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是神算子: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听说我是神算子》 40-50(第12/20页)

。”

    若无他不知道是何人的夏巡察使送东西过来,说是赔礼,可想而知,想要秋御史低头向他道歉,那比登天还难。

    即使夏巡察使送了东西过来,秋御史也一副被欺压,受气包的模样,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李乐只能牛上天,让朝廷官员都只能受他的折辱。

    他才是那该被打倒的反派一样。

    “那你要如何?”秋御史气恼问道。

    “不如何,你得罪了我,我可以选择不原谅,你最好一辈子都不会犯错误,否则只要被我算出一件事,我都不会轻易饶恕你。”

    李乐只神色淡淡。

    在场的人也未觉得他说的有何问题。在大梁,有本事的道士就是不能轻易得罪的。

    得罪小人,也不能得罪有本事的道士,这在大梁,那是人人都知晓的事。既然得罪了,那就要做好得罪人后的下场。

    秋御史跌坐在地,震惊地看向李乐只,指着他道一句话也未说出来,倏然,一口鲜血喷出,秋御史活活晕了过去。

    秋御史得此下场,周侍郎和大理寺评事冷眼瞧着,无一丝对其怜悯,正如周侍郎所言,秋御史为官多年,监察百官,平日里没少挑他们的毛病,私下里也就罢了,这人还喜欢在金銮殿当着皇帝的面,告他们的状。

    若不是秋御史是监察御史,他走在路上都能被人套麻袋毒打一顿。

    这样的人,同朝为官的人自然不喜,见他碰壁,也不会为其说一句好话,从而得罪一位有本事的道士。

    *

    秋御史被人抬下去请大夫医治。

    人走了,衙门里也清静了不少。知晓李乐只的本事后,周侍郎更是多了几分想要结交,很是和气问道:“李道长本事不俗,能否替我再算上一算,那些凶手是不是昭国的探子。”

    第46章

    这事居然还牵扯别国探子。

    李乐只诧异,见周侍郎神色认真,不像在说笑。

    李乐只:……

    这对于他而言,简直是潜在威胁,谁知道后面他名声大扬后这些探子会不会盯上他。

    为了解决这些潜在威胁,李乐只当然不会不同意,便默默掐算起来。

    他掐算时,周侍郎好奇地看着他,即使是第二次瞧着这位李道人徒手掐算,也还是免不了被其惊到。

    他还未见过哪个年轻的道士能做到这一步。

    能做到这一步的似乎也只有玄阳子,可玄阳子今年都多少岁了,哪里是一般人能比的。

    难道这就是天纵英才,不能以常人去看待。

    这样的人物,怎会籍籍无名,直到现在他们都没听过对方的名声。

    若不是尚书大人向他提起过李道长,他都要错过高人了。

    周侍郎已经想好写奏折,向陛下言起此事。眼下昭国密探既然敢冒头杀人,若他们知道李道长的事,铤而走险,真发生这种事,他大梁要损失惨重啊。

    当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说服李道长随他一同前往京中。

    *

    李乐只算出来。

    的确和周侍郎所想一样,那些杀人凶手真的是昭国的探子,为了解决潜在的威胁,李乐只还将昭国探子藏身在大梁的据点告诉了周侍郎。

    周侍郎闻言,大惊道:“李道长,你说昭国在青州、豫州、荆州三地都有据点。”

    这三地,青州若是没有算出水患一事,损失惨重,而昭国探子又混在其中煽动,周侍郎不敢想象,青州会发生何事,可能还要朝廷派兵马去镇压暴动的百姓,而那时,不管是何等结果,青州都会元气大伤。

    再者,青州良田万顷,是大梁种植粮食最多,收成最好的一州,若水患真的发生,又乱成一团。

    周侍郎倒吸一口冷气,即使多年养气,让其处变不惊,骤然想到这事,也眼含惊色,看向李乐只的眼眸带着别样的色彩。

    而豫州和荆州更是重地。豫州同昭国接壤,荆州同雪国接壤,两州都是边关重地,而这样的地方,却有昭国探子潜伏,可想而知,昭国狼子野心。

    只待时机成熟,窃取边关边防布局,便敢挥师南下,谋取大梁多地。

    当年,因天衍子算无遗策,将大梁所遇到危机一一算出来并谋划多年,这才让山河倾倒下的大梁起死回生,直至今日,也让多国因此忌惮大梁。

    如今,大梁道士再无一人能和天衍子可比,玄阳子虽强,但也无法达到天衍子的地步。

    在别国眼中,大梁只怕是江河日下,再也无法重现当年的辉煌,他们也惧怕,梁国再出现一位天衍子。

    而算到青州水患的道士,已经初露锋芒,昭国这才铤而走险,暴露其野心,不再蛰伏。

    想明白一切后,周侍郎看向李乐只的眼神不一般。若他没有想错,能算到这一步的李道长,才是算到青州水患那人,而死去的那位只是冒充的,若真是这样,对方反倒做了一件好事。

    恐怕他们也没有想到杀错了人。

    再者,不管李道长是不是算出青州水患的道士,都不能拿寻常道士去看待,这样的本事,理当得到更高的待遇。何况,拥有这等本事,想来算水患也不是难事。

    正好,若陛下知晓能算出水患的道士未死,定会龙颜大悦,只是,青州刺史公孙卓然是块硬骨头,若李道长不是,他冒然揭穿此事,陛下定会动怒。

    这件事,还要再思量思量。

    周侍郎心念百转,他脸上露出笑容,温和道:“多谢,若真如李道长所算那般,这可是抓到一条大鱼,乃大功一件。”

    *

    没想到只是简单算一下,就能混到功劳,不过这一切还是要他算的准才行,万一他们没有抓到人,那这桩功劳也是空头支票,当不得真。

    李乐只冷静下来,淡淡“嗯”了声。

    随后道:“若是无事,我先回道观了。”

    “等等,”周侍郎立马道:“我还有一事要同李道长聊聊,李道长可愿随我等一同去京城?”

    “去京城?”

    这事李乐只从未想过,在偏远县城活下去本就是件难事,何况是京城,京城是什么地方,一块砖下去,都能砸到五品官。他就是一个小道士,去京城万一得罪了人,钱刺史都不一定能护下他。

    但京城,天子脚下,的确要比大安县安全很多,还有一点,他想扬名,在京城才能更快。

    虽然已经算出来背后有人针对他的事是莫须有,但现在又算出别国探子暗中会刺杀道士。

    大安县终究地方太小,守卫太少,甚至能说是没有,也没办法护住他的安危,唯有在京城,即使有探子,也不敢乱来。

    李乐只越想越觉得京城是个好地方。

    周侍郎也道:“是啊,京城天子脚下,那些贼子才不敢胡来,即使道长能够能掐会算,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若别国隐藏的探子知晓道长的名声,如今日这般,大安县可护不了道长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