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错撩敌国帝王后》 30-40(第28/31页)
正值金乌西沉之际。
谢尘安的脸上被渡了一层鎏金般的光,平日里漆黑的瞳此时也变成了剔透的琥珀色,更叫人窥不清他眼底的情绪。
江辞宁站定身子,方才那点仓惶已被尽数遮掩。
“方才神游,不小心冲撞了谢先生,还望见谅。”
谢尘安看着她被撞红的额角,微微一笑。
“微臣无碍,倒是殿下回宫之后,恐怕要上些药。”
江辞宁这才注意到谢尘安的下巴也红了一快,霎时脸颊涨红,尴尬得几欲掘地三尺。
不过江辞宁脸上表情不见端倪,甚至还能带着笑意礼貌道:“多谢先生。”
她见谢尘安身后的宫人手中捧着一摞厚厚的书册,有些好奇。
谢尘安注意到她的眼神,解释道:“九公主如今需要静养,无法前来上课,但却惦念着学业,因此圣上特地命微臣来送几本书给九公主。”
江辞宁往那些书上扫了一眼,恐怕是齐帝之前注疏过的。
齐帝碍于种种不能处置太子,其他地方却是顾全了惠妃和九公主。
她心下稍安。
无论惠妃是否与大燕有所牵连,但照如今情形来看,惠妃完全有自保之力。
明月跟着惠妃,也能叫她放心。
江辞宁看了一眼天色,主动道:“长宁便不打扰先生了,先行告退。”
“长宁殿下。”
他忽然喊住她。
江辞宁脚步一顿,回头看他。
因是逆着光,他立在金乌之下,像是山水画中最落拓的一笔。
他道:“殿下不日便要和亲大燕,微臣提前备下一点薄礼,现在应该已送到毓秀宫了,还望殿下喜欢。”
江辞宁有些讶异。
她没想到对方竟然还会给自己准备礼物。
他不等江辞宁开口,微微一颔首,先行离开。
江辞宁立在原地,目送他消失在拐角处。
风荷轻轻开口:“殿下,谢先生当真是用心。”
江辞宁习惯性地摩挲着袖中玉令,眼睫微垂。
谢尘安此人,本就是扑朔迷离,深藏不露。
她算计了他一遭,然而直到此时,他并无其余反应,甚至还有心为她备下礼物?
若说她和亲之后,两人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倒还算好。
可是谢尘安和大燕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风荷见自家殿下看着谢大人消失的方向出神许久,也不知为何,殿下的侧脸看上去竟有几分寂寥。
她误以为是殿下即将和亲的缘故,温声道:“殿下,来日方长,说不定还会有机会见面。”
江辞宁却是笑了下。
这样一个身份成迷之人,她还是不要在大燕再见为好。
太阳最后一丝光线也被吞没。
江辞宁踏入暗影中,道:“走吧。”
第40章 出嫁
九公主因着江辞宁来的这一趟,更加难受了。
她知道长宁姐姐不日就要和亲大燕,以后再也见不着她了。
只是她生性腼腆,此时只是抱着葫芦,一言不发轻轻抚摸着它的背脊。
到底是在身边养了一段时间的孩子,惠妃瞧出她不开心,把人抱到自己怀中:“不开心的话,跟母妃说一说。”
九公主一直憋着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埋在惠妃怀中,小声啜泣:“母妃,以后是不是见不到长宁姐姐了。”
惠妃眼底划过一丝莫名的情绪。
她伸出手,轻轻揉了揉她头顶的发,温声道:“还能见到的。”
九公主只当母妃是在安慰自己,努力憋住眼泪,乖巧地点头。
惠妃正抬手帮她擦着眼泪,宫人走过来:“娘娘,圣上派谢大人送书来了。”
惠妃挑了下眉,对九公主说:“明月,你先带着葫芦回房玩一会。”
顾明月嗯了一声,抱着葫芦离开了。
按照礼节,外臣与宫嫔妃不能私下见面,但谢尘安是个例外。
一则是齐帝信任,二则也是为了彰显对惠妃的独宠。
试问这般殊荣,宫中还有谁能与之比肩?
宫人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笑着将谢尘安迎到门口。
谢尘安却不踏入宫门之内,驻足道:“微臣在此恭候娘娘。”
宫人对视一眼,机灵些的立刻道:“那请谢大人稍等片刻,奴婢这就去通知娘娘。”
谢尘安略一颔首。
惠妃很快出来了,还没见着人,便带了三分笑:“圣上竟大动干戈将谢大人请来了。”
谢尘安立在原地,望着惠妃款款朝自己走来,有一瞬的怔忡。
他垂眸掩下诸般情绪,躬身行礼:“微臣见过惠妃娘娘。”
往日宫宴只是远远一见,如今人到自己面前,惠妃只往他脸庞上打了个转,便有泪意上涌。
她微微一笑,再开口时,便已恢复如常:“劳烦谢大人了。”
她给宫人们使了个眼色:“先下去放书吧。”
宫人们陆续离开,只剩惠妃和谢尘安两人。
谢尘安忽地又郑重行礼:“外甥……见过姨母。”
原本已经压下去的泪意霎时翻涌而上,惠妃忙抽出帕子压了压眼角,想去碰他,但又碍于宫中人多眼杂,最后只连连点头:“好,好。”
数月之前,她收到一封密信。
信中言明,她们宋家多年前与人私奔的二姑娘宋云溪实则嫁给了大燕皇帝,还诞下一子。
那孩子便是如今大燕新帝。
信中附上了一枚金锁。
那金锁乃是宋太尉为她与妹妹准备的,一人一只,世间绝无仅有。
信中言明,大齐皇帝昏庸,民不聊生,若宋家愿助一臂之力,他可起复宋家,为天下人谋得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
此事事关重大,惠妃不敢轻信,将密信烧了,辗转难免数日之久。
直到她再次收到一封密信。
这一次,信来自爹爹。
当年她因皇子夭折与齐帝离了心,万念俱灰下只想与青灯古佛常伴。
齐帝大发雷霆,牵连着整个宋家被贬边关苦寒之地。
这些年她从未想着重讨齐帝欢心,便是知道宋家当年被贬,她只是个引子罢了。
宋家势大,惹人忌惮,因而才蒙此劫难。
许是因着旧日情分,宋家人虽被逐出华京,倒也留得一命。
惠妃明白,只要她安安分分一辈子,宋家便也能得安宁。
爹爹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