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北宋小丫鬟》 140-150(第16/26页)

点头:“您说的是,女儿也是这般想的。”

    “也别担心生男生女的问题,你看我头胎生的你,隔了几年才生的你弟弟,那又怎么了?你比男孩子都强,都有孝心呢。”锦娘宽慰女儿。

    人嘛,你得到的是丈夫完整的身心,将来可能是可爱的儿子或者女儿,至于婆母和外人的言语,不要太过在意就是。

    筠姐儿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听锦娘说了才心安,又笑道:“您这么夸我,我还不好意思呢。”

    锦娘又拿自己举例:“我当年二十岁才成婚呢,若我真的早早从周家出来就成婚生子了,如今顶天了就是做些小买卖,哪有如今的好日子。”

    “是啊。”筠姐儿瞬间充满了信心。

    人不能盲目从众,还是得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心里抵触,就不要按着自己跟随大众。

    吃了一顿饭,外面魏七郎回来了,锦娘又同他说话:“知晓姑爷爱吃鲥鱼,如今让人送了些过来。”

    魏七郎喜道:“多谢岳母了。”

    “谢什么,这是应该的。方才筠姐儿同我说你对她很好,我听了也很高兴,当年我与你岳父成婚后,头胎怀的你媳妇,怕的紧,还好有你岳父。如此,我就放心了。”锦娘道。

    魏七郎还要说什么,锦娘道:“你进去陪陪她吧,我家里还有许多事,就先回去了。”

    “我送您出去吧。”魏七郎礼数还是很周到。

    却被锦娘劝退:“不必,不必,你就好好在这里,也暖和些。”

    魏七郎让他乳母送锦娘出去,自己进去,见筠姐儿正扶着肚子在屋子里走着,他快步走上前:“怎么岳母今日来,你也不提前说一声。”

    “你正读书,怎好叫你过来?你吃了没有?”筠姐儿让人上了热茶给他。

    魏七郎笑道:“我原是想回来陪你吃饭的,但吴麻嘴过来我爹这里,又要见我,少不得应酬一番。”

    吴麻嘴说的是吏部郎中,他这个年纪还是读书的年纪,若是试几次不中,到时候也要走荫官的,家里当然要帮他铺路。

    筠姐儿含笑道:“你只管做你的事情就好。对了,还有件事情要和你商量,你六哥别头试过了,明年一开年就参加省试,咱们送些什么过去才好?他要是明年一举中第,那可是咱们家里的大事,你没看六嫂近来和以往都不一样了。”

    听了这话,魏七郎虽然眼睛还带笑,嘴角却耷拉了下来,他努力保持涵养:“这些你看着办就是。”

    “我就是想着明年他省试的时候,我恐怕在坐月子。你不知道,我娘那边已经给我堂兄送去了礼呢,我爹没中进士之前听我娘说不知道遭受了多少风言风语,中了进士之后,身边的人才一个个都变好的。可见功名,对男子多么重要,咱们送去的礼当然不能轻了。”筠姐儿暗叹。

    她说罢,又喊容妈妈进来说备礼的事情,魏七郎听到心里,眯了眯眼,娘子这是处处不说自己,处处点自己,他也要奋发了。到底,人要脸,树要皮。

    第147章

    又说锦娘从外回来后, 脚都冻僵了,赶紧褪下外面的衣裳,立马钻到被窝里。璎珞和翠环准备着汤婆子、炭盆, 瞬间她才暖和起来。

    茶房送来热茶过来, 青蓉端了过来:“您快喝点。”

    锦娘笑道:“你们不必管我,自个儿也先喝些,明日咱们就不出门了。实在是太冷了, 我手脚都差点不能够动了, 在屋子里还好点。”

    吃了一盏热茶,锦娘靠在床上的引枕上, 身上舒服多了。她看向阿盈道:“你女儿还在家里,先回去看看她, 就不必再过来了。”

    阿盈心中感激, 他儿子倒好, 如今在定哥儿身边当差,跟着哥儿,当然是炭火衣食不缺的, 还能拿一份月钱, 能跟着认识几个字。然而女儿太小,从外头雇了个小丫头看着,她的确放心不下,便先下去了。

    只是没想到,一刻的功夫, 阿盈去而复返。

    “娘子, 对门孟家三奶奶生了位千金,孟夫人已然打发人上门了。”

    锦娘道:“既如此,咱们备下洗三礼, 到时候送过去。”

    阿盈应下,先去库房准备,她这些年跟在锦娘身边,主仆二人都是知道什么事情都先备下来,不会一直拖延。

    却说孙大姑娘生了女儿后,她自己有些灰心,倒不是她不喜欢女儿,而是生了儿子腰杆子更直一些。周四娘子听了这话,很是不可思议:“你不可以重男轻女的,男孩女孩是一样的,焉知女儿就没有不出息的。”

    “娘,女儿不是说生女儿不好,可有个儿子更有保障。女儿还年轻呢,先开花后结果,也是很好的。”孙大姑娘还是很坚持。

    周四娘子沉吟不说话。

    终究,她道:“生儿生女也不是看你。”

    孙大姑娘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她看着母亲怀里的女儿,不知怎么想的竟然是早早为她备下嫁妆,否则凑五百贯嫁妆都难于上青天,将来被动被人家选择。

    孟家这位小千金洗三之日,锦娘打发阿盈送了洗三礼。

    这日蒋羡休沐,正同锦娘道:“再过几日就要过年了,今年还备戏酒吗?”

    “今年不备了,倒不是旁的,天气太冷了。你不知晓前几日,我去魏家后,回来脚全部僵了,睡了半天才暖和。”锦娘说着还记得那日的冷。

    蒋羡不免问起女儿:“筠姐儿如何了?”

    “还好,稳婆说她怀相不错。咱们女儿才嫁进去,还没站稳脚跟,每次上门仿佛咱们低人家一等似的,我就想等女儿站稳脚跟再说吧,她自己的路终究要她自己走的。”锦娘道。

    其实蒋羡觉得妻子比她洒脱,她是那种做什么事情尽心尽力,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会想不开,反而会释然。

    对待女儿便是如此,找了一位世俗意义上不错的好女婿,给了极其丰厚的嫁妆,娘家还时不时送东西去。

    但终究,她还是会彻底放手。

    如果是他,付出许多了,结果如果不尽人意,肯定会又争又抢,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临过年时,宁哥儿也很忙,他现在任斋长,太学生除了每日要学经义、策论、诗赋之外,还要早晚习射。

    除了学业之外还要按斋规处罚犯规学生,每月登记本斋学生行艺于簿籍。

    甚至冬日太学生的生活颇为艰苦,又冷又冻,他得提早备下炭,腌菜等等。这些他都不愿意动用家里的力量,早早的就化光斋,选好卖炭火的地方,入冬就准备好了,还让两个公正的同窗负责发放。

    这些办完,快过年了,宁哥儿也准备收拾东西回家。

    同窗们许多人都是从外地到汴京读书的,过年只能留在京里过,宁哥儿这人不是那种喜好交朋友的,关系好的并不是很多,他更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

    况且,他父亲是开封府府尹,他平日在太学极少露出自己的身份,若是带人回去,原本大家都是同学,都是一样的身份,可人家知晓他的身份,反而有一等不平等之感。

    “这是我专门为咱们学舍准备的一坛咸鸭蛋,还有两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