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0-30(第12/23页)

年,不说熬大夜,只是接连忙了几个半夜,就感到很疲惫,还出现腰酸背痛手抽筋的过劳反应。

    即便知道这绝对是原主体质不行的锅,柳明月也不得不承认,这也与她自己懈怠了,从不想着要锻炼有关。

    想想以原主三十四岁的年龄,再结合当下的大环境,柳明月觉得若无意外,她想再活个三十年,到六十多岁再寿终正寝,应该不成问题。

    这样一来,身体素质的锻炼,就需提上日程了,她可不想早早的就得满身富贵病,被人扶着多走两步,就会累得喘粗气,那种生活的质量太差,她可不愿过。

    收到新增的复试试卷,赶在复试开考前,都成功印了出来的消息,柳明月算是松了口气。

    这次招募的人,虽然都被打上了皇上的印记,但是同时也是她的人,她还想借面试的机会,从中挑出几个能干大事的好好培养一下呢。

    所以在这之前,她务必要先在那些人心中,树立起守信重诺的形象,毕竟外界都知道这件事是由她这个皇后亲自操办的。

    若连已被公布出去的考试时间和流程,都因效率不高而需做临时调整,她的能力可能就要被质疑了。

    柳明月不知道的是,她的这个效率,令皇上和他的大臣们都感到震惊不已,看到她为新增的那些人特意出的试卷,更觉大开眼界。

    何忠连收拾这次复试会用到的全套试卷,边对皇上感慨道。

    “陛下,皇后娘娘真是太有想法了,虽然微臣看得有些似懂非懂,但能感觉得到,这些试卷都出得很有深意,那些答案似乎都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让人只能凭着自己的心理反应去选答案。”

    徐庆业点头道,“嗯,朕也发现了,皇后似乎是想通过那些题,判断那些人的品性和行为习惯,就是不知效果如何。”

    若是效果好的话,他若想在私下里培养一些人手,也可以借鉴一下,毕竟他因自身经历,比谁都清楚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

    “而且微臣还发现,娘娘为了照顾在陛下的建议下,又增选的那批人,可谓是将之前准备试卷,都给注释整理了一遍,从而达到既能减少需要书写的内容,又能达到相似的考核效果。”

    这也正是后来*的那些试卷,能让皇上都感到震惊和意外的地方。

    “是啊,皇后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是相当用心,若不是亲眼看到,朕都想不到,同样一道题,还能像这般换个角度诠释和描述,就能充分照顾那些学识水平不高的人。”

    复试的试卷,没再请人帮忙批阅,因为备的有‘答题卡’,只需让识字的人,分门别类的将相应的答题卡归纳整理出来就行。

    能考核个人能力水平的题,只占一半,另一半都是考查人的心性和行为习惯。

    至于能力水平,那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只有柳明月自己最清楚她想要什么样的人,与时下那些相应专业人士的判断标准大不相同。

    反正她在事前就已考虑到这个问题,时间留得还算充分,即便参加复试的人数远超预期,因增选的那部分人的试卷更容易批,倒是多花不了多少时间。

    在柳明月忙着阅卷时,殿试也如期开始举行,这当然是京中的一大盛事,众人都将注意力从宫中招募上移开,开始放在谁能考取头名状元之类的话题上。

    亲自批阅过那一份份,能尽量展现被考核都综合素质的试卷后,柳明月又有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这个时代的人,既不像她所以为的那保守。

    可能是因能通过初试的这群人,都算是这个时代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从中不难看出,有的人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的人个性分明,有的人逻辑思维极强,甚至通过有限的信息,分析出她接下来的打算,从而在试卷中不动声色的展现自身优势。

    朝堂上那些人均八百个心眼的权臣们,能够推断出宫中的打算,并不足为奇。

    没想到连参加考核的小年轻,也能有这样的见识,若其背后没有旁人指点,这份本事就不容小觑了。

    通过这些试卷,让柳明月对这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有了更真实和深入的了解,打破她因自身过去的学识与经历,而下意识形成的某些僵化,或者说是脸谱化的印象。

    第二轮的复试最终黜落的人数,比初试落选的人还少,部分人的问题在于能力方面的虚报,或者是思想方面的问题。

    明显得看得出来,他们都是抱着想通过这种渠道,在她或皇上面前露脸,从而得到赏识的想法,答非所问,极力展现自己的文采。

    而这些人都有功名,且大多都有举人功名,反倒是后来增选的那批学识不行的,倒是几乎没有被黜落的。

    虽然这与她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关,但是那些人展现出了更为务实的真诚态度,这种特质很重要,因为她最需要就是能做实事的人。

    学识和能力可以培养,唯有态度是最难纠正的,而这些人可能是因都曾经历过战乱,对安定的营生特别渴望,固而都表现了极为珍惜和重视的态度。

    当复试结果及时张榜出去时,新科殿试的结果与相关消息,还是京城中的头条话题,只有当事者最重视他们心心念念的复试名单。

    柳明月忙得压根就顾不上殿试,毕竟对她而言,那批新科进士都是皇上的人才,她劳心费力招募出来的这批人,才是她将重点培养的人才。

    初试后还有面试,柳明月虽然是首次出宫,但她压根就没时间亲自感受这个时代的京城繁华。

    通过两关笔试下来,落选的有近千,最终进入面试的有一千六百多人。

    这么多人,柳明月当然不可能一个个的面试,而是将他们划为十人一组,每组一刻钟的面试时间,让他们自行分配自我介绍、展现自己、回答问题的时间。

    对于一群没经验的人而言,这个要求的确有些苛刻,可是为了确保能尽量用最短的时间,面试完这一千六百多人,只能如此。

    更何况柳明月本就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从最初起,就要让这些人知道她的要求,守时高效、团队合作。

    面试的第一天,皇上竟在例行朝行过后,放下政务过去旁听,面试的第二天,不仅皇上,还来了连两位丞相在内的重臣,第三天,来的大臣更多,若非被何忠给遣走大半,现场根本挤不下。

    还好在时间的高压下,面试者根本无暇紧张,有些人甚至还能超长发挥,在介绍与展现自己时,表现得更为出色。

    柳明月也顾不上在围观众人,她的脑子一直保持着高速运转状态,一千六百多人的信息,在她亲自批阅过他们的试卷,且部分还是批了两次后,都给她留下了较深印象。

    所以她基本上是在拿到十人资料后,稍过一遍,就对十人的情况有所了解,听人他们的亲自介绍和展现后,就能迅速向每人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这种忙碌却有序,在短时间内,还真就能面试出许多信息的选人方式,不仅令皇上和他的大臣们感到新奇,还都迅速发现了其中的优点。

    以他们的识人无数的眼光,在这种场合,更能通过每个人的表现,对其有个初步了解与较为精准的评价。

    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