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14/42页)

差五换一波?

    虽说来年阿恒还回来,可你们这是……把他们家当人才培训基地了?

    关键你来这么几天能培训什么内容?

    菜也学不几道好吧?

    之前那四个加上才刚走的俩,摊煎饼、煮米粉、用棉线切蛋最熟练,再就是家常炖菜、蒸菜、小炒什么的,可没学特殊菜式。

    他们的厨艺顶多自用,可上不得台面,更伺候不了大人物呢。

    那就是奔着拼音识字法了,学厨艺就是掩饰。

    他俩倒是也没害怕,毕竟自家也没犯法、更没做谋逆之事,有什么好怕的?

    内心反而很高兴,觉得这位是明君,慧眼识珠!

    只是学拼音就大大方方学呗,干嘛偷感如此重?

    难不成九五至尊还有不方便的时候?

    小全子和小才子跟着离开,王永和冯彬接班。

    卢锦和张顺期待的狠狠修理并没有出现,因为王永和冯彬俩人适应良好,很顺从地接受小全子小才子的称呼,让干啥干啥,半点不需要修理。

    沈宁和裴长青却感觉这俩人是人精儿。

    甚至于小珍珠和小鹤年也感觉到了,晚上等顾千里带他们四个去镇上以后,小珍珠就开始嘀咕,“他俩笑得跟陈琦二哥一样。”

    亲亲热热的,一点陌生感都没,很像笑面虎。

    裴母:“兴许人家就这样随和?”

    小珍珠:“淮安哥哥也随和,不一样。”

    水嬷嬷和宫嬷嬷一时间没说话,她俩认识王永和冯彬,这俩进宫早。

    要说做人,这俩人很会做人,但是能霸占殿下身边儿的位置,那自然是有手段有心机的。

    排挤其他小太监,甚至使狠手段,那是肯定的。

    在太子身边儿,投其所好,勾着太子玩儿,让太子更喜欢他们,那肯定也不少。

    说实话,她俩也忌惮这俩人,都怀疑陛下为什么把他俩送来。

    这般大了,性子都已经定型,哪里还有改的可能?

    不过他俩这般乖巧,在陛下皇后和太子面前乖顺忠心,陛下被蒙蔽也是可能的。

    【作者有话说】

    太子一觉醒来亲信都不见了,打滚撒泼:父皇、母后,还我的玩伴儿。

    皇帝:他们培训去了,给你几个新的,小德子、小顺子、小才子、小全子。

    他们会做饭,会玩游戏,还会讲故事。

    太子:讲个故事听听。

    话说成阳县下有个豆腐村,豆腐村里有户人……

    太子:瞎说,谢相爷的小孙子会喜欢住他们家破草屋子里?

    真的。

    太子:我不信!

    不信问谢小公子。

    太子:父皇,父皇,我要见谢恒!

    第124章 府衙差役 绑了!

    虽然水嬷嬷和宫嬷嬷基于王永和冯彬的身份与手段猜测他们不是什么老实人,可人家表现得老老实实。

    他俩和其他小太监一样,先一边学拼音一边学厨艺,还去作坊做杂活儿。

    他俩比卢锦和张顺懂得审时度势,没有任何抵触和傲慢,适应得很良好,跟沈宁家人以及作坊其他人处得都很好。

    无可指摘。

    水嬷嬷和宫嬷嬷私下商量,他俩是懂形势的,只要他俩不作妖,她俩自然不会针对他们,反而要交好。

    太子殿下毕竟是唯一的儿子,陛下和皇后娘娘又非常疼爱他,几乎有求必应,只要这俩人不犯大错,陛下也不会轻易打发他们,会让他们一直陪着殿下。

    等殿下长大以后登基,那他们就是殿下身边的红人。

    这种陪伴新帝长大的太监,俗称大伴,身份地位都是很尊贵的,皇帝对他们极好,内阁诸臣都忌惮他们呢。

    想到从别的小太监、宫女处听来的关于这俩人年轻轻便心狠手辣的传闻,再看卢锦和张顺这俩见到王永和冯彬老鼠见猫一样乖乖的,俩嬷嬷也觉得着实没必要得罪他们。

    尤其不能让他们记恨裴家,免得给裴二郎家惹来祸端。

    王永和冯彬也非常识趣儿,他们知道必须得来培训,所以一点反抗都没,对沈宁家也很尊重。

    不过他们俩对卢锦和张顺私下里是不客气、不和善的,因为这俩是他俩的竞争者!

    殿下身边最亲近的太监有俩就够了,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其他的都得听命他俩才行。

    不服从他俩的,都会被排挤掉。

    沈宁和裴长青非常敏锐,也觉察了王永和冯彬对他们的尊重和善以及对卢锦、张顺的压制。

    夫妻俩也不动声色,并不会出言阻止或者警告什么。

    人家隐瞒身份来的,他俩当然要假装不知。

    只是沈宁会派卢锦和张顺出去办事儿,比如帮着大脚板和高大山出去送货、收账,顺便买东西、送信等等。

    今儿他们就一起去了镇上。

    小珍珠在家背书背烦了,觉得小鹤年算计她,听故事没那么划算,也要去镇上找宝儿玩。

    大家都知道她想去茶楼听书。

    自打去县里听过书以后她就发现了这个好玩的消遣,自己舍不得花钱就去找宝儿让小姑父出钱。

    裴长青天天在家背书也累了,索性带着小鹤年一起去谢掌柜那里聊聊,看看印刷的识字书,也找宋福瑞去禚元杰铺子逛逛,看看红席家具卖得如何。

    沈宁没出去,她在家教王永和冯彬厨艺,务必让两人觉得她温柔善良。

    她柔声细语道:“厨艺,不只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艺术,如琴棋书画一样。读书人说君子远庖厨,咱们这些不读书的,却都要精进女红和厨艺,这样能提高咱们过日子的品质。”

    王永非常认同,冯彬有些不以为然。

    他才不需要学厨艺,跟着太子殿下,何须他们做饭?

    尚膳监那几千太监是吃白饭的?

    沈宁:“普通百姓不讲究厨艺,没那个条件,能混个半饱就是好的,有条件了自然就讲究吃喝。咱呢不必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是色香味俱佳确实会让人食欲更好。你们是伺候主子的,在色香味之外还要注意两点。”

    王永:“还请娘子赐教。”

    沈宁:“注意温度和营养搭配。”

    “即便不用你们做饭,可厨房出菜还得你们看过吧?”沈宁娓娓道来,“过烫不可食,容易伤喉咙,得喉疳,过凉伤脾胃,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又积累胃疾。”

    冯彬见沈宁说得跟御医之言相近,忍不住也竖着耳朵听起来。

    王永:“沈娘子,那什么是营养搭配?”

    沈宁:“营养就是滋养、滋补,并非人参燕窝那种大补,五谷杂粮、鸡鸭鱼肉、蔬菜水果都是。一个人不能只吃菜不吃肉,这样会缺少肉里含有的滋养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