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0-30(第10/23页)

物资,以及去海外后,与异国、异族做交易,都需要拥有一定学识能力的人负责。

    而出海的话,就存在人员伤亡问题,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宫中会临时改变主意,又临时增加那么多名额,多准备些人手,缺员了可以及时补充。

    想通这些后,魏长延的双眼晶亮,心中充满豪情壮志,出海,正是他的心之所向,原以为此生都没有机会实现,却没料到,机会现已被他在无意中握到了手中。

    有人注意到魏长延的这番有些明显的变化,不禁有些好奇。

    “长延兄这是想到了什么?怎么突然变得这般斗志昂扬?”

    魏长延当然不好将还未得到验证的猜测直接说出来,不过他也没打算敷衍在场这些朋友。

    “想到宫里会这么做,肯定是有大动作,我既已不幸落第,又在冲动之下参加了这次的招募,肯定要好好抓住这次的机会,争取能为自己博个好前程,总不好在将来落后诸位太多。”

    此话算是恭维了在场所有人,而魏长延是位学识水平可与郭永章相比的人杰,他的恭维,听在大家耳中,自是倍感受用。

    郭永章知道他的这番话,可能确实出于真心,但他更加肯定,魏长延肯定隐瞒了什么,不过他聪明的没有多问。

    郭永章没有多问,等到其他人离开,周围只剩下两个选了相同的路,有可能会成为同伴的人时,吴尚青直接问了出来。

    “长延兄,通过这场临时变故,是不是已经可以肯定,宫里确实有要组建船队出海的计划?”

    除了这个可能,吴尚青实在想不通,宫里突然招募数量如此之多的人,到底目的何在。

    若不是这场招募是由宫中发起的,而且现已确定,这件事不止是皇上支持皇后那么简单,而是那‘宫中产业’确实有皇上的份额,少不得要被质疑招募这么多人的居心。

    对于拿得起放得下,且在打听消息方面很有一手的吴尚青,魏长延还是挺欣赏的,所以他不介意与对方多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如果不是为了此事,我实在想不出,宫里一次性招募这么多人,要如何安置。”

    而且养这么多人,且是一群所需待遇不低的人,绝对需要不菲的支出,只有通过海外贸易赚取丰厚的利润,才能负担得起。

    吴尚青听说此话后,不禁皱眉,有些不解和担忧,

    “出海可不是一件小事,除了需要冒险和大批的人手,还要准备大批的货物,最重要的是,还需要很多艘造价高昂的大船,听说朝廷没钱,哪里负担得起这么大的投入呢?”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的订阅支持!

    23

    第23章

    下棋

    朝廷没钱的事,现在不说是人尽皆知,至少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毕竟他们之前能在贡院参加初试的原因,已伴随着那批文臣去宫里抗议,却无功而返的行动,被传了出来,也包括后来的户部官员愿意帮忙阅卷的原因。

    中宫出银子了,出银子租用贡院,出银子请户部官员帮忙批卷。

    诸位大人们为五斗米折腰的消息,让人不难从中看出,朝廷和大人们都挺缺钱的现实。

    “这又不是朝廷的计划,与朝廷有什么关系呢?”

    吴尚青听得似懂非懂,“可是连朝廷都没钱,或者说是拿不出这笔钱,宫中又如何能拿得出来呢?”

    上阳伯府可不是什么巨富豪族,咱们圣上的出身,更是人尽皆知,圣上基后,只听说他不断的拿私库填补朝廷亏空,可没听说他私挪朝廷的钱。

    也正因此,当今的皇位才能坐得越来越稳,在民间的口碑与声望都很不错。

    “尚青兄,你要知道,贵人们既然决定做事,肯定在事先就有考量,轮不到我们来操心那么多,对你我而言,当务之急是能顺利通过接下来的两关考核,这竞争可不小。”

    吴尚青闻言,瞬间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一个还未得到确认的猜测操心那么多,确实不该。

    “长延兄说得是,我这遇到事情总想一探究竟的臭毛病,的确该改改了。”

    私下独处时,魏长延才认真想了下吴尚青的问题,他认为宫中是在下一大局棋。

    由于家族产业的原因,他可谓是从小就听着各种与大海及海外异域有关的奇闻异事长大的。

    所以魏长延知道海外不说是黄金遍地,但是只要有船出海,且能顺利返回来,基本都能收获不小,由此一夜暴富者,并非个例。

    这也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即便明知海上凶险,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仍有不少走投无路的人,选择出海博一博的原因。

    对于因战乱而变得十分贫瘠的大安而言,想要通过常规方式改变朝廷与民生的困窘现状,显然需要较长时间的经营与发展。

    且需清明的吏治、惠民的政策、风调雨顺的天气,以及相对安稳的边关等关键因素配合着,否则,但凡出现大规模的天灾人祸,都能让这个新建立的皇朝陷入艰难,乃至再次分崩离析的险境。

    而出海,却是一个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大安解决当前困境,还不会给大安目前这脆弱的局势,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的最好途径。

    对于条件有限的普通百姓而言,出海的风险的确高达九成,可是对于官方而言,只要操作得当,能将风险降低到一成。

    虽然据目前已知的线索推测,这应当只是宫中那两位贵人的私人计划,与朝廷无关。

    但是那两位完全能以自身的身份地位,光明正大的调用他们所需的一切人力与物力,还不用受朝廷各项政策的限制。

    这绝对是场非常高明的谋划,想必朝堂上的不少大人都有看穿这一切吧,只是大家都在观望。

    事实也正如魏长延所料,朝中那些站得高,看得远的重臣,大多都通过这次的转变,看出宫中应该是在谋划一场大事,甚至也推测到了出海。

    政事堂中,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等实权大臣齐聚,也在讨论这件事。

    “听说皇后娘娘的人,于日前在集庆收购了一家底蕴极为深厚的大造船厂,随后就有了这次的招募,而且还临时决定增加名额,你们说,这之间,有没有关联?”

    听到众人讨论半天,都是你试探来我试探去,不说重点,右丞相林致远直接点明话题重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是由工部尚书秦东正接过话道。

    “依下官看,这两件事应该脱不了干系,下官也是这才想起来,早在前段时间,太子曾来工部要工部所有官吏的履历,下官说没有,便有东宫来人逐个询问并记录。”

    听说这事,众官员都有些意外,林丞相更是直接问道。

    “为何我等从未听闻此事?可有其他部遇到同类情况?”

    其他尚书纷纷表示自家没有,只有秦尚书难掩得意地回道。

    “诸公应当都曾听闻,太子素喜来我们工部咨询各种问题,部里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太子说是为了方便他日后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