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53章 出省内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丈夫下乡后[七零]》 第53章 出省内销(第1/3页)

    卓寻雁这姑娘和小弟是一批来的知青,乔茗茗对这姑娘的印象不深,只知道她生活过得贼好。

    因为有好多包裹!

    他们才来这里多久啊,村里人就说这姑娘平均下来每个月要拿两次包裹。

    而且包裹每次都鼓鼓囊囊的!

    不需要多说,村里所有人都能猜出来她家中条件应该不错。

    乔茗茗感叹着往人群中走,心说老爹是供销社主任,她少啥也不会少这些吃的穿的。

    卓寻雁找乔茗茗说完后,就乐乐呵呵的回知青院了。

    她这人不笨,在这里这么些日子,早看出来乔茗茗夫妻的生活和其他地方的下放人员的生活有多不同。

    他们和当地人处得格外好些,包括那两位老大夫夫妻也是,这说明了其中根源是在当地人的身上。

    也就只有当地人足够包容,离运动很远,更没什么坏心思,才能让他们生活得不错。

    卓寻雁前段时间考虑许久,自己还不晓得要在这里生活多少年呢,和当地人关系处好这件事就非常必要。

    可她这人一没有乔茗茗夫妻这么有本事,二没有杨大夫的卓越医术,下地干活方面更是比不过项琪这批老知青。

    最最可怕的是她吃不了苦。

    跟她同批来的知青中,孟登达体力不错,粗通木工,还没下两天地呢,活就干得有模有样常被村里人夸。

    而王红英因为找村里人借粮的事儿,和村里人熟了起来。

    她这段时间为了还粮食平常吃饭就特别节省,前段时间红薯没成熟她就顿顿吃土豆,吃得胀气烧心都不带停的。

    村里人见她如此,便感叹着红英姑娘这有骨气够硬气,不少人家都不缺那半碗米,让她别还了她还坚持要还。

    乔为家呢?

    他会干活,会说话,会到处上山找野果子和村里小孩儿打成一片。他嘴甜特甜,甜得村里人都特别爱拉他去坐着说说话。

    他姐姐还是乔茗茗,这事儿姐弟俩虽没对外说,但旁人都能猜到。

    乔茗茗的小孩儿喊过他小舅,这哪里还能不清楚呢。

    除了他自身外,爱屋及乌这层关系再叠加上去,他在村中自然如鱼得水。

    所以只有她,她不会干活!还不爱干活!她吃不了苦!嘴更不够甜!

    卓寻雁午夜梦回时一清点,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半点优势!

    清醒了,泪目了。

    ……她也想甜来着,可是这么久了她连当地的本地话都没学会,这怎么甜嘛。

    还有啊,来这儿那天走上十几公里路就把她累得够呛也吓得够呛了,结果还要沤肥,她怎么能不吐嘛。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寻出路了。

    她听说了山柚油,也尝过山柚油,她觉得这味道还不错,就写信去跟家里说了这件事。

    正巧她爸也是要经常采购的,她不说首都所有供销社都没有山柚油这么绝对的话,反正她是没见过哪个供销社里有山柚油,那么试试又何妨呢。

    利人利己,一举两得!

    她真是个天才!

    卓寻雁回到知青院,正巧碰上乔小弟从里头走出来。

    她忽然道:“乔为家!”

    乔小弟站定:“咋啦?”

    卓寻雁左看右看,偷偷走到角落冲他招招手:“过来说话。”

    乔小弟:“……”

    不是啊,他们的关系……是有什么入不得别人耳的话要说吗?

    “啧,快点快点!”

    卓寻雁着急直招手,等下大家就要分完鱼回来了!

    乔小弟踌躇片刻,挠挠头还是走过去:“什么事

    儿?”

    卓寻雁小声说:“我刚刚去水塘边找你姐了。”

    “……哦。”

    “我跟你姐说我爸愿意采购咱们这里的山柚油!”

    乔小弟本来还懵着,听到这话顿时精神起来,目光灼灼:“我记得你也是首都的。”

    话音刚落,卓寻雁的脸顿时耷拉下来。

    可恶啊,他们同是首都来的,她都记得他却不记得!

    这事儿她暂且放过,心里哼两声继续道:“这样的话肯定得有人走一趟对不对,你说说除了咱们还有谁!”

    乔为家的姐姐姐夫是不可能的,他们行动受限。

    村里人倒是可以,但有他们两个首都土生土长的知青在,就显得没那么合适了!

    这局面,舍我其谁啊!

    两个人都瞬间get到了其中的关窍,忍不住笑出声来。

    —

    另一边,水塘。

    “一二三,一二,随着网落网起,一大波的鱼随之上岸。

    夕阳之下,水面金光粼粼。

    鱼在网中跳跃翻转之时,溅起的水花都令人为之欣喜。

    众人齐聚在水塘边,而周队长则站在最前端指挥着。

    捞完后先是称重,称重完后把要上交的那部分给搬到早就在一边等着的拖拉机上。

    紧接着,又要转移阵地到田里去。

    “队长,不先分鱼吗?”有人着急。

    周队长:“咋的,田里的鱼你是不要啦?”

    田里的鱼怎么抓呢?

    先移开禾蔸,再挖鱼沟,然后放上一两天的水。

    这两项工作在前两天已经完成,鱼也沿着鱼沟流到了鱼溜。

    如今,基本上所有的鱼都在鱼沟和鱼溜中了,正是下网的好时机。

    只见就是田里有人拿着抄网,从鱼沟中把鱼赶到大网之中。

    “娘嘞,这鱼可不少啊!”

    随着一尾尾的稻田鱼进入大网,数目着实让围观的村民们很是震惊。

    “得有一百来斤吧!”

    “我瞧着也是,真是没想到田里也能养出这么多来。”

    “如果多养几亩田,咱们还不得这一整年都不缺鱼吃!”

    “哎养少了养少了……”

    田埂边顿时议论纷纷极其嘈杂,好些光膀子的汉子们拽着网兜上来,把鱼通通倒入一个大木桶中。

    待到太阳彻底下山,唯有余晖贡献着最后几分亮度时,两亩水田的稻花鱼终于在人们的齐心协力中捕捞完毕。

    捕捞完后就要称重了,众人都很期待这一刻。

    “我琢磨着一亩平均应该有五十多公斤。”

    “不止不止,少说有六十公斤。”

    众人七嘴八舌的猜测,等数量出来的那一刻皆忍不住瞪起了眼。

    “多少?”

    有人破了声。

    “一共一百三十八公斤!”

    “公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