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80-90(第8/43页)

。”

    读书人掌握国家权柄,掌控话语权,自然宣传读书人的真善美、高贵高尚,宣传士农工商。

    如果商人掌握经济命脉,扼住权力的咽喉,自然就掌握了话语权,到时候他们就是慈善家、促进世界经济大同,盘活全球经济。

    小鹤年若有所思,“所以眼见为实,想了解谁,就要接近谁,自己观察研究才行。”

    裴长青:“是的,有时候眼见也不为实,比如县令大人破案,案子扑朔迷离,眼见不为实,就得拨开迷雾才能知道真相。”

    小珍珠又有话说,“以前别人都说大娘是好人,孝顺公婆,知书达理,说娘是泼妇!哼!这些人眼见不为实,都被骗了!”

    曾经被骗的裴大柱几个默默落后两步。

    小鹤年哈哈笑起来,不管多复杂的问题,在珍珠那里都特别简单。

    是呀,那些看似深奥的东西,深入浅出的话,不就那么回事儿么?

    他甚至隐隐约约能理解谢炽为什么那么反对拼音了。

    那些读书的人,无论有没有拼音都无所谓,他们本身就天天跟着先生学习。

    拼音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

    拼音只对初学者有用。

    尤其那些既没钱拜师又没时间天天上学读书的穷孩子,如果有拼音帮助,他们就能自学识字。

    当然,拼音只能教他们识字,没法教他们考功名,要想科举还得花大钱拜师才行。

    但是他们学了识字,就能去城里找活儿干啊,当伙计都比不识字的多几文工钱呢。

    小鹤年决定了,要把拼音研究明白,然后教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娘不是说她需要识字的伙计,尤其是卖货的伙计吗?

    他可以教给他们啊!

    “爹,娘今儿在家给张大娘选助手呢,咱快回去看看选了几个,我可以帮他们做培训。”

    他明儿不去书肆。

    小珍珠:“哎呀,爷爷和大爷爷他们的地窨子今儿也就挖好了吧,快点,我要去地窨子玩儿。”

    小珍珠对张氏的助手没什么兴趣。

    裴长青回家没看到媳妇儿的身影,平时她都在东院儿忙的,就问裴母,“娘,阿宁呢?”

    裴母正做晚饭呢,小声道:“炕上呢。”

    阿宁这会儿一般不会躺的,除非不舒服。

    裴长青心下着急,大步往屋里去,“阿宁,不舒服了?”

    沈宁大字型平躺在炕上,手脚摊平,像条咸鱼。

    裴长青俯身趴过来,摸了摸她的脸,温声道:“怎么了?”

    肯定不是婆媳矛盾。

    难道是和干活儿的妇女闹意见?

    应该不至于。

    阿宁不会干那傻事儿。

    沈宁幽幽叹息,“我跟里正伯放大话,这两天就给大嫂找助手,结果……撸了光头,一个没找着。哎,没什么,只是小小滑铁卢罢了。”

    裴长青亲亲她,“让我听听是谁有钱都不要赚呢?”

    【作者有话说】

    哎呀,不小心又双更了呢,求个营养液吧。么么哒[红心][撒花]

    第83章 女孩子【2025元旦快乐!】 姐姐妹妹站出来

    其实找过来干活儿的妇女还是非常顺利的。

    男人们陆续种完麦子,他们也想来找活儿干。

    不过沈宁倾向于找妇女。

    因为做豆制品不需要很大的力气,妇女们都能胜任。

    让她们做活儿,就能提高她们在家里的地位,公婆高看,男人不敢随便打骂,儿子也更敬重。

    找干活儿的妇女不难,都是操持家务的好手,农忙也跟着下地,再苦再累的活儿都能干。

    一个个为了赚钱也顶勤快、干净。

    再挑选嘴严不爱嚼舌头的,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些人归大伯娘和四婶儿管。

    大伯娘是有威信的,毕竟辈分大,且为人公道,又愿意帮助妯娌小辈啥的,得大家尊重。

    四婶儿虽然学技术不行,在管人安排活儿这方面倒有点天分。

    沈宁忙,裴母又要给家里做棉鞋、棉衣,还得给裴父那边掌眼帮衬,还要留意裴端家的动静,就没太多精力关注豆腐坊,四婶儿就凸显出来了。

    沈宁现在着意培养四婶儿的管理能力。

    是给张氏物色常住县城的助手遇到了问题。

    招工的时候沈宁都是先考虑自家人的。

    大伯娘和三婶儿家的女儿早就出嫁,只四婶儿有个十六岁的女儿石榴,孙辈女孩子还小,最大的大丫才十岁。

    其他几家倒是有十四五左右的女孩子,年纪正当时。

    沈宁觉得古代十四五、十五六的女孩子最是手巧、思维活跃适合学东西,所以首选她们。

    她就跟大伯娘、四婶儿等人商量。

    四婶儿当然乐意闺女跟着张氏卖货赚钱,但是石榴却不乐意。

    石榴被她养得有点娇气,正是相亲嫁人的年纪,自己不想抛头露脸。

    大伯娘去和另外几家说,让他们家闺女到沈宁这里来培训,跟着张氏去县城赚钱,也遇到阻力。

    要说来沈宁这里干活儿,她们一千个一万个愿意,可一听说要去外地,她们都沉默了。

    父母不乐意,女孩子也不想去。

    大伯娘和四婶儿是地道的古代人,还是当娘的,自然懂她们的心思。

    她俩也很理解,就给沈宁分析:“阿宁,你也别生她们的气,她们不是不配合你,实在是害怕。”

    这年代未婚女孩子尤其十四五、十五六,正谈婚论嫁呢,只要家里有父亲兄弟顶着不饿肚子,基本都不出来抛头露面。

    顶多就是在家里做饭、纺织什么的。

    即便她们和父母不介意,她们未来的公婆、男人却很介意。

    若是被人非议,扣上不守妇道的恶名,那就难找婆家,只能降低要求嫁给不如自家的。

    可即便降低要求,男方一开始不说,待婚后就开始挑刺儿,冷言冷语是好的,甚至会打媳妇儿。

    虽然不是每个男人和婆婆都这样恶毒,可谁也不敢赌自己遇到的不是,所以婚前人人都得注意。

    沈宁点头:“确实。”

    她理解,原主不就是背上莫须有的罪名么?

    未婚夫自己不小心淹死了,回头婆家打上门骂她克夫!

    害得原主找不到婆家,只能降低要求嫁给裴二郎那么个扶兄魔,最后还是被男人连累死的。

    那不嫁不行吗?

    那还真不行。

    一是世俗的眼光容不得女孩子不嫁人。

    若是谁家闺女晚嫁或者不嫁,别人就会嚼舌头她有恶疾要么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