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 130-140(第8/18页)

咳嗽,把身边侍奉的梁九功都给吓着了,忙着就要去请太医,叫康熙给拦住了。

    “时气所感,咳两声就罢了。请什么太医。”康熙不让去。

    开始还把瑶令吓了一跳,以为康熙是装的,结果发现他是真的在咳嗽,连忙弄了热水过来,侍奉他喝水,又轻轻抚着他的脊背,让康熙不要着急。

    太子就迟疑了,没往出走。

    但也没走过来,他有些狐疑的看着,不清楚是不是这个高高在上的父亲搞得把戏又来戏弄他。

    瑶令却受不了这父子俩的别扭了。

    她干脆说破道:“万岁爷心里明明惦记太子惦记的不得了,怎么这会儿见了人就只知道说这样的话气儿子呢?”

    “要是把人气跑了,回头万岁爷又要自个儿在这里黯然神伤,悄悄同臣妾说思念太子思念的不得了。”

    “保成昨儿个才过生日,但再是成年了,在父母眼里也是孩子。万岁爷答应过不再严苛他的,做什么要说这样的话阴阳怪气嘲讽孩子呢?”

    梁九功在旁听见这样的话。不论多少回了,也不论过去多少年,梁九功都要说一句,皇贵妃娘娘当真是一如既往的霸气。

    这些话,这世上就没人敢说。偏偏就是皇贵妃娘娘敢说,也偏偏万岁爷就只听得进皇贵妃娘娘的这些话。

    康熙不做声了。倒不是不敢说不想说,是咳了一回,得缓缓嗓子,嗓子有点疼。

    瑶令见康熙缓过来了,也没有那么担心了。

    由着康熙自己缓一缓,瑶令望向太子,语气自然更温和些:“你这孩子心地最是良善,我也算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一两岁就做了太子,从记事起就学的是怎么治国,怎么做太子。叫你出去玩,你能玩什么?还不是一颗心想着利国利民的事。”

    “你阿玛只瞧见你是太子,看儿子的心有时候就淡了。你生气是对的,你不生气,他还不知道你什么地方不乐意。这样闹一回,大家彼此亲近一些,更是好事。”

    “我是知道的,你要不是心里惦记他,惦记着他的江山,还能替他做这些事么?好孩子,你阿玛不领情,我领情。你这做孩子的心,从小就是惦念阿玛额娘的。偏生有人十几岁生的你,不是把你看做他的全部。活该他心里煎熬一回,是不是?”

    太子从未听过这样的话,听了第一回,就又想哭了,却憋着不肯哭。

    结果转眼看过去,他亲阿玛在那边泪水涟涟,竟是要哭的样子,太子都愣住了。

    太子昨夜和常泰说了好多好多的话。常泰和他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因为太多了,醒来之后大部分都不记得了。

    现在看见他阿玛含泪的眼睛,太子忽然就想起来了。

    昨儿舅舅和他说,朝中为了他这个太子的事,吵嚷的很厉害,但不管怎么吵闹,皇上都一力扛了,绝不废太子,也绝不将压力给他的身上。

    就是一句话,太子永远是太子,别的都别想。

    但到底是闹剧,也是够让人心烦的,皇上就有些反应到身体上,这两个月就有点咳嗽。吃了药,却怎么也不能好全,有时候情绪激动些就会咳嗽。

    太子记得,舅舅当时叹气,劝他叫他别走了。

    太子当时没说话。后来聊起别的就跳过这个话题了。再醒来就全部忘记了。

    现在听见皇上咳嗽,他才想起来。

    皇上没做戏,也不是骗他试探他的。是真的有点咳嗽。

    皇贵妃说的没有错。

    皇上严苛一回,把他气跑了。

    他任性一回三年不回来,还中途故意跑回来闹点动静,然后把所有的烂摊子故意丢给皇上处置,就是为了气他。

    皇上气病了,也一句重话没和他说过。

    父子俩就这么互相折腾别扭。

    这可太磨人了。

    康熙见太子愣在那儿,似哭非哭给傻了似的,他也怕把太子吓着了,忙道:“是朕的错。朕以后再也不这样对你了。”

    以前觉得说不出口的话,现在说出来了,也没什么,反而有如释重负之感。

    太子忽然低头,抹了抹眼泪,走到康熙身边,说:“你保证。”

    康熙就笑了:“朕保证。以后再也不伤你的心了。”

    太子微微垂眸,眼眶有点红,在康熙握住他的手的时候,他鼻头一酸,轻声道:“你咳嗽,要好好吃药。不能焦心。阿玛。”

    声音很小的叫了一声,康熙还是听见了,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答应了一声,说:“有朕的好儿子陪着朕。朕马上就能好了。”

    管他的,儿子失而复得。帝王也顾不了许多了。好好的抱住了十八岁的好儿子,好太子。

    太子的脸有点红,汗阿玛好像真的不一样了。这么多年了,他又被阿玛抱在怀里了。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真好啊。被阿玛关怀疼爱的滋味真好。

    但太子已经十八岁了,不太好意思继续做小孩儿。其实他的要求真的不高的,只是不喜欢被严苛的要求必须完美。

    康熙心里明白了,自然对太子的态度就如春风般和煦。

    瑶令在旁边看着,满怀欣慰,和谐的父子关系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那几个小阿哥总算是不用闹着要跟着太子去浪迹天涯了。

    梁九功在心里狂赞皇贵妃娘娘,万岁爷与太子爷和好如初,皇贵妃娘娘实实在在的功德无量啊。

    第136章 情思

    太子从前学习治国的道理,学习如何治国,熟读四书五经,那都是纸上的学问。

    跟着康熙出宫巡幸,看康熙如何为帝,如何处置政务,这是言传身教。但到底看见的太有限了。

    他自己出去看到的东西,就更多些。看见问题后,所进行的都是独立的思考。

    写在叠册之上的,便是太子这三年来思考的结果。

    “这个问题,朕也想过。”

    “这个问题,朕尚未有处置的办法。”

    瑶令看着父子俩坐在一起,一点点的研究太子叠册上所书写的问题,心里有一种舒缓的愉悦。

    他们父子没有走到最后那个结局,这是让瑶令特别高兴的事情。

    她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现在看来,做得还不错。

    康熙有所改变,太子也没有养得过于娇纵不知人间疾苦,那么往后数十年的父子兄弟相争的难过痛苦事,应该都不会再发生了。

    当初封妃的时候,康熙就不愿意,想要直接封她为贵妃。是瑶令自己拦下来的。

    她没有那么在意位分,甚至在当时的情形底下,若是要封为贵妃,引起的动荡真是难以言明。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只是封妃,就已经让佟佳氏与钮祜禄氏铤而走险胆大妄为了,若是贵妃,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搞破坏。

    她记得自己说的话,但求安稳。

    当时最在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