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 13-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 13-20(第5/14页)

独院和平房,房子虽不新,但院子很大,得有一百五六十平米了。

    秦旅长的院子打理得井然有序,一边种着蔬菜,中间铺了石头路,两旁架起个葡萄藤。正是八月瓜果成熟季,一串串紫红的葡萄垂落下来,长势喜人。院子另一边则是水井,还有个洗衣池和卫生间。

    正团级以上干部的院子允许单独挖井,还有连通自来水管。其余的家属则去澡堂那边,澡堂每周二周四周六和周日开放。

    澡堂外面是两排洗衣池和自来水管,也有水井,大伙儿统一都去那边打水。每家都用小推车或者自行车,一趟两趟就接满水缸了。

    听说正在新建的家属楼每套都配有卫生间和自来水,报名抽签的人还不少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苏麦麦他俩。

    秦旅长的爱人陶向红正在客厅里打毛衣,面前坐着军区生活画报过来的记者陆韬同志。

    陆韬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戴一副无框眼镜,文绉绉的知识青年打扮,今天是来对她进行采访的。

    秦旅长夫妇多年连续被评为部队模仿夫妻,这次的军区生活画报十月刊主题是优秀军嫂,陆韬负责采编人物专访。

    上回原本要来采访,不巧陶向红感冒嗓子说不出话,眼看着后天就要交稿在即,陆韬再来采访,结果相机竟临场出问题了。这些技术维修有专门的同事,他今天赶时间一个人过来,自己弄了半天没解决,正架着眼睛在鼓捣。

    陶向红坐在旁边,也不想给他太大压力。瞥见四团的副团长小贺和新娘子进院问好,便匀出笑容,站起来迎了出去。

    正好也能给陆记者分散一下压力  。

    “小贺、小苏来了,正惦记着你们的喜糖呢!”

    “陶嫂子您好。”苏麦麦露出微笑。

    哟,真漂亮呀,这身材,这气质!看得陶向红眼睛都亮起一亮,难怪叫老政委的四儿子都动心了呢。

    “别叫嫂子,叫我陶大姐好了。”陶向红亲热地接过苏麦麦手中的礼物,将她牵进了客厅里。

    那天秦旅长给贺衍找婚房,回来就给老婆吹枕头风了,说了总军区贺军打电话督促贺衍结婚的事。

    秦旅长和贺军是战友,早听说过贺军还有个四弟,但一直没细说。秦旅长按着年龄一推算,估摸着这贺衍应该就是了,暗叹自己怎么早没想到啊,竟然这么个人才在眼皮底下没认出来!

    但考虑到老政委对这件事也从来不提,两口子便也缄默不出声,只是态度上对此更加热情了。

    看见小两口登对地坐在沙发对面,陶向红接连对苏麦麦夸赞不已,夸小贺有眼光,这么俊的姑娘往那儿一站,是军中一朵花了。

    又问了两人昨天婚礼仪式上的情形,告诉苏麦麦军嫂是一个光荣的职业,若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提,组织上都会尽力给解决。

    陶向红啧啧地提点道:“小贺初婚,部队里的男人难免大条,生活上柴米油盐若有不懂的只管过来问,你陶大姐都闲着。”

    贺衍瞅着陶向红格外热情的态度,寻思大哥贺军那一通电话,估计让自己出身被看穿了。

    但看穿也无妨,终究在自己当兵最基层的时日已过去,他靠的都是拼搏的真材实力。再说,只要是在这北疆军区的事,总会有天瞒不住!

    他便与苏麦麦客气回应着:“多谢陶大姐关心了。”

    忽地苏麦麦一抬头,看到饭桌那边的陆韬了。小伙子挺年轻,国字脸,架着一副眼镜,应是军区的文职人员,正在焦灼地鼓捣着相机,鼓捣得脸腮耳根都发红。

    苏麦麦便问道:“这位同志是相机出问题了?”

    陶向红见状,替着解释起来:“可不,也是我给添麻烦了。军区生活画报来采访,前几天我感冒不舒服,耽误了陆记者工作,今天相机临时又坏了。这次的优秀军嫂报道很重要,听说各省军区都还会往燕京方面报,唉,瞧这整的。”

    陆韬连忙愧责地说道:“哪能是您的错,是我给您添麻烦了!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了,距离调不了焦距,我再瞅瞅……”

    扶了扶镜框,越发把眼睛往相机上凑。

    苏麦麦瞥见他手上的机型,顿了一顿,问:“是不是相机距离旋钮调不动了?”

    陆韬连忙抬起头来:“对对对,你怎么知道?”

    苏麦麦大学里参加过摄影社团,社长有一次活动的主题就是了解各个时期的相机,不知道还从哪弄来了一批老式的机械相机,从60年代到00年代都有,请来了老技术师现场讲解。

    苏麦麦因为专业的关系,对相机知识有需求,还在活动中当场实操过,知道老式机械相机常出现的哪些基本问题。

    看这记者急的,不妨先试试看。

    她站起身来走过去,伸出手说道:“我听你说距离调不了,就想到的这问题,你不介意的话让我帮你看看。”

    一台相机价格昂贵,每次出来采编材料,都需要报备单位申请审批,如果拿回去坏了,虽然应该可以修理,可难免给领导留下不好印象。

    陆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相机递给了苏麦麦。待凑近了看清她模样,莫名脸庞一红,低下头来。

    真是个腼腆的书生气呀。

    苏麦麦拿在手上翻看,是海鸥的牌子,据说参考了德国的技术。她试了一下对焦,发现是距离旋转钮只会空转但实际距离不动,应该是固定距离的大螺母松动了。

    这个正好是她之前在社团操作过的,她将松动的大螺母摁住,调整了光圈和快门,一阵操作后,对着窗外景致试了试:“好了。”

    为了验证能照相,她朝向陶向红坐的沙发方向,对焦照了两张,将相机交还给陆韬说:“应该没问题了,你试试。”

    第16章 第16章小苏和我们贺副团长在书……

    陆韬拿起相机调整焦距,果真可以了,不由惊喜道:“这位女同志你竟然懂修理相机?这么快就搞掂了。”

    他扶了下眼镜,军中的文职自有一种属于军队特有的儒雅。文职平时也要列队和体能训练,因此比单纯的地方上记者要干练许多。

    就是每次在陆韬抬眼看苏麦麦的时候,都有一刹那的凝滞恍惚,像不太敢直视她的面容。

    苏麦麦随意扯了个借口道:“我舅舅家在县城开照相馆,之前常去他店里摆弄相机,时间长了就熟悉了。”

    好像也不算编谎,原身的舅舅的确是开照相馆的,只是在苏麦母亲去世后,因为气苏麦爹不到三个月就再娶,而后不和苏家来往了。

    陆韬感慨着:“今天真是谢谢你了,要不然耽误后天交稿不说,还耽误旅长爱人的时间,或是别的同事使用。对了,你能给我讲讲嘛,下次我自己也好应付!”

    眼前青年记者求知若渴般的闪亮眼神,都叫人不好拒绝了。

    而且苏麦麦自己学的就是新闻传播专业,之后跟贺衍离婚后肯定要自谋出路,认识些同行也有帮助。

    她就爽快答应,走上前和陆韬讲起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解决。

    这个年代男女之间的距离还是很敏感的,就算处对象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