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 140-150(第14/26页)
她不紧不慢的和魏夫人说着话,等魏夫人提起去看女儿,她才过去。母女二人见面,少不得又是一番的关心问候。
锦娘笑道:“你不要听别人的说什么怀孕就吃的多,胎儿太大了,做娘的生孩子的时候就很容易难产。”
筠姐儿看到她娘,才觉得心安:“娘,我有点怕。”
“怕什么,一切有娘在呢。”锦娘帮女儿把落下来的头发别上去,又问:“姑爷睡哪儿?”
“我把东厢房收拾出来,让他住那儿,夜了,都是从我这里梳洗了过去的。平日都是在我这里吃饭说话,只是读书在外头,睡觉在那儿。”筠姐儿忙道。
锦娘闻言点头:“你自己灵活看着办。”说罢,又笑道:“我给你做了几件衣裳,我画的样子,让外人头做了来的,等你出怀了就可以穿了,又透气又好看,裙摆不拖地,也不会被绊倒,都是极好的。”
“娘对女儿真是事事都想到前头了。”筠姐儿只觉得自己幸福。
锦娘又笑;“庄子上最近养了鹅,到时候我就让人送些鹅蛋来,你院子里备着风炉就好,孕晚期的时候可以吃。我们吴县的庄子有种过柑橘,到时候我让人送些过来,你孕吐的时候记得吃……”
她零零总总说了不少,到了中午筠姐儿要留她吃午饭,她却立马告辞了。
筠姐儿很是不舍,锦娘却道:“娘只能稍微帮忙,你的日子还得你自己过,好好儿的。过些日子,我派阿盈过来看你。”
锦娘走的很快,筠姐儿中午自己吃饭,她如今有了身孕,就免了请安。她不是长子媳妇,也不管家,在家养着倒是好些。
她一旁的容妈妈从外头进来道:“娘子,四奶奶和八奶奶一起过来了。”
这是来探望的,筠姐儿请她们进来,那四奶奶木头人似的,十分木讷,不怎么说话,倒是申七娘道:“我们前几日不好过来,怕你这里不方便,反而吵到你了。今日听说亲家太太过来,便一起来了。”
不得不说,成婚后的申七娘虽然不怎么爱交际,但说话比以前稍微妥帖些了。
筠姐儿笑道:“我娘也是过来看看我,送些东西过来。”
原本申七娘是新妇,没想到因为筠姐儿有身孕了,所以抢走了她的风头。她倒是不在意这些,但是魏家这种交际也是挺烦的,大家关系本来一般,还得硬着头皮交际。
好在筠姐儿吃完饭,有些犯困,她们就立马可以走了。
等筠姐儿孕期出怀之后,中秋已经过了,老宅的宣哥儿参加的别头试,这也是因为他是蒋羡的侄儿,所以不是参加普通的解试。
别头试宣哥儿过了,就等着参加省试,这就不必蒋羡操心了。邬家、王家都替他筹谋,可蒋羡看过他的文章,直摇头。
“别头试简单,可省试难啊,其实我本以为他别头试都很难的,毕竟前些日子我看过他的文章。”蒋羡对宣哥儿出于公正评价。
锦娘阻止他继续:“这些话你就别说了,大嫂和我们本来关系就一般,如今他参加省试,我们送些文房四宝去,你呢也在闲暇人多之时,与他引荐一二,尽心就好。”
闻言,蒋羡也同意。
夫妻二人说完话,外头说宁哥儿回来了,今年这孩子已经十四岁了。他跟锦娘似的,不挑嘴,做事坚毅不拔,现下去太学一年就已经是舍长了,听说马上要任斋长。
锦娘连忙让人摆饭,一家四口正吃饭,宁哥儿道:“教谕要让我做斋长,我推辞不过,可管人感觉比做学问还难。”
这也是他小少年的烦恼了,他性情一丝不苟,人又很正直,做二把手不贪功很好,但做一把手,什么事情做的多反而遭埋怨。
蒋羡笑道:“你得拉拢些和你好的,去压制那些不听你话的,人都从众。”
“真得如此么?”宁哥儿发现他爹挺多鬼点子的。
蒋羡道:“有些人你与他们相交,该亮出身份就亮出身份,别太客气了。”
宁哥儿知晓她爹也是两幅面孔,在那些大佬高官面前绝对是一等一的贴心人,都不必人家吩咐,态度谦卑,又会说话,对下面得用的官员也不错,但是对吏员颇为严苛,当然这也是他的手段。
以前宁哥儿觉得只读书就好,如今自己好像也得学些御下的手段了。
然而她娘又是另一个法子:“你先定下规矩,先礼后兵,若有人犯了,你就拿那个人树立威信,凡事都要做到让人心服口服。”
宁哥儿暗自点头:“爹娘说的话,儿子都记下了。”
饭毕,宁哥儿又问起定哥儿的学业,定哥儿要撒娇躲过,锦娘则看着小儿子道:“读书要听你哥哥的。”
宁哥儿说完,还帮弟弟制定了学习计划,他则去书斋歇息看书了,这是他的习惯,锦娘对儿子女儿都是很尊重他们的习惯。
次日一早,罗玉娥过来锦娘这里一起吃了早饭,对门的孟夫人过来问了,她是来问锦娘认不认识什么妥当的稳婆乳娘的,说是帮二女儿留意。
“怎么这些还要你准备?”锦娘怕自己到时候帮她大费周章的找来了,结果人家婆家准备了,孟夫人又不要了。
孟夫人道:“我想先备下来,那边的人也不大上心。”
锦娘还奇怪:“孙子都要出世了,又不是旁人家,怎会不上心?”
若是别的人锦娘就住嘴了,孟夫人这个人也是个和罗玉娥差不多的人,翻来覆去颠三倒四可以一直重复,所以她赶紧问完,拿住话头。
孟夫人果然吐起苦水来:“找也找得,但是找的人都不成,总之就是嘴上说的好,却不用心。”
锦娘到底在汴京多年,还是识得几个不错的接生婆和乳母,她喊阿盈过来,让她找几个送对门挑选去,孟夫人千恩万谢。
十月,孟家二姑娘生了个大胖小子,稳婆是孟夫人送去的,两个乳母也是她送过去的。锦娘不知道孟夫人之前让女儿嫁给娘家表兄,明明当时说那家很好的,怎么如今又不上心,好歹是亲戚啊。
孙大姑娘却知晓,她正和通房松儿道:“太太这几日心情不好,咱们少去讨嫌。”
松儿不解:“二姑奶奶都生了儿子了,怎地夫人还闷闷不乐的。”
孙大姑娘素来见识明白,也颇有手段,进门之后,早就买通了孟夫人身边的人。原来严家衙内一直想娶一位才女,能够红袖添香的女子,孟夫人推荐自己的次女,说她文墨极通,还不知从哪里搜罗的诗册过去,严家本来和孟家是姻亲,姑表亲结下正好。
初时,孟二姑娘还能装上一装,时日久了就露馅了,严大少未免觉得妻子不诚实。后宅女子,失去了丈夫的欢心,还有做姑母的婆婆依靠。但严夫人比起二姑娘来,更喜欢三姑娘,她总觉得孟夫人靠家世碾压她哥哥,还有当年孟三郎母亲黄小娘和她关系也好,孟二姑娘就被慢待了。
这样的事情,孟夫人当然不会说出来,她是个粗线条的人,身边的人看的清楚,却又不想说真话,让她生气。
孙大姑娘天然立场是站在自己丈夫这边,可是对婆婆又很同情。
女方家世太好,即便什么都没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