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90-100(第14/14页)

可都是个好去处,纵然咱们儿子想去,现在晚了一步,都未必能有机会挤进去,而且宫中这次是面向大安全境,广征贤才,竞争大着呢,定山能不能被录选,还真不一定,毕竟在出身方面,咱家不占优势。”

    王夫人惊愕的瞪大双眼,“咱家在出身方面还不占优势,那这天下,还有什么人家能占优势?那些勋贵之家吗?”

    崔丞相就将皇上当朝宣布的条件讲了出来,王夫人听完,也觉无言以对,因为这么说来,自家确实不占优势。

    “还不是你这老头子太要面子,又太过固执,只要你愿意在皇上或娘娘面前开个口,定山的前程早就有了,何至于等到现在?如今连去参加这种大招募,都没什么把握。”

    以崔丞相在朝堂上的地位,对朝廷和皇上的贡献,只要他愿意开口给儿子要个荫恩,皇上绝对会给面子,可他一心想让儿子考科举,坚持不让他凭借荫恩入仕。

    王夫人也知道丈夫的多*年心结,所以她虽对此略有微词,但也没有真正阻止,直到现在,连她丈夫都改了主意,主动提出让他们儿子放弃举业,她才说出自己憋了多年的心里话。

    不过连王夫人自己都没发现,她之前还有些反对和犹豫的态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迫切的希望自家儿子能够顺利被录选。

    崔定山不满的看着自家爹娘,他也知道,自己屡试不第的事,确实挺让他们失望,可是这二位对他如此没有信心的态度,还是让他感到很受伤。

    “爹、娘,您二位能不能对儿子多些信心,儿子在做文章方面,确实水平差了些,可是论做事能力,儿子自认不输任何……同年龄段的人。”

    崔定山今年二十出头,目前还是个秀才,考了两次举人,都榜上无名,可是这在科举一途,是件很常见的事。

    不过他毕竟有位当丞相的父亲,见识、眼界和接人待物等方面的能力,早就被历练出来了,所以他其实对自己很自信,在读书做文章方面,他确实没什么天赋,但是在做事方面,他自认不输于人。

    而且他也知道,皇上用人时,可能还有所顾虑,可是皇后用人,从不掩饰她只看重能力和经验的态度。

    崔丞相对自家儿子的情况,当然很了解,他甚至还知道,他儿子做文章方面没天赋这点,和他自己是如出一辙,只是他对此不甘心,才将自己的遗憾寄托到儿子身上。

    “嗯,这倒是,也算是你运气好,能遇上像陛下和娘娘这样务实的贵人,你才有机会凭本事去他们手下谋个好前程。”

    王夫人很想对自己的丈夫翻个白眼,说得你这个崔丞相不是因为运气好,才能安安稳稳的坐在如今的位置上一样。

    “老爷,你可还记得娘娘在三年前组织那场大招募时,都考了哪些内容?既然决定了,肯定要让咱们定山提前准备起来啊,只要定山表现得好,能在这次的大招募中脱颖而出,就能给陛下和娘娘留下个好印象,将来未必会比前面那批人里的尖子差。”

    毕竟他们家有位崔丞相,只要儿子表现出色,肯定能受到上面的重视,这个优势可不比那些将会因家庭出身而被优待的人差。

    与此同时,常家也出现了类似的一幕,常会成正暴跳如雷的训斥自家儿子。

    “我看你是糊涂!向和不到弱冠之年,就已中举,不仅在京中,在大安,也是罕见的少年英才,你这个当爹的,不想着让他好好准备即将到来的会试,竟然让他在这紧要关头,放弃春闱,去参加那什么大招募,你这是在误你儿子的前程!”

    “向和,你可不能听你爹的混话!”

    常明仁做出这个决定时,虽已预料到自家父亲这关难过,但他没有想到,他父亲的反应竟然如此激烈。

    “父亲,我会做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咱们已经错过了三年前的那个大好机会,若是再错过这次的机会,将来可就只能后悔了。”

    常会成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的回道。

    “我只知道,科举才是正道,只要向和能通过科举入仕,光耀门楣,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不后悔,向和若是听了你的话,放弃科举,去参加大招募,将来要好,也不过是混个八九品的小官位,即便能一步步的往上升,在朝堂上没有进士出身,也会受排斥,难得重任。”

    眼看祖父和父亲吵了起来,常向和在一旁有些为难,可他更清楚,他父亲既然会做出这个安排,肯定有其深意。

    “祖父,孙儿觉得,科举的事,暂先放放也无妨,若孙儿在参加过大招募后,没能入选,或是将来觉得选错了,都能再考,可是像大招募这样的机会,错过了,可能就错过了。”

    听出孙子更偏向其父亲的决定,常会成只觉无比心塞,被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我真是万万没有想到,你这孩子竟也如此不知轻重,枉费祖父这么多年来,一直对你寄予厚望。”

    面对祖父的失望和指责,常向和顿觉有些惶恐,正待伏身请罪,却被他爹常明仁一把拉住。

    “父亲,向和说得没错,他才不及弱冠之年,刚中举不久,就参加春闱,其实有些仓促,就算他能侥幸高中,恐怕名次也不高,还不如让他先去参加大招募试试,入选了,刚好趁机历练一番,没入选也无妨,回来好好读书,三年后再考,肯定能考出更好的名次。”

    常会成仔细一想,发现事情还真像他儿子说得那样,情绪随之缓和了不少。

    “嗯,你这话说得还算在理,不过以向和的能耐,参加个大招募,还不是手到擒来,怎么可能会无法入选?”

    常明仁有些感慨的回道。

    “这次毕竟与上次不同,这次是针对天下广征贤才,到时候,竞争肯定会很大,这世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咱们向和再怎么出色,可他年龄相对较小,这些年又一直在读书做文章,很少接触庶务这点,就与其他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

    常会成自己也是朝堂重臣,当然知道皇后所做的一些改变,即便是在皇上回来了,也依旧延续。

    其中影响最大,也最明显的一条,就是他们这些大臣上奏折时,务必要直言重点,措词简单直白,不得再跟做文章似的,写得花团锦簇的。

    这样一来,他这个只会读书做文章的孙子,即便考中当官了,怕是也难立足。

    “嗯,之前是我想差了,向和的确需要好好历练一下,现在当官,可不是只会写文章就行,还得会办事,不会办事的,都被打发去整理文档、编书、修书去了。”

    总算过了他父亲这关,并将其送走之后,常明仁才松了口气,态度严肃的叮嘱他儿子。

    “这个消息出来后,很多有远见的人家,都会对此做出反应,所以你这次面对的竞争,将会极大,接下来,你要好好准备,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常向和郑重其事的点头应下,不过他心中有些疑惑。

    “父亲,依您之见,宫中会有此举,到底意在何为?”

    【作者有话说】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