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村的日常生活: 25-3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青苗村的日常生活》 25-30(第2/10页)

上,一家人高高兴兴赶集去。

    “翠兰,这么高兴是要去哪?”路过徐家,徐大娘老远就打起招呼。

    张翠兰热切回应,江云跟着喊人。“这不赶大集,一家人去镇上卖些菜,顺便买些家用。”

    徐大娘听说,赶紧道:“那你去了,帮我带些针线回来。狗儿衣服又磨破了,家里针线用完了,整天光着屁股蛋。”

    “男娃儿嘛,总是这样,”张翠兰笑着搭话。

    到了村口,陈老伯的牛车上已经坐着两个妇人,就差江云和张翠兰。顾承武有自己的小枣红,不和他们抢位置。

    以往村里人见了顾承武都得嘀咕一句避开,毕竟真在战场上杀过人,大家都害怕着。如今有张翠兰在,两妇人才敢朝顾承武那边看过去。

    高大的枣红马上,是英姿挺拔面容俊朗的男人,眉宇之间气势果断沉着。

    两妇人咂咂舌,对张翠兰道:“你可真是命好,认了这么有出息的干儿子,人又俊还能赚钱,现在儿夫郎也有了,一家团聚和乐,就只差个孙子了。”

    说起这,张翠兰也是悲喜交加,战乱时期她没了丈夫和儿子,谁知道老天又给她找了个孝顺的,说来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云哥儿这才来多久,孙子是迟早的事嘛。”张翠兰知道江云身子不好,从不提生孩子的事。

    几人聊天,江云听到关于自己的话题,眼里都是茫然。

    生孩子要怎么生?自然而然就有了吗?江云哪懂这些,更不敢现在问,怕显得自己太笨拙。

    牛车旁并驾齐驱的顾承武一字不落听到,握住缰绳的手紧了几分,他看向车上的小夫郎,却只看见什么也不懂的小夫郎支着下巴昏昏欲睡,晨风撩起他鬓边碎发。

    昨夜握了一夜的手无人知晓,顾承武将它当作秘密藏在心里,直到中年儿孙满堂。

    第26章 第 26 章 喝酒

    足足两大筐子菜, 看着多,其实不值几个钱。大历朝新政改革,乡镇贩夫走卒两千钱以下的买卖无需缴纳市金, 和顾承武打猎所缴的山税又不同。

    早市是人流最多的时候,宽阔的大道挤的水泄不通,多是来买菜的妇人夫郎们。

    张翠兰和江云紧赶慢赶还是晚来一步,好位置被别人占了, 娘俩只能找颗大树地下蹲着。把挖好的野菜倒在地上,张翠兰不知从哪弄来清水, 手指撒些在上面,看上去像是早上才摘的,青翠欲滴瞧着脆生。

    江云没想到这茬,看着张翠兰眼里多了些佩服。

    张翠兰把野菜按捆摆放好,道:“这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你以后慢慢就懂了。”战乱刚结束那几年, 张翠兰为了谋生,没少挖野菜拿出去。眼下日子好了, 曾经的苦日子就不想提起了。

    江云乖乖点头默默记在心里, 别人说什么他都听着。

    来来往往的人,只有顾家的菜摊子没人驻足,旁边卖小白菜的妇人早就收摊了。日头上来, 顾承武一直在铁匠铺忙活。

    看着无人问津的野菜, 江云难免失落。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张翠兰左顾右盼,一有人走进就开始高声吆喝:“瞧瞧野菜,刚摘的新鲜野菜,便宜卖了。”

    大约是张翠兰的太热情, 江云一贯怯懦胆小的性子也被影响,跟着小声开口招呼:“三文钱一捆、不贵,婶子看看吧。”

    路过的一个白发佝偻老妇最终停下脚步,张开干瘪的嘴问价钱:“真只要三文?”问价时,老妇人神色试探小心。

    张翠兰面上带着和善的笑,道:“都是些农家乡下采的,不值几个钱,放桌子上也是一道菜不是?”

    三文钱确实不算贵了,以大历朝的物价,同量的白菜芥菜,定价五文小贩都嫌不赚。

    老夫人摸了摸兜里,犹豫了一下道:“行,给我来两把。”

    她颤颤巍巍从衣袖间取出一个布袋,内里还裹了三层草壳子,最后摊开才是十个铜板。

    张翠兰收下六文钱,江云有眼力见顺势拿起两捆野菜,她一摸便知野菜比昨夜商量的分量还多,不用说也知道怎么回事。

    张翠兰默默叹口气没说什么,都是讨生活的,不容易。

    江云抿着唇眼帘轻眨,刚才捆菜的时候他故意多捆了些,交出去的时候紧张的手心冒汗,生怕被张翠兰发现,还偷偷撇了眼张翠兰才放心。

    一上午的时间,张翠兰吆喝声不断,江云也很有眼色跟着小声喊价。两人配合下来,总算是把菜全部卖完。

    别看菜量那么多,卖完也才三十文。三十文对于顾承武来说不值什么,对于江云来说是异常珍贵的。

    看着手里碰撞发出响声的铜板,江云心里填满了喜悦。

    张翠兰也开心的不行,这三十文比在镇上老爷家里做工赚的三百文还开心。

    “娘,钱、给你。”江云乖乖把赚的钱交出去,不敢私藏。村里都是这样,家里女子小哥儿的钱都是要交给婆母或者长辈的,要是不交被知道了,骂一顿都是轻的。

    张翠兰顿了一下,笑了笑把江云的手推回去,道:“这是你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你自己收着,娘身上也不缺钱。”

    她又不是那种尖酸刻薄的婆母,再说武小子每次拿了月钱都会给她交一两,她总不能连儿夫郎的辛苦钱都要。

    江云捏着铜板良久,暗自湿了眼眶,顾家都是好人,他一定是花光了所有运气,才会遇见他们。

    三十文虽然不多,但是慢慢攒,就会变成三百文、三千文。这钱他留着不用,以后给家里买些油盐酱醋茶总是够的。

    江云抿唇浅笑,想将卖了三十文的事告诉顾承武,这才发觉已有大半日没见到顾承武,却好像过了一天似的。

    这半日顾承武没闲着,他画的弓箭图纸复杂,技术要求高,跑了许多家工匠铺,才终于找到一家能做的,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小夫郎惦念着了。

    江云不好意思开口说找顾承武的话,只好跟着张翠兰走。

    云水县算是宁平府下比较富裕的县镇,也是很多外来货物的集散地。这里的商铺花样也比其他几个县时兴一些。

    张翠兰领着江云来到一处布庄,李记布庄算是云水县规模较大的一处,来往人流不乏富贵人家。江云还是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各种颜色花样不一的布匹绸缎让他看的目不转睛。

    “我以前常给这家老板做工,老板是个大善人,但凡手下的长工来这里买布,都能便宜两成。如今你来了就是一家人了,干娘也带你来挑些回去做衣裳。”

    张翠兰和江云把背篓放在外面,衣衫收拾整洁了才进去。

    掌柜的随老板,不是个捧高踩低的,见是张翠兰来了,也热情打招呼:“张娘子,今儿还是给干儿子做衣裳?”

    张翠兰和掌柜的也认识,笑了笑道:“那混小子衣服够多了,今天是来给儿夫郎做几身的,劳烦您给瞧瞧,找些合适的料子。”

    一听张翠兰儿夫郎都有了,掌柜也同乐。再说顾家这些天把江云养的白白净净的,只看一眼就觉得是个好看的小哥儿,乖巧清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