,跪在了宣政殿上,找了一堆理由跟谢让解释。
谢让不听他那些理由,沉声问道:“你可知,你迟这半日,会有多少将士在前线流血牺牲?本王若不追问落实,你是不是还能再拖几日?”
兵部尚书说道:“摄政王容禀,实在是边关突变,陛下出征仓促,兵部一下子措手不及,这都是没法子。再说这物资粮草还牵涉到户部、工部,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臣这就回去加紧催办。”
“不必了。”谢让揉了下眉心,一挥手,“拖出去砍了。”
兵部尚书大惊失色,赶紧求饶,朝臣们也有想开口求情的。摄政王平日宽和,这般张嘴就杀还是破天荒头一回。兵部尚书办事不力,可官僚作风历来如此,许多事情哪有那么快。留着他叫他戴罪立功就是,这个关头因为一点错处就杀了兵部重臣也会误事。
然而朝臣们还是低估了玉峰寨作风,谢让一声令下,御前侍卫立刻就进来把人拖出去了,眨个眼的工夫端着人头进来复命,砍完了。
谢让这会儿特别能体会叶云岫砍人脑袋的那种畅快,果然还是一刀砍了来的爽快。
“俞虎,你即刻接掌兵部。”谢让问了一句,“可有困难?”
“回摄政王,没有困难。”俞虎昂然道,“臣之前就担心有人不济,有些事情已经着手准备了,臣以性命担保,按时抵达,绝不误事。”
谢让颔首,起身负手走下御阶,冷声说道:“请列位臣工记住,陛下以身涉险御驾亲征,于公,那是大华的一国之君,于私,她是我的发妻,事关前线,任何人再有半点疏忽懈怠,方才兵部尚书就是他的例子。”
叶云岫敢把后背交给他,他也决不允许任何人掣肘。
根本就没等七日,叶云岫出征的第六日,早朝还没散,八百里急报的马蹄声声踏破御道,驿卒手持令旗一路嘶吼着冲进宣政殿:“报!幽州大捷!”
满殿群臣欣喜若狂,陛下击溃匈奴大军,解幽州之围,亲手斩杀匈奴主将乌泰……算算时日,女皇这是星夜兼程刚到地方,一会儿没耽误就动手了啊。
太好了,皇帝没事,还打赢了!几个老臣眼泪都下来了。天佑大华,天佑大华,大华国运昌隆,陛下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边关前线,叶云岫抵达幽州几个时辰就重挫匈奴,完全出乎了匈奴预料。原本匈奴的攻击重点就是幽州,想把幽州作为一个突破口,大军主力尽在于此,结果愣是被一顿重挫吓得后退二十里,接连三日都没敢再来攻城。
匈奴人是怎么也不敢相信,大华女皇竟来的这么快。他们不是不知道叶云岫厉害,可压根就没有料到她竟然短短几日就单刀匹马,以身涉险赶到了边关,还亲自上了战场。
这根本无法想象。她带来的那个没良心炮就更恐怖了,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不管营寨堡垒还是人马,统统炸飞,许多被炸死的人身上甚至连个伤口都没有,七窍流血,生生被震死的。
这也是叶云岫没有把这个东西推广开来的原因,而且没良心炮局限性太多,也不便量产,只在神机营少数人掌握。可是就算不用炮,他们的神机营三千人都配备了火绳枪,射程比弓箭长了太多,能轻易击穿敌人的铠甲。
匈奴人自从在朔州、应州吃了亏,厉兵秣马三年,卧薪尝胆等着一击必中,得知大华发生了地龙翻身的大灾害,简直是欣喜若狂,觉得天赐良机,结果几炮下去,懵了。
从叶云岫抵达边关那一刻起,三军一心,战局突变。
匈奴人是蓄谋已久,平常时期边关守军没那么多,各处边关重镇突然遭到袭击,防守都比较吃力。
朔州,杨行和孟姚率军苦战多日,杀退了匈奴人一波又一波强攻,然后神机营五百人赶到,没良心炮架上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