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20-130(第41/42页)



    他指着小动物造型的山楂糕邀功:“这是我压出来的。”

    模子是禚家买的。

    张公公非常赏光吃了几块山楂糕,“嗯,确实不错。”

    小孩子见大人夸,就会想显摆更多,小珍珠和宝儿献宝一样把自己的点心匣子搬出来,给客人们看自己的点心。

    有自家做的,有外面买的,他俩觉得好吃就收一些放在这里,自己吃或者奖励学习班。

    许知县和曾知县瞅着这三个孩子,明明是普通农家出身,却如此落落大方,就跟见过大世面一样,既不紧张也不拘束,实在是少见。

    他俩对小鹤年很感兴趣,温和地问问他读书情况。

    小鹤年都一一答了。

    许知县忍不住提问了几句启蒙书的内容,小鹤年都对答如流。

    曾知县曾经试过裴长青的背书情况,现在发现这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背书上比裴长青更胜一筹。

    这是小孩子记性更好的缘故,加上家里书少,孩子又爱看书,只要看过基本都会记住,又跟着小少爷在书肆读书,所以虽然年纪不大,看的书却不少。

    看书多眼界自然就开阔,着实喜人。

    张公公人老成精,又是宫里腥风血雨练出来的,那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本事出神入化。

    他一边盯着小珍珠,一边又观察小鹤年。

    这俩孩子,真是越看越招人稀罕!

    小鹤年虽然出身贫家,却没有一般穷人家那种小家子气和寒酸样,不是说衣着打扮,而是气质、言谈举止。

    家境不好的孩子目光躲闪、举手投足畏缩拘束,浑身上下写着紧张和不自信。

    这孩子不但不见寒酸样儿,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仿佛骨子里自带的清贵之气。

    这就很让人生好感。

    张公公暗自夸赞,这么好,给殿下做伴读真行。

    不过他本人对小珍珠更感兴趣。

    聪明的男孩子他见多了。

    在乡间聪慧的孩子少见,可他跟在皇帝身边儿,聪明人就见多了。

    翰林院随便拎一个都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人才。

    那些大人们的孩子也不乏聪慧灵秀者,像谢恒那般过目不忘、聪慧绝伦的,也是有几个的。

    而少有才名的,也不在少数。

    他瞅着小珍珠,笑容越发慈祥,这小闺女比殿下小一两岁的样子,却比殿下懂事多了呢,但是并非大家闺秀那种死板无趣的规矩。

    她生得秀美可爱,尤其一双眼睛非常灵动,瞧着就机灵聪慧,跟殿下倒是般配。

    本朝为了抑制外戚,皇后不出权贵之家,大部分都出自平民,张皇后当初就是秀才之女。

    所以在张公公看来裴二郎的女儿完全配得上太子。

    这也是皇帝陛下让他亲自来颁旨的一个隐秘理由,只有他们主仆二人知道。

    陛下头疼太子殿下顽劣,又溺爱殿下舍不得打骂,就想给殿下定一门别致的亲事。

    最好能跟他玩到一起去,得他欢心,又品行端正,能规劝他。

    看多了两位嬷嬷以及顾千里等人的信,又听谢恒说了不少裴家的事情,皇帝陛下就动了心思,觉得珍珠非常适合自己儿子。

    这样一个聪慧、可爱、坚强、活泼、会玩、正直的女孩子,可太适合当太子妃了呀!

    当然,得悄悄观察,绝对不能露出来。

    张公公捧过旁边备好的一个小箱子,打开,从里面取出一对沉甸甸的实心金镯子送给小珍珠,又送给她一个沉甸甸的金项圈,上面坠着沉甸甸的金锁。

    这绝对符合珍珠的喜好。

    大家都说珍珠喜欢金疙瘩。

    皇家即便出金疙瘩,那也是精工巧匠打制的金疙瘩,造型纹饰十分精美。

    他又拿出几块玉,将最好的一块温润油亮的羊脂白玉给小鹤年,将另外一块给宝儿,还有两块,一块给陈琦一块给二蛋。

    陈琦和裴长青、阿年一起读书,二蛋是豆腐娘子的助手,还是阿年亲口承认的兄弟,要送自然不会落下他们。

    这两块他一并交给小鹤年让他自己送。

    小珍珠:“张爷爷,这可太贵重啦,我们不能要。再说,我有金疙瘩啦。”

    她从自己衣领内拽出红绳,笑眯眯地显摆自己的金貔貅,“你们看,这是我的金麒麟,阿年和阿恒也有。”

    宝儿立刻也勾出自己的,骄傲道:“我也有!”

    他正月初二跟着爹娘来姥儿家拜年,发现姐姐哥哥都有,他没有,那能干呢?

    都顾不得住下了,回家就找奶要金麒麟。

    宋母的确有,就给他一个。

    这东西戴着不小心就咯得慌,也就他俩天天戴着,小鹤年一天也没戴,都是放在书箱里看书的时候拿出来摆着把玩。

    张公公和许大人曾大人被俩孩子逗乐了。

    张公公笑道:“你的是你的,这是我送的。”

    应该说是皇帝赏赐的,只是不能太打眼,所以不过明路,以他的名义送。

    裴长青和沈宁也说过于贵重,之前两位嬷嬷过来还带了一堆金镯子呢,这会儿又送孩子这么实诚的金子。

    说实话,戴的机会真不多,太打眼了。

    在乡下戴着突兀,去城里戴着像暴发户。

    真就小孩子贪玩才戴。

    张公公:“二郎、沈娘子,不必推辞,咱家和孩子们投缘。这辈子咱家也没送过几个孩子东西。”

    他想到什么,对小鹤年道:“你那个玉,你师兄也有一个,他收了,你也收下吧。”

    小鹤年这才致谢,收下了。

    小珍珠见爹娘同意,她也乐颠颠收下了。

    张公公顺便把那珠宝匣子也送她了。

    装黄金饰品的匣子是颜色厚重的紫檀木,里面铺着黑色的绒布,匣子外面雕着精美的纹饰。

    这样的匣子市面上怕是也得五六两银子,是会让人买椟还珠的那种。

    小珍珠爱不释手,“给王爷爷看看,让他也学着雕这样漂亮的花纹。”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张公公这才想起正事儿,得跟裴二郎和沈氏说。

    他是太监,没有自己的孩子,年纪大了就格外稀罕孩子,见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一时间刹不住。

    小鹤年很懂事儿地告辞,让大人们说话他们先下去玩儿。

    张公公同意了,大人说正事儿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还是让他们自己玩更自在。

    他又转达了皇帝的话,夸赞沈宁和裴长青帮助淮州府肃清官场的事儿,“在你夫妇二人的带动下,顾大人联合淮州二卫,协助刘知府展开了彻查牙行、青楼等地方拐卖人口、逼良为娼的行动,如今整个南直隶也参与进来了,陛下说你二人是福星,居功至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