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110-120(第20/21页)

个孩子无论我是否生得下来,我身子都毁了,去告诉家里,培养探春,贾家有望。”

    抱琴心疼得看着元春,“娘娘,您何苦……”

    元春闭着眼,作为贾家的女儿,她能怎么办?

    而当今,在走出凤藻宫后便收敛了脸上的笑意,“去查负责贾妃的太医,还有艾草的记录,不要打草惊蛇。”

    万公公听着当今冰渣子一样的语气,当下就明白了,贾妃这孩子便是生下来,富贵也就这样了。

    勾连太医就已经是大罪,还涉及皇嗣,贾妃,还真是大胆啊。

    这才几个月,就已经需要用艾草了吗?

    贾妃哪里知道,陛下鼻子灵着呢。

    当今径直去了皇后宫中,跟皇后说了贾元春的事情,皇后当下便请罪,道是自己没有照顾得当。

    “哪里是你的问题,贾元春本就是走老太妃的路子进宫的,又牵扯四王,他们的钉子多着呢,哪里是你能完全顾上的。”

    贾元春透露出的东西,已经明显犯了皇帝的忌讳了。

    “倒是贾探春那里,贾元春怕是要误会插手,梓童你换成你的人,别让她们的人给教废了好苗子。”

    “陛下已经确定贾探春了?”这么快的?

    当今叹气:“当下而言,没人比她更合适了。”

    “贾家就是一滩泥沼,还有一个姨娘的生母和不成器的亲弟,贾探春没有更好的选择。贾探春既然敢站出来去诗社,就说明她还有血性和心气,有一个机会搏一搏,想来她会愿意。”

    皇后沉思片刻,道:“好,此事交给臣妾。”

    当今颔首,“若是她能跟上,朕便找机会把她接出贾府,再学其他。”

    当今也好奇,贾家,到底能不能抓到这最后的机会。

    而事实证明,贾家,不仅抓不住,甚至,还自己隔断了绳索,站在悬崖边上,不知死活的,来回横跳。

    王夫人收到宫中元春的消息后,恨得一巴掌拍在了桌面,“狐媚子生的女儿,母女都是一个样!”

    探春养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还是免不了被赵姨娘那个狐媚子影响。

    仅仅是在外面出了一次风头,竟然得了宫里的眼。

    虽然王夫人以前就有送人入宫帮扶元春的心思,可那和被动送人进宫是不一样的。

    在她看来,探春的心,太大了。

    但是现在,探春不能动。宫里到底是个什么心思,还不甚明朗,只能准备着。

    王夫人值得把消息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不同于王夫人的被背叛,老太太脸色是当场就红润了起来。

    “好啊,好!”

    如今他们贾家的地位本就尴尬,探春之后便是嫁人,也难以嫁给一个对贾家有多大助力的。

    但若是宫里有意思,那就好办了,老太太可不是王夫人,元春和探春都是贾府的姑娘,她可不在意谁辅佐谁,谁压倒谁。

    贾政知道了,也没有再让探春再看着宝玉。而探春的身边,很快就多了两个嬷嬷。

    探春这一生,本就过得不得已。看起来养在嫡母膝下,不论嫡庶,一视同仁,可到底不由己,又逢贾家衰败,身有顾虑,跳脱不得。

    探春看着新来的两位嬷嬷,这么快吗?娘娘不是已经怀孕了吗?还在这个时候派人来,似乎铁了心要培养她的模样。

    探春垂眸,心中思索,看样子,娘娘这一胎,难以生下来。

    虽然心中不甘心沦为棋子,可探春也学得十分认真,并不喊苦喊累,只当日惜春说逃出贾府的话语,在她脑海中,不断的回旋。

    不能急,不仅不能急,还不能有一丝泄露的意思,便是赵姨娘也不能透露,姨娘只会高兴她有机会入宫,以为入了宫就能享受荣耀,却不知,宫中才是绝境,尤其是在现在,太子已立的情况下。

    该什么时候备逃呢?在如今,她身边都是王夫人派来监视她的人,的情况下。探春似乎越来越乖巧。

    又是一月过去,清源诗社在黛玉和田渊的共同协理下,已经不声不响的稳定了下来,并且收归公有,而来往清源诗社的其他人,大部分却还并不知道。

    大部分书生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诗社简直太棒了,不仅有顺天书院的夫子时不时来溜达一圈,运气好还能碰到好些个翰林官员,若是能和他们切磋一番,或者得到指点,那可是大喜事啊!

    只有少部分书生觉得这频率有些过高了,尤其是这一个月都没有任何收费,这些个夫子和官员们,真的是林家能请得起的吗?林家敢这么明目张胆聚势的吗?

    不过无论他们作何想,诗社已然成为了读书人最爱去交流的一个地方了。

    而比文当日的文章,也早已被千红书坊刊印成册,流传开来。

    记录在上的名字,在文宣部门的有意推动下,也逐渐名声大噪,更有幸运儿因此被英武殿大学士裴瑾看重,收为徒弟,可谓是一朝升天,一时间,诗社人满为患,也有眼红者仿照倒也成功分了部分流,林家对此,当然是……欢迎分流啊!

    又不是他们做生意,他们又不在这儿赚钱,当然不介意了。

    而眼见时机成熟,准备工作也准备好,第一版报刊也该准备印制发放了。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第一份报刊,送到了当今的桌案,由当今进行指点,确认无误,改正后,方才大力印刷。

    早上,三个铜板一份的京城早报,叫卖声一场火热。

    “第一版京城官报,早买早知道~”

    “陛下亲自题笔报刊名,朝堂政策落实地!”

    “清源诗社归属翰林文宣部,优秀诗文有机会入选报刊——”

    “文娱分区,扶风大大新开连载——”

    书生们,一个个的都激动得快疯了!

    林家,大大的好人啊!

    陛下,当世明君啊!

    清源诗社是官家的了,他们的文章诗词,优秀的可以上报刊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不仅可以扬名,还有机会被陛下看到?

    而且接管清源诗社的,可是翰林院,翰林院啊!书生的圣地啊!

    不少小老百姓看着激动的跪地向着皇宫方向叩首的书生,“他们这是咋了?一个个的激动的,那报刊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大作用?”

    小商贩们聚在一起,研究了一下,“是朝廷办的报刊,说是新发布的政策,重要的就会写在报刊上,等京城运行没问题了,就逐步外全国推广,让老百姓也能在报刊上了解朝廷政策,让老百姓不至于被官员欺骗。”

    老百姓一听,“我们这种不识字的咋办?”

    “一个村大抵都能有一两个识字的或者说先生,说是还在试点阶段,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上去。”

    “这主意倒是好,这一张报刊才三文钱,倒也不贵,不过小老儿我看上面那么多字,大小还不一样,怕是印刷都不方便,这朝廷能负担得起吗?怕是没多久就不搞了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