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150-160(第17/31页)
我要说是发霉变臭的豆腐,你们敢信?
不过,沈宁在做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奇怪的香味儿?
刘知府默默地吞掉口水,继续参观玉米秸、葵花籽,了解更多用途。
裴长青瞅着众人悄悄吞口水,心里暗笑,面上正经道:“这些葵花杆子有大用,中间是空心的,晒干以后可以播种细小的种子,譬如小麦、菜籽、谷子、芝麻那些。”
这些植株间距密集,不需要点种,可以采取条播的方式。
小麦有专门用来播种的木耧,也可以播种菜籽、谷子、芝麻等,只是做一架木耧的本钱不低,差不多要两吊钱,大部分农人拿不出这笔钱,再者他们觉得这农具一年只用一茬儿,不如辛苦一点用手播。
但凡手动,总是更加辛苦的,播种一亩麦子腰、肩、手臂、手腕、手指无一不疼,几天下来好人也要废掉。
小鹤年发现这个是中空的,就想除了烧火还能不能开发其他用途。
然后他就想到播种,他亲自带着二蛋等孩子试验过,发现用这个播种起码不用弯腰伸手那么辛苦,而且比手更均匀。
这就跟木耧差不多吧,不同的是只有一条腿而已。
于是他就带着孩子们把葵花杆贴着根部割下来,放在墙根晒干,回头分发给农户们用。
裴长青把这些一一告诉众位大人。
他和沈宁见缝插针跟县衙府衙宣传这些孩子们,让大家对孩子们的能干有更全面的认识。
这样等孩子们大一些就能更加顺利地进入地方官衙谋差事。
刘知府已经听曾知县和陆典史讲过不少裴家的情况,自然也知道俩孩子的奇异之处。
他忍不住问俩孩子在哪里,叫来见一见。
裴长青笑道:“回禀大人,孩子们跟着唐师傅去练功加收庄稼了。”
实际这几天他们红蓝队打比赛呢,比赛内容包括跑步、游泳、拳脚功夫、站桩、爬树、估算粮食产量、计算豆腐村户数人口田亩粮食产量赋税等数据。
小鹤年把跟裴长青学的统计学知识教一些给学习班,让他们活学活用。
当然他们也会一起收庄稼。
裴长青和沈宁也不知道他们这会儿在谁家地里,跟前儿也没个孩子去送信,所以只能等他们回来。
刘知府听得很是惊异,“裴二郎,你们是如此教导孩子的?”
裴长青立刻撇清,“我们是跟京里萧先生学的,具体是唐师父带领的。”
他和沈宁够扎眼了,可不敢再给两人加码。
刘知府听闻裴鹤年如此优秀,就生了爱才之心,问道:“令郎虚八岁?可去学堂启蒙了?”
裴长青就解释了一番。
今年春天裴长青和沈宁原本想送阿年去谢家学堂的,只是阿年没同意。
谢恒不在小谢庄,且家里多了许多书,有谢恒送的,也有谢掌柜自己送的,还有蔺家以及别家送的,亦有皇帝赏赐的,有这许多书,阿年就跟小老鼠掉进了米缸里,觉得比去学堂好。
其他孩子即便有书也未必有用,可他是个爱学习的,主动背书、看书,自己启蒙背书比去学堂学得快。
他也有计划,打算跟爹和陈琦一样在家背两年书,等背得书多了,再跟着先生学释义、做文章等等。
裴长青和沈宁向来是尊重孩子的,从不逼着孩子学习,反而觉得阿年学太多太累,想让他放松,自然也没坚持送他去学堂。
刘知府微微颔首,笑道:“此子有才有志,将来必是国之栋梁。”
他也不是随口乱说,毕竟有这样的家庭环境,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又聪慧,又有不少助力,想不成才都难的。
当然,这种孩子、这种条件也是极难遇的。
他们一边介绍一边参观,说着话就到了房门前。
“嗯~”众人不约而同深吸一口气,真奇特的香气!
好霸道!
沈宁悦耳的笑声从堂屋传来,她用蓝布帕子包着头发,系着深色围裙,和裴母捧着托盘出来请大家试吃。
裴长青又搬了一张方桌出来,把各色调料、碗碟、竹签等摆上,才不肯让他媳妇儿端着招待人呢。
刘知府先亲切地跟裴母、沈宁交谈两句,夸她们贤惠能干。
裴母虽然还免不了紧张,可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了,皇帝跟前的公公、嬷嬷都招待过,眼前这也不过是知府,小意思了。
她应对得体,说话也不颤抖,更不结结巴巴了。
聊了几句,刘知府又问什么美食,竟有如此奇特的味道。
沈宁笑道:“大人莫怪,我们作坊以豆腐发家,很多吃食都从豆腐上来,这个也不例外。这是霉豆腐,也叫臭豆腐,油炸后蘸料吃,口味独特,大人们可以略尝尝,若是不喜此口味千万不要勉强。”
望着托盘中青黑色的臭豆腐块,众人心里不由得泛起嘀咕:这……会好吃吗?
陆典史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他可记得那豆腐长白毛的样子,还泛着一股刺鼻的臭味儿呢。
可是,为什么闻着……这么香?
刘知府和曾知县心里也犯嘀咕,有些抗拒,可到底是进士出身,见识胆气自然超过旁人。
即便他们惜命怕死,可理智告诉他们沈老板是个生意人,以做别人没有的美食见长,断然不会特意做个什么吃食来害他们。
那……这一定好吃!
刘知府面不改色地捻起一串,啧啧,瞧瞧,怪讲究的呢,直接用竹签插着,一串串的,逛庙会吃起来倒是方便。
曾知县已经习惯这种串串。
县城常老板、张老板几家饭馆推出卤味串串、烧烤串串、烫菜串串以后,迅速风靡全城和码头,又传到淮州和桃源。
作为喜欢体察民情的知县,曾知县自然是没少吃的。
当然,这是夏天沈宁去县城跟诸位老板们碰头推广新产品顺带给的建议。
众位老板们把每一次和沈宁的见面会都当成美食交流会,绝对不会错过。
刘知府就没吃过了,毕竟作为知府他没机会吃路边摊儿,也不会去小饭馆,而串串不符合酒楼高档菜的形象也不符合富贵人的吃法,他自然没吃过。
这会儿他也捏着一根竹签慢慢细品起来。
嗯,就这么站在院子里。
这是吃臭豆腐的最佳姿势,臭豆腐就得一边逛街一边吃,若是正儿八经坐在餐桌前吃起来没感觉。
詹通判等注重仪表的就有些为难。
为了让他们吃的方便点,裴母还是帮着将臭豆腐倒在小碗里,浇上各自喜欢的料汁,用竹签插着吃。
刘知府起初小口品尝,等炸得外酥里嫩一包水的臭豆腐在口腔里爆浆以后,他立刻就品味到吃臭豆腐的快感。
那种臭与香结合散发出的独特香气。
那种吃到嗨时的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