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第173章 决赛第三场(上)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第173章 决赛第三场(上)(第1/2页)

    第一百七十三章

    杭峰将横着的雪板调整,顺着加速区的雪坡向下滑行,熟门熟路的弹压几次,速度加到极致。

    身体倾斜,滑进u型池。

    这一刻,如果换了前面两场,杭峰应该会有不少的心理活动。

    比如,要努力啊,要小心啊,对手完成了什么动作,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赢了对方。

    纷乱的思绪无法控制的张扬舞动,斩不断理还乱,无法专注。

    然而这一次不同。

    杭峰的眼睛只有前方的冰壁,脑海里只有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空灵到了极致的大脑,像是只维持了一根最简单的思维,却又蕴含着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运算。

    此刻的时速2628迈。

    超级u型池的冰壁两翼高度比常规赛场高出三英寸,总高度为4.5米。

    第一跳,势能只能抵达三分二的高度,也就是3.5米。所以这一跳,自己必须要加高到一米的高度,并且将落点提高至4米。

    上坡了。

    距离起跳还有一米。

    还有半米。

    就是这里!

    在感觉到惯性达到尽头之后,双腿猛地用力,向上跃起,用自身的力量,尽可能地增加势能。

    身体里的力量被精密地调动,双腿如同安装的弹簧,向上猛地拔起。

    同时,身体翻腾旋转,训练了千百次的身体记一下最准确的动作,在落地之前,已经蜷成了最能保持平衡的姿态,同时尽可能的将雪板贴在更高的冰壁上。

    这一落,杭峰的板尾几乎挨上了u型池的池沿最高处。

    非常高。

    在这之前,杭峰从未跳过这么高的高度。

    可见这一跳的爆发力多强。

    更高的落点,成功为他获得了更多的势能。

    在第一跳结束,那百分之一秒后,滑板下落,甚至一度脱离冰面。

    短暂的飞翔后,再次被冰壁捕捉,回归轨道。

    众所周知,弧形加速的速度,甚至快于两点之间的直线。

    进入轨道的杭峰,感觉自己的速度骤然加快,瞬间就超过了30迈。

    35迈。

    40迈。

    45迈。

    短短一秒,速度爆发,随后滑过u型池最深处,身体后仰,上冲!

    杭峰的头脑冷静,双眼犹如冰冷的数据捕捉器,大脑的思维空前灵敏,且没有一丝一毫与比赛无关的思维。

    这一刻,他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这是比赛,忘记了自己要拿冠军,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

    他的眼里,只有这一跳。

    毫无疑问,在这个冲击力下,这一跳他必然会飞跃而起。

    超过45迈的速度,可以将他送飞一米高。

    但这只是雪板带来的势能,他需要加上自己的力量!

    就在即将离开池沿的地方。

    跳起来!

    往上!蹦!

    要注意高度,也要注意抛物线,当然还有自己即将完成的周数,以及抓板的方式。

    后手从双脚间穿过,紧紧地扣在外刃上,身体极致地蜷缩,在半空中完成了三周半的转体动作。

    非常顺利。

    人还没有完全落下来,就将全部动作做完。

    但不能完全的被动落地。

    必须进入u型池的轨道,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曲线速度。

    身体展开,用脚去找冰壁。

    很快熟悉的撞击感就传来。

    双腿还没有完全伸直,甚至板尾还有一半位于池沿的上方。

    完美的落地。

    杭峰成功达成了理论上最高的落地点。

    已经有人在鼓掌了。

    能看懂比赛的人还是有的,而且看起落点,并不难。

    杭峰这一次落点,可以称之为完美无瑕。

    他在最高处落地,注定取得最多的势能。

    而u型池,比的就是最后几跳谁能获得更高的高度。

    稀稀拉拉的掌声虽然不大,却很快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完全落在了杭峰的身上。

    就在游客中心里,比完赛后,同样没急着前往赛场的爱德华,站在直播屏幕前,面色凝重地看着杭峰的比赛。

    随着两次杭峰的漂亮的起落,爱德华脸上的表情都越发的紧张。

    获得最大势能的杭峰,在俯冲的过程里,再一次获得了加速。

    速度骤然提高到了60迈以上。

    这是一个可以去把选手抛飞到三米高,可以进行四周半以上动作的理想高度。

    而这速度还不是极限。

    杭峰的速度还在增加。

    如果这个时候有专业的仪器测量,会发现杭峰在冲上对面冰壁的前一刻,他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过了70迈。

    第三跳就有70迈!

    超级u型池的魅力完全展现了出来。

    在这个速度下,优秀的选手,甚至敢去尝试一下五周。

    当然,只是尝试。

    在比赛里,不会有人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

    杭峰也不会。

    u型池因为场地的固定,是一个可以提前进行编排动作的比赛。

    杭峰虽然会灵活安排自己的后面两跳,但前面基本属于固定的套路了。

    不需要另辟蹊径,只要把自己编排的动作完成,完成好,比赛就赢了一半。

    杭峰也不例外。第三跳,他还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一个四周的难度。

    这一跳的重点和前面一样,不是周数,而是起落点。

    在起落点合适的前提下,再去考虑一点难度。

    杭峰在这一跳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后手摸板头,中途移到板中间的抓板技巧展示。

    这动作对于他而言比较简单,他的柔韧性还不错,跨度大的抓板动作都可以完成的比较轻松。

    换手抓板技巧,也容易拿到高分。

    当然,重点不是放在抓板上,这一跳杭峰还是更在意自己的起落点。

    起跳不错。

    落地……也很好。

    跟刚刚一模一样!

    板尾有三分之二在池沿上方,理论上最好的落脚点。

    好样的!

    连续两次的完美发挥,为杭峰获得了更多的掌声。

    环胸站着的爱德华,换了一只脚,眉心蹙紧。

    没关系,前三跳并不难,去追逐起落点很正常。

    接下来就是四周半的正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