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15、那我同学!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15、那我同学!(第1/2页)

    第十五章

    杭峰就站在岸边,咆哮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上来,却再也够不到他足尖半点。

    海风呼啸,卷起他的衣领发丝,劲瘦的身体里仿佛有无尽的力量,犹如电影屏幕里的英雄,让人只是看着,便心潮澎湃。

    然后,他弯下腰,将冲浪板拿起来,转身离开。

    淡然从容的就像做了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唐隽没忍住,终于还是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到了窗户边上。

    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想要亲眼看看杭峰,用这双肉眼,去看。

    “啊啊啊啊!我同学!!刚刚那个是我同学!!”

    五楼的阳台上,郑晔瑜已经激动到原地爆炸了。

    他指着杭峰的方向,对身边的陌生人说:“我同班同学!!!”

    而身边的人也一脸赞叹地说:“实力确实超级强,今天这个浪这么乱,而且也普遍不高,他能抓住机会就已经说明经验丰富。

    更不要说优质的浪完成的难度更高,他的控制能力太绝了,选择的方向和时机也绝了,又在这个浪上完成了两次动作。

    就这个级别的比赛,能有这么高质量的表现真还没见过。

    太子的实力绝对是国内一流,就算去参加国际比赛,也不差,他的身体素质强,关键冷静……”

    “啊,什么太子?”郑晔瑜眨巴着眼睛,敏锐地抓到了一个新的名词。

    这位滔滔不绝的大哥顿时停下话头,目光有了几分距离感:“你不是圈里的?”

    “我,我正在学冲浪,特别喜欢这运动,这不之前年纪小,家里不让玩这么危险的运动嘛,初中毕业才让我来学的。”郑晔瑜嘿嘿地笑着,又再次问,“我有听他们提到太子什么的,不会是杭峰吧?”

    “就是他。”大哥也不卖关子,给了一个准确的答案。

    郑晔瑜有点儿窒息。

    说起“太子”这个外号,还是郑晔瑜想方设法混进“冲浪职业圈”里,听来的这么一个称呼。

    他中考结束,暑假来冲浪,说起来就是个暑期的兴趣班儿,班里都是和他一样的新手,对真正的冲浪圈完全不了解,也完全融不进去。

    大家的水平不一样,生活轨迹也不重叠,根本无法交流。

    但郑晔瑜这人别的不行,社交却比较牛批,职业队在旁边训练,人家追风逐浪地玩大浪,他们在岸边玩小浪,级别天差地别,他却能在训练的间隙,见缝插针,一口一个哥的打进职业队的圈子。

    就连国家冲浪队员的微信他也加了两个。

    瞎聊的过程里,他就听到过不少于三次“太子”这个外号。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啊,大佬竟然就在我身边。”

    郑晔瑜嘀咕着,一想起自己拒绝了杭峰接力赛的请求,顿时头大。

    不说省职业队的队员,就是国家队的队员都说:可惜太子不走专业,就他的能力,国际上早晚能拿到个奖牌。

    国际上争奖牌啊!

    普通老百姓,就是能在市里面拿个第一名,都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就不要说省里、全国拿冠军了,就他们学校那个学神唐隽,也不过就是个省状元,他家杭峰可以拿过全国冠军的大佬啊!!

    全国的竞争对手是多少人?是什么程度的水平?

    而从这些国家队员的口里,杭峰可是能去国际赛场上去一较长短的存在!

    而自己……竟然在校运会的接力赛上,把这位大佬淘汰,让他当替补坐冷板凳。

    郑晔瑜有点想跪。

    自己特么的有什么能耐安排大佬坐替补席?

    谁给自己的胆子?

    嘤~

    ……

    杭峰的表现,不但让教练员们恨不得占为己有,兴奋鼓掌,同时也给了其他参赛选手巨大的压力。

    就像他们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在未成年这个组别,哪怕是年纪更大一点,17岁力量已经足够强的男选手,就算是在相对放松的训练状态下,也很难做到他这个程度的技巧。

    不仅在一个浪头完成了“8字旋”,这个只有大佬能完成,而且在国内完全可以代表奖牌实力的动作,还在浪尾的部分,完成了一个“弧形旋”。

    可以说,今天在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只能在一个浪上完成“弧形旋”这个动作,而且就今天这个海浪状况,有些选手但凡大意一点,可能连冲浪板都站不上去。

    冲浪一点都不简单。

    脚下是软的,浪是凶残的,就是那飞溅起的海水都在无时无刻的和冲浪者对抗。

    对于相当不少的一部分选手,能够在这个浪况下,稳稳地站在冲浪板上,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至于在浪上做出技巧,无一不是真正的佼佼者,唯有国家队员。

    今天的比赛,也正是招收国家集训队的队员,而杭峰的水平却已经达到了国家队标准线。

    可见实力有多强。

    为其他同组的选手带来了多少压力。

    黑小子在下一组上场,在岸上看见杭峰的表现,激动地握拳,崇拜的眼眶闪亮,恨不得把杭峰的所有动作刻印在大脑里,自己只要能模仿个一招半式就够了。

    而巧合的,是之前背后说道杭峰的三名小选手,其中有两名正好和杭峰一个组。

    他们在海浪里焦躁等了很久,才等到杭峰上浪,亲眼看着他完成了一套漂亮的高分动作。

    自然是不服气的,觉得自己上也可以。

    现实教做人。

    两个小选手一个连冲浪板都没上去,就落进海里,另外一个虽然上了浪,但也只是试图做一个技巧动作到一半,就落进了海里。

    水平差距太明显了。

    而且这种明显的差距,在之后的比赛里被不断证实,他们和杭峰真的不是一个水平。

    杭峰那之后就不是特别挑浪了,他用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最好的浪,心里有数自己已经拿到了很高的分,剩下的时间,受限于体力,以及时间,他就不再挑拣。

    等待时间很短,感觉合适就上,无论大大小小的浪,他都可以轻松站在板上,大部分时候可以完成一个“弧形旋”的技巧,偶尔可以做“8字旋”,还有些创新的“旋转跳跃”、“收尾急转”。

    冲浪比赛的规则里,选手之所以可以有25次冲浪的机会,正是因为冲浪真的很难,对浪的状况和选手的实力要求很高,而且复杂。

    就是国际比赛,那些拿下世界第一的选手,也不是次次都能够成功上浪,改能够做出动作。

    广阔无垠的大海,有太多的变数。

    但杭峰面对这样复杂的海况,他的上浪率能达到95%,在浪上完成技巧的成功率是55%,做出更复杂难度技巧的成功率在20%。

    这个数据很可怕!

    国家队最强的队员平时训练也就这个水平,还不要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