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52章 稻田养鱼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52章 稻田养鱼(第2/3页)

慢。

    读完的那一秒,他放下信纸逃也似的跑到房间里去。

    乔母涨红了脸,拿起鸡毛掸子就想打人!

    “妈啊妈啊,小妹没在家呢。”乔大嫂立刻拦住说道,然后笑了笑,“小妹也真是,她肯定是怕您不收所以故意这么说呢。”

    乔母瞪眼:“我确实不收,她和小宁都成这样了还借什么钱?”

    “哎呀,小妹信上不是说了吗,说他们没有花钱的地方。”乔大嫂还是有几分急智的,嘴巴也够巧,“钱要不您当帮小妹存着,小妹和妹夫现在这种情况也不安全对不对。五百元

    许是也不要全部用了,顶多三百,到时候咱们家里省着点,最多两年就把钱给还了。”

    乔母还想再说点什么,乔大嫂立刻打断:“妈呀这是会还的,小妹都说了,让小弟帮咱们家写了欠条,人家就是怕你不接受呢。”

    要她说,妈的性子是真固执!

    被这么一连套的话说下来,加上家中确实是很缺钱,乔母沉吟不语。

    过了许久,她总算把那张支票塞回抽屉中好好夹好。

    分房的事儿近在眼前,新楼房马上落成建好,离这里不远他们还去看过。

    最大的房子有多大来着?

    得有足足九十八平,还有一个大阳台。仔细规划一下,做成五个房间没有问题。

    乔母想得入神了,缓过神后她瞧了瞧眼下这拥挤的家,心里不可抑制地惦念起那间大房子来。

    上阳村。

    时光渐逝,酷热在一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渐渐消逝。

    转眼,便来到了十月。

    十月里有很多农活要干,不过今年比较特殊的就是两亩稻田里的鱼该收了。

    是的,鱼可以收了!

    宁渝说:“鱼并不是越晚收越好,在五月初的时候投放鱼苗,经过几个月的成长,每年十月才是稻田里的鱼最大最肥美的时候。”

    周队长站在田埂上,眼里出现了笑。

    田里头的鱼没有像去年那般死了,稻谷瞧着似乎也生长得与其他田里的稻谷没差多少。

    但是,宁渝说:“一般来说,如果没出什么意外的话水稻能增产一成左右,而且使用农药的量也能够减少不少。”

    周队长忙说:“有鱼就够了,咱们一亩地投放1000尾,明儿就收鱼看看能有多少斤!”

    宁渝想想:“估计能有120斤左右。”

    周队长特满意:“120斤也足够,一亩地有120斤,两亩就有240斤。搞他个百来亩,往后家家户户都不缺鱼吃!”

    宁渝:“那、明儿收鱼?”

    “收!明天就收!”

    周队长匆匆离开,没过多久,宁渝听到村里的广播声久违响起。

    “喂、喂,明天傍晚四点来水塘和靠猪圈这边的稻田里收鱼。”

    “再重复一次,明天记得集合收鱼!”

    旧牛棚中。

    乔茗茗正在给彰彰喂果泥。

    彰彰已经七个多月大了,完全能够吃下一些果泥。

    这孩子是个馋嘴性子,还是个来者不挑的性格,啥给她吃她都能吃,完全和哥哥相反。

    果泥是苹果泥,苹果则是乔茗茗一直存放在空间里没动的。

    今天是第二次喂,彰彰每次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就他们仨儿分了,如今空间里还剩下十来个苹果。

    乔茗茗忍不住想,如果有牛油果就好了,记得她表姐当年就是给孩子喂牛油果泥呢。

    彰彰正跟个嗷嗷待哺的幼鸟,在一口一口的吃着时,广播声清晰的传了过来。

    “啊,啊妈妈啊……”

    彰彰这小孩忽然被吸引,转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然后指着啊个不停。

    “噢有声音对不对?”乔茗茗时不时往她嘴里塞果泥,趁着这会儿她嘴巴大开,赶紧塞几下了事。

    彰彰坐在她爹给她做的婴儿椅子上吃着,啪啪啪地拍了好几下桌子,以表示对妈妈的这种敷衍行为进行抗诉。

    乔茗茗不理她,让衡衡看着妹妹,然后开始做饭。

    饭熟后宁渝也回来了,他说:“明天大约能有不少鱼。”

    乔茗茗问:“那你要去抓不?”

    说完又突然笑了笑:“你肯定是会去抓。”

    宁渝喜欢钓鱼捕鱼抓鱼,哪里会放过这么一个机会。

    衡衡连忙凑过来:“爸爸,那我呢?我能不能也去抓?”

    宁渝:“当然不行,那水深着呢,你跳下去是得没过你头顶的。”

    衡衡得意道:“爸爸骗我,稻田里的水哪里能没过我的头顶。”

    这小孩逻辑能力很好,如今很少事儿能糊弄他,乔茗茗都十分注意不在他在家的时候从空间里拿东西了。

    甚至大幅度减少了从空间里随时拿出一块肉的操作,就是防着这精得不行的孩子。

    哎!

    乔茗茗苦恼,往后慢慢又得把空间闲置在一边了,就跟在首都时一年半载都用不到空间一样。

    当年是用不到,现在是不敢用。

    晚上。

    乔茗茗问宁渝:“如果明天鱼的数量还成,那么队长会愿意推广稻田养鱼么?”

    宁渝点点头,又摇摇头。

    “怎么说?”乔茗茗好奇。

    “所有区域都推广是不可能,我猜想队长顶多也就会拿出八十亩水田来进行稻田养鱼。”

    村里的水田很多,但不可能全拿去稻田养鱼,不管怎说,人们还是信任流传了几千年的种田法。

    乔茗茗:“可是有80亩水田也很多了,对不对?一亩就算100斤吧,八十亩就有8000斤,我的天呐……”

    她眼睛慢慢瞪大,她对8000斤的鱼真没什么概念。

    宁渝笑了笑:“拉去县城很快就能卖完。”

    “谁要卖啊,放家里自己吃。”乔茗茗想起酒糟鱼的滋味儿,忍不住咽咽口水。

    “可是,”乔茗茗又担心,“鱼要水,现在别的田都放水了,那两亩田明天才放,对稻谷没影响吗?”

    宁渝:“没什么影响,稻谷都黄了,你明儿去看看就晓得。”

    乔茗茗点点头,望着窗外的天空忽然说:“稻田养鱼说不准只能养着二十来年呢。”

    反正她那时候,搞这个的地方不多,说是因为天气慢慢极端的原因,有的时候会亏本干脆就不搞了。

    宁渝蹙眉:“能有二十年已经很不错了,如今化肥农药正在量产,这玩意儿用多了对环境也不好,稻田养鱼最需要干净的环境。”

    所以说光有稻田养鱼还不够,这只能改善村里人的日常生活。

    要想实现真正的富裕,还是得靠茗茗这种发展产业。

    宁渝寻思着,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