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纨绔[穿越]: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做纨绔[穿越]》 60-70(第8/26页)

说,还有性命危险。

    “派兵加身手好的跟着,或是调当地所管辖的政司军。”

    这就叫:在绝对力量面前,什么阴谋诡计地头蛇都不够看。

    黎暮泽:……

    “要是不成,那朝中武官闲置多年,就两两结合搭伴去,还能彼此监督,下地方去,文官为主,一切听文官的,但武官不满回头参就是了。”黎南珠又给个好主意。

    京里也有闲在家的武官,都是上了年纪,或是有旧疾,但去地方这等小事,又不是上战场打仗,这些武官能用上,不然整日耳根子软,文官带节奏,武官就被当枪使,在朝上瞎嚷嚷。

    说的就是皇后参政这事上。

    黎南珠说那都是闲的。

    黎暮泽一听,“这个倒是可用,但还是要细致一些,谁去,带多少人,如何章程都要说清。”

    “再给尚方宝剑,先斩后奏!”黎南珠来劲儿了,这戏文里都有,提前危险预料到再给解决。

    黎暮泽:……看出来了,阿叔是真当戏文解决。

    不过主意不错。

    人选上,历延年倒是想起一人,徐宁徐大人,就是之前历延年举荐去救助水灾,顺便彻查水灾灾情的那位。

    也是京里传出‘得太孙妃青眼就能冒出头’消息的那位徐家。

    不过也确实是,徐宁最初在礼部,坐了十多年的正四品,是朝中隐形人似得官员,后来赈灾得了功,一下子连升两级,是正三品。

    那时候徐家也被打上‘太孙一脉’阵营,等太孙登基成了皇帝,徐宁位置也没动,照旧干他的活,是一位能坐得住有耐心圆滑不失底线原则的官。

    这不,历延年现在就想起来了。

    等徐宁进了永双殿,见帝后都在,黎大人也在,当即是心里屏气,郑重了几分,行礼问安,他觉得圣上又要给他差事了,还是一桩麻烦差事。

    但如此阵仗,若是做好了——

    徐宁是有几分赌徒心理,但他听闻是干什么后,面上骇然,没想到内阁竟是要减官,这若是做不好会动摇大历根基的。

    “臣愿意。”徐宁答。

    黎暮泽只说要干什么,却还没说种种措施,徐大人只听闻就愿意冒险前往,圣上没看错人。

    徐宁是想徐家兴旺,但也有抱负也有做官初衷,他当了这么多年官,官场弊端也早早洞悉二三,此事艰难,所以他提都没提,不愿做出头鸟,也深知单人能力不成。

    先帝也不愿做。

    且有时候他会想,官员多了,也是底层官员,月银也没多少,又不是吃他的喝他的,忘了吧,别记在心里,圣上都不愿做,你一个小小礼部官员又能如何。

    没成想,今日圣上看出来且还愿意减官。

    “臣年迈,前半生糊涂度日,安于现状,如今大历能用到臣,臣愿意前往。”

    “徐大人此番话是做了赴死决心。”黎南珠说道。

    历延年:“徐大人忠君爱国之心,朕记下,自要保徐大人安全。”

    黎暮泽就说了办法,给徐宁配兵。

    徐宁:啊?啊?!

    大历文武不通,是两个管理,倒是有文官艰难时,冒险写信去求助驻守军的,但对方能不能派兵增援那就是两说了——要是没旧情,基本上是理都不理的。

    没成想现在给他派兵。

    “这臣没打过仗不懂带兵。”徐宁觉得好,但他不会管这些兵。

    黎暮泽就说给你再配个将军。

    徐宁:???

    反正最后把事情说明白,徐宁觉得可行,心里也松快了,刚才答应时,都把身后事想好了,给家里交代,如今到不用了。

    “此事不必太急,不用玉石俱焚,朕想期限在五年。”

    徐宁一听大为感动,当即应是。

    这一通梳理,不可能就徐宁一人,还要再派年轻官员下去历练学习,正好是内阁那一批,等今年秋闱还有一批新人可用。

    倒是解了燃眉之急。

    三月初,草长莺飞,京里一道圣旨,晋徐宁为监察巡官,正二品——朝上就没这个官职,监察倒是听过,那是光武帝时,最出名的就是严谨信严大人。

    就是如今圣恩寺严大人的祖上。

    都是铁面无私,忠心耿耿之人。

    给徐宁升官就罢了,怎么还带着武将一同去?京里百官心里嘀咕,想打听一二,但此事只有内阁知晓,内阁的人嘴严的厉害,半点消息也撬不出。

    那自然就是圣意了。

    “圣上这是意欲为何?”

    “不知。倒是内阁,那些新人,都不为所动。”这是从新人那儿着手去挖的,结果半点都没打听到。

    有人就说:“黎暮泽惯会调教笼络人心,那些年轻的吃黎暮泽那套,什么抱负嘴上说的厉害。”

    可那些新人就爱听抱负、志向,不爱白花花的银子。

    黎大郎就是随徐大人的其中一员,黎晴宥走的时候,黎南珠不舍,但没劝,只是拍了拍大孙子肩膀,说:“知道你心头有热血,但凡事别太上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你看看徐大人,他在礼部窝了十多年,到了中年,先是水灾案,又是如今,只要活着,就能给大历出力,千万别犯蠢,拿你们的命,顶那些污糟玩意的命,亏大发了。”

    “跟你同去的那些人都说着,尤其那个十六岁小探花。”

    黎南珠忘了探花叫什么,光记着人家年纪小。

    黎晴宥道:“是光弟,何希光,如今已经十七了。”

    “好,二爷爷记下了。”黎南珠继续说:“你们小孩子脑子一热就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务实做实事,才能将理想一点点实现。”

    “去吧。”

    黎南珠很是欣慰,大郎自小在家就不是矜贵少爷做派,还挺能吃苦——光是一年四季闻鸡起舞读书,就非常人能坚持下去的。

    他不行,他娇气。

    大郎有志向,是黎家儿郎。

    徐大人一行离京后,京里官场有些人心浮躁,但没几日就差不多又好了——因为帝后一如既往过日子,没人在意他们浮不浮躁,倒是没办好事要罚的。

    三月底,天气晴朗。

    “阿叔,桃花开了。”历延年说。

    黎南珠也好久没出去玩了,当即是说:“咱们办完了一件事,奖赏奖赏,我们一家四口出去郊游吧?”

    “就去赦天别庄,叫上十二和信四,我要打马球。”

    历延年道好。

    红豆小糕一听出去玩,尤其是红豆,跟个小鸭子似得哒哒哒跑的飞快,去抱爸爸的腿,黎南珠狠狠rua了一顿,给两只崽崽画了好大的饼。

    赦天别庄有马儿,能骑马——自然是他骑,两个崽子看着。

    “亲亲就带你们去。”黎南珠骗小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