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110-120(第28/29页)

,曹操决定对轲比能献策。

    这场战争打赢了是好事儿,能够抢劫昭国的财富,打输了更没关系,直接和昭国结成深重的仇恨。

    从此之后,轲比能就不用担忧自己部落的人大面积的逃亡昭国了,因为仇恨是这世界上最难平息的事情。

    “孟德,你此计绝妙。”

    夏侯惇在一旁直接敬佩了起来,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原来还能这么玩儿。

    两人聊完此事,曹操就开始安排起了信件里面的内容。

    务必要让自己下面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前往北边的鲜卑达成此事。

    只是,原本以为自己今天已经解决了一件大事儿。

    但曹操发现,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大事儿需要自己立即解决。

    “守成,观你神色焦急,可是有何急事?难道是军营之中出了什么问题?”

    被唤做守成的人名字叫做枣祗。

    在历史上,枣祗是曹魏屯田发起人之一,非常擅长农事。

    事实上,在投靠曹操之前,他因为对农桑之事的关注已经在颍川非常有名气。

    后来更是在曹魏的屯田制度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曹操初期的粮草筹备提供了重大帮助。

    而他也是在前不久加入曹操的,如今和曹操一起举义兵往北,准备讨伐董卓。

    目前,枣祗在曹操这支军队里面负责的就是粮草事宜。

    “明公,粮草中不是备有一部分红薯吗?然而这几日我发现,红薯根本不适宜作为粮草,竟有一大半的红薯已然腐烂发霉!”

    此话一出,曹操的面色瞬间惊讶了起来,他皱着眉头问道。

    “是粮草的存放出现了问题吗?”

    这年头,粮草的储存一定是放在干燥的地方。

    所以曹操的第一想法还不是红薯有问题,而是以为军营里面的储存方法出现了问题。

    “不,红薯这种东西本身便不能作为粮草。

    我已试验了好几种不同情况,且将粟和小麦等其他物品也置于同样的地方,唯有红薯会腐烂发霉。

    即便未腐烂,红薯煮熟之后味道也变得极为奇怪,里面的红薯心有些甚至变黑了。

    因此,这种东西根本不易储存,放在干燥之地亦是如此。

    去年我便发现,热度太高,红薯会立刻发芽,而若吃下发芽变黑红薯,人会直接呕吐腹泻。

    若是放在太过潮湿之处,红薯发霉腐烂的速度更快。

    这东西虽产量高,但实在不易储存,未来绝不能作为军粮。”

    枣祗作为专业的农桑人才,他既然这样肯定,曹操也不得不信了。

    难怪昭国将这种高产作物传到了关中之地,当初他们这些关东之人窃取红薯良种的时候,还觉得那位昭王以后恐怕会后悔。

    此时此刻,曹操想到了和昭王见面的那一次,那时候他就觉得昭王不简单。

    如此慷慨售买良种,原来一开始就是不怀好意。

    曹操微微叹息,心中感慨万千。

    “这红薯虽高产且味道香甜,可若是日后大面积种植,未来我关东之地岂不是再也无法积攒大量粮草?

    守成,如何才能劝说百姓停止种植红薯?”

    这个问题让枣祗直接摇头,无奈地说道。

    “若是一开始未曾让百姓种植这种红薯,倒还能阻止良种流传出去,可如今已然晚矣。

    普通的庶民百姓,原本每年都会遭遇春荒,若每年有红薯在冬日解饥,春日便会有余粮饱饭。

    百姓们绝对不会拒绝种植红薯,只因这东西产量着实高产,而其又能保存数月。

    那数月已然足以让百姓饱食,存下余粮……”

    百姓们考虑的角度和当官的人考虑的角度可谓是天壤之别。

    在这天下,万千的庶民百姓种植粮食,所求不过是能吃饱饭罢了,他们哪里会去想种下粮食之后要保存个七年八年呢?

    事实上,对于那些农户而言,能够让粮食保存到春天还有得吃,就已然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

    又有谁会指望去年的粮食能保存好几年呢?这显然是朝廷以及世家大族才会去在意的问题。

    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他们大力建立大量的粮仓,一方面是为了筹备军粮,以便在打仗之时能够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军队。

    另一方面,平时也可用于赈灾。而且,目前汉庭官吏的工资有时候也与实际的粮食挂钩,甚至有时候会直接发放粮食。

    所以,从古至今,华夏人在粮仓的储存问题上都尤为重视。

    修建大量的粮仓,就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

    至于那些豪强士族,粮草可就意味着金钱。

    一个世家大族若是没有储存大量的粮草,那都不好意思自称世家大族。

    当然,在粮草价格高涨的时候,将储存的粮草释放出来,那也能够大挣一笔。

    所以,对于官吏而言,粮食高产固然具有吸引力,但粮食便于储存才是他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也是粟备受欢迎的原因。

    除了其抗寒抗旱之外,更重要的是,只要粮仓修建得好,保存个七年八年都不是问题。

    然而现在,红薯出现了。

    这东西最开始在关中蔓延开来,所有人都知道这种粮食能够高产且味道香甜。

    因此,关东之人自然通过各种方法在关西等地购买良种。

    而要试验这种粮食是否高产,当然是先买来种植一年。

    等到年底发现这种良种确实高产之后,自然就会在第二年大面积种植。

    所以,在过去的这几年里,等到关中等地陆陆续续购买红薯良种之后。

    两三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发现红薯的缺点。

    毕竟,当时买来粮种,第二年自然是赶紧全部种下去。

    如此这般,两三年过去了,没有人会想着要大量储存红薯,只是拼命地多种植一点。

    而只有当红薯大面积扩散种植之后,才会有人考虑将其储存在粮仓里面。

    结果现在,曹操等人发现,原来这红薯是个坑人的东西。

    确实能吃,也确实高产,但它不能储存啊,这可真是要了命了!

    可是对于万千百姓来说,他们其实五谷杂粮都会种植。

    这是为了避免单独种一种粮食,最后颗粒无收,所以才有了“五谷丰登”这个词。

    因为这个时候的普通百姓也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笼子里面。

    哪怕去年粟或者小麦高产,但其他的东西也必须种植,谁知道今年会有什么气候灾害呢?

    而红薯这种粮种蔓延之后,百姓们只能发现它的优点,竟然产量这么高,味道还这么香甜。

    就算发现了储存困难,这对百姓来说也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