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110-120(第18/21页)

贾政又道:“兰儿如今也是童生了,你都16了,不小了,什么给我考个功名出来?”

    “你姐姐在宫里的日子也不是好过的,如今怀孕了,可能不能生下还不知道,你若是为了娘娘,就该把家里的门楣给撑起来,而不是让娘娘来扶我们,这终究不是长远之道。”

    当初送元春进宫,本就是撑过过度时期用的,谁知道大哥直接脱离了宗族不玩儿了,而宝玉的婚事又如此难缠,兰儿虽好,可似乎有些与家里离心,哎!

    贾政看着探春,嘱咐道:“你哥是个不着调的,周围的人也管不了他,如今,我把你哥交给你了,好好看着他。”

    探春屈膝应是。

    宝玉仍旧是老实巴交的应了。

    隔壁东府,惜春在自己屋里安安静静地作画,她如今虽然不缺钱,但是想要真正的不缺颜料,还是很难的,画画的颜料,如矿物颜料等,都不是好得的,自然得慎重下笔。

    而这一次她在清源诗社里的作话,竟得到了京城顺天书院院长的指导,仅仅是一两句指导,也足够少走很多弯路。

    从回到家开始,她便闭关修炼了起来。

    各人有各人的忙碌,黛玉和林筠也一样,清源诗社毕竟是新开,还得慢慢摸索将它慢慢改进,等改好了,全都步入正轨了,她才能放心脱身离开

    而林筠,也同样忙碌了起来。

    当初冯学士本就有心将文学融入通俗的表演娱乐中,在李清照的改编取得圆满成功后,他便和志同道合的翰林一起上奏,写了个折子上去。

    当今却没有立马批复,因为涉及一个尺度的问题,当然,不是指露骨,而是说,这些个古书中的精华,比如诗词,要在话剧戏曲中,传唱多少?

    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好事,但是朝堂不是非黑即白,爆炒牛蛙是不行的,温水煮青蛙才是王道。

    于是,作为这个形式开头人的林筠,自然也被拉进了群。

    林筠一看就知道陛下是有心的。

    当即就道:“这个嘛,民间慢慢来,但是可以先给太子殿下排演嘛,这是为了然太子在快乐中学习。”

    当今和冯学士等人眼睛一亮。

    当今:好主意,太子有福了啊!子懋虽然在翰林院摸鱼,但时时刻刻想着太子这一点,不错!

    冯学士等人:宫里流行的风气,很快就会传出去,那时候就是他们自己愿意,自己追逐,自发形成了的,别看林府丞年龄小,心眼是一点不少啊!

    当今:“既如此,那就按子懋所言,冯爱卿便和子懋接洽吧,有劳冯卿再兼任左春坊大学士,为太子尽心了。”

    詹事府!太子!

    冯学士喜上眉梢:“臣叩谢陛下隆恩!”

    陛下这饼,是真给啊。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原大纲中湘云和卫若兰被我拆了:)虽然都是会跟黛玉一起外出磨砺,但湘云出去的契机是不得已的破而后立,前面写到袭人那里就给改了,还是不要那么惨了

    卫若兰:我老婆差点没了

    第120章 京城官报的发行

    冯学士现在的工作热情可谓是热情高涨,别看他看起来是翰林院的老大,但是一直坐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不动也好不到哪儿去。

    虽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但也不是从翰林直接就能入内阁的。

    对于内阁,他倒是没什么执念,也不觉得自己能拼过那么多人,但是陛下现在把他指到詹事府里面就不一样了。

    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虽然也就是个五品,看起来不高,但是詹事府的从业经历是非常香的,尤其是在太子长大后。

    更重要的是,如今太子才两岁,而陛下已经四十多了,太子二十多岁正风华正茂,陛下都已经老了,就是陛下活到七十多,太子也才三十多,太子完全不用着急,也就不会像太上皇一朝时和前义忠亲王那样。

    所以现在入队詹事府,只要不要错,那是真的后半辈子无忧咯!

    冯学士回到翰林院,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嘴角上扬起来,压都压不住,也因此彻底激发了翰林们的热情,陛下他,不来虚的啊!

    御书房:

    看着还没走的林筠,当今笑道:“难得见你主动留下来。”

    林筠被当今一噎,也有些尴尬,“陛下您这说得什么话,臣还是很勤快的。”

    当今不置可否,只道:“朕看冯卿斗志昂扬的,你别拐着心思把累活儿都给老实人,以后还得相处呢。”

    当今觉得自己可真是太操心了,神童虽好,但到底年少,还得自己带着教,哎,果然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林爱卿可真得谢谢朕,这么教他儿子!

    虽说被陛下误会得深,但到底是提点自己,“臣知道了,谨遵陛下教诲。”

    见陛下过了提点的瘾,林筠才道:“陛下,臣是为了报刊一事。”

    当今见林筠是真的说正事,也没再逗人,认真听。

    “臣姐姐林简将这次比文的诗词等文章,都准备刊印在一起进行发行,而在今后的诗社中,也会每月都选出一些诗文出来挂在诗社内进行宣扬,请了顺天书院的夫子等随机入诗社与文人沟通指导,那些个文人书生,也都因此一改对姐姐的评价。”

    “陛下,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当今隐隐有所明悟,“继续说。”

    “太/祖曾有旨,书生不论朝政,是为了让他们安心读书,也是为了他们不被有心人影响,成为刀。但是这些年下来,这一条规矩已经没什么大用,所谓的天下人之心,民心,早就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士子之心’,‘书生之心’。”

    这话,可谓是说到了当今的心坎里,也怪不得林筠会单独留下来私下跟他说,不愧是父皇和他带出来的臣子,这才是一条心啊。

    “而这一次,这些个文人书生,他们将自己的弊端短板暴露无遗。”

    “声名。”当今玩味地说道。他明白林筠地意思了。

    “陛下,臣在翰林院这么久了,也看得清清楚楚,翰林院除了编书,大多都是辅助性的工作,官员的工作量,相比于其他部门,着实算得上清闲,更别提与户部相比。”

    翰林官员:玛德工贼!

    “臣想的是,先从翰林院里挑选一些官员,组成新试点的文宣部门,发行报刊,每当朝廷有新的政策需要解读,便可发行在报刊之上进行宣传,也让百姓能理解陛下的意思,以免被下面的官员暗改,糊弄百姓。”

    “而报刊又分为几个部分,如朝政一个分区,京中要闻热点一个分区,名人轶事等一个分区,甚至还能专门有个分区给商家进行宣传,从而有大笔进项,以填补报刊低价的不足。”

    “而那些个文人书生,也有一个分区。”

    “陛下,臣姐对于清源诗社,说白了也只是为了有个契机能让自己大方行走,这诗社臣的意思是归公,最大的发挥他的用途,陛下,翰林院的同僚们都是进士,一个个都不缺文才,他们正适合用于选拔诗社每月的优秀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