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70-80(第15/45页)



    “豆腐娘子人可厚道呢,卖东西便宜,一点不贪心。”

    “对呀,对俺们可大方了,就是她自家挺节约的。”

    “哎,不容易呢,家里盖的房子和俺们一样,都是土坯砖的。”

    “可不咋滴,连间灶房都没,就搁草棚子做饭呢,这眼瞅着要冬天了,那草棚子多冷啊?饭菜不等吃都凉了。”

    “还有呢,她给俺们换豆腐便宜,不赚钱,儿子读书都没砚台,搁大碗底子磨墨呢。”

    “这位掌柜你是不知道呀,豆腐娘子家还穿麻布衣服和草鞋呐。你可多进他们的货,不要往狠里砍价。豆腐娘子心善,可不好意思多要钱了,当初换豆腐,六两豆子换一斤豆腐呢,搁别家哪有这样的?”

    麦掌柜对豆腐娘子就越发好奇,这到底是一个真善良、真厚道的女人,还是一个善于玩弄人心的女人?

    善就是大善人,恶就是大恶人。

    “多谢大家伙儿,知道了豆腐村在哪里我们就不慌了。先去镇上客栈开间房,明儿一早去豆腐娘子家买豆腐。”

    麦掌柜乍打听到这么多关于豆腐娘子的消息,得回去好好整合计划一下,不能这样急哄哄上门。

    没准备,到时候容易说错话,于计划不利。

    他得想想自己能给什么诱人的条件,用什么节奏抛出来,才能吸引住她。

    务必让她感受到自己和东家的诚意,痛快答应,跟他一起去县里。

    、

    、

    傍晚沈宁正在检查素鸡和熏素鸡的质量,把略有问题的挑出来自家吃。

    这时候高里正几个赶着骡车从县里回来。

    回来第一件事儿先把一个木箱抬进沈宁家里去,又把自己的账本递给沈宁,“阿宁,今儿咱俩分一次红。”

    沈宁心下大喜,哎呀,终于见着回头钱儿了啊。

    她把账本放在箱子里,先出去给高里正帮忙。

    这一趟高里正他们不是空车回来的,还拉了一车黄豆。

    虽然沈宁每天选的老豆腐和千张是跟村里人赊账的,但是隔几天也得结算一部分。

    不能一直赊账,但是也不能一次结清。

    让他们看到回头钱儿,这样可以聚拢人心。

    另外他从大伯娘、荷花嫂子以及黑壮嫂子等人家进豆制品是当天结账的。

    他们几家天天做那么多,不结账家里豆子根本不够。

    所以高里正家黄豆也不够换的。

    霍家常年从粮店进酿酒的高粱、糯米等,有最优惠价,他也跟着沾沾光,比自己单买更划算些。

    他和陈家粮店谈妥了,以后需要粮食就让镇上粮店给送过来。

    今儿这车黄豆就先给村里人结算一部分。

    赊豆腐和千张的账本在沈宁这里,她直接拿一个测量好的容器,装一下刮平是五斤,给村里每家先兑五斤。

    小鹤年和小珍珠也过来帮忙。

    小鹤年算账快,帮忙看账本勾账本,小珍珠帮忙舀黄豆装黄豆。

    等兑完黄豆也黑天了。

    虽然高里正要买豆子,但是给村民兑豆子也是有必要的。

    村里人做豆腐需要豆子,没有了就得出去买,与其让他们一家家去粮店买,费功夫费钱,不如高里正一起买好结算给他们。

    只要保证他们赚豆子,村里人家的豆子就一直够用的。

    沈宁觉得高里正这里需要买豆子,倒也不必非得去粮店买,完全可以先从附近村里收购。

    从粮店零买豆子是58-60文一斗,高里正靠着霍家拿到的批发价是52一斗。

    这些粮商下乡收粮却只给庄户人42文一斗。

    那他们给50文一斗,既比粮店的便宜,还能让庄户人多赚点。

    如此他们和农户皆大欢喜。

    沈宁就对高里正说了自己的想法。

    高里正犹豫了一下,“就怕有些麻烦。”

    从附近收豆子,有些庄户人事儿事儿的,很麻烦,他宁愿跟粮商打交道。

    再者散收庄户人的,得一直盯着收,费功夫,买粮商的一句话人家就给送过来。

    沈宁笑道:“肯定有点麻烦,不过里正伯,咱这样做也能造福乡里,对他们好,对咱们也好。”

    她和裴长青不止要发展本村的势力,也要拉拢周边村子的支持。

    他们的名声与支持者的好生活,缺一不可。

    他们没有名声,别人不会支持,别人太穷太愚昧,支持的力量就很有限。

    先富带后富,有助于团结,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素质。

    仓廪实而知礼节。

    百姓吃饱了,自然就好面子,讲礼仪了。

    到时候他们也会想着送孩子读两年书,不求考功名,但求不当睁眼瞎。

    要知道这年头识字不容易,识字的人就非常吃香。

    如果你识字,进城找活儿干非常容易。

    不需要去做苦力,人家会主动让你当个小头目或者记录员啥的,一天工钱至少四十,甚至五十。

    识字的去应聘伙计,只要不是有人品缺陷,那百分百录用,东家还会往二掌柜上培养。

    所以如果百姓们手里有余钱,是肯定会让孩子们读书的。

    现在他们有心无力,手里根本没钱。

    他们一年到头也就那点粮食,卖给粮商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吃吃药、买买布针头线脑的也就没了。

    那他们豆腐村去买,一斗多给些钱,他们就能多攒点。

    她对高里正道:“里正伯,钱是赚不完的,咱如果衣食无忧,不缺孩子读书的钱,再多的钱也就是买更多地,换更多元宝藏箱子里。而钱,如果不流通,还不如块石头有用呢。”

    还有一句诛心的话她没说——如果没有政治势力,你积累越多的财富就会招致越大的灾祸。

    可能是子孙为夺家产自相残杀,可能是外人眼红灭你满门。

    高里正被她这番话震得很是动容。

    钱,不流通,不如石头?

    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儿。

    他微微颔首,阿宁说得有道理,村里庄户能吃饱穿暖和挨饿受冻不一样

    吃饱穿暖的村子,没有那么多盗窃、打闹,而挨饿受冻的村子,盗窃、抢劫、卖儿卖女、男女乱搞等事儿层出不穷。

    “就听阿宁的,从附近村里收黄豆。就是让谁盯着收呢?”

    沈宁笑道:“你家田嫂子不是没啥事儿么,让她负责这事儿,我再推荐个小子给她帮忙。”

    高里正听了直摇头,“不行不行,她不行。”

    沈宁:“怎么不行?田嫂子会算基本的账目,做事儿也细心精明,很合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