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40-50(第21/31页)

听着底下议论许久,却一直拿不出个可行的章程,脸色也越来越不好。

    忽然,一片乱糟糟的声音中,其中一道尤其响亮。

    “陛下,臣有一策。”一个约莫三四十、蓄羊角须、头戴二梁进贤冠的黑领朱衣大臣站了出来,他的年纪在一群五六十的公卿中显得十分年轻,面貌也带着意气风发。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落在了他身上。

    此人是司马维,原赵贞手下官员,赵贞被贬后他便被提了上来。

    才上任,年纪又轻,自是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

    “爱卿有何良策,但请说来。”梁帝道。

    司马维上前一步,拱手行礼,然后说:“臣以为,赈灾之事,不能全靠朝廷,亦可借用当地之力。”

    “嗯?”

    “今年遭了洪涝,以陛下之仁心定会免其赋税,河南河内本就是粮食税收之重地,如此一来,今年之税短于去年,国库本就不见宽裕,下半年还有官员俸禄、帝陵、军需等诸多支出,实不宜将全国之财赋于两郡之地,是以须借当地和周边大户之力。”

    “如何借力?”

    “世常有有佃农租借主家田地之举,今何不反过来?”

    “这……”有些人已经明白过来他的意思了。

    司马维继续说:“大户必有存粮,何不让他们出面,以粮食租借百姓之田地,或两年或三年,田地仍由灾民耕种,只是这三年期间所得归于大户,待还清借贷的粮食,自然便将田地归还。”

    “如此一来,朝廷不需耗费巨资即可解眼前洪水之困,亦不用担心灾民生乱矣!”

    ……

    桓府。

    桓均今日下值极早,一到府中便候在前厅等祖父回来。

    一个多时辰过去,桓余的马车终于抵达家门口,桓均忙迎上去。

    “祖父。”

    桓余看了他一眼,知道他等自己是为什么,“去书房。”

    两人便一道去了书房。

    “祖父,赈灾的事议得怎么样?”桓均迫不及待问。

    桓余斜他一眼,不紧不慢地拿起喜爱的白瓷茶杯饮了一口,慢悠悠地润了润喉,才道:“你已年满二十,也在朝中待了几年,怎么还是如此不稳重?”

    桓均吸一口气,低下头,“祖父教训的是。”

    可他心里却不认同,赈灾之事关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他怎么能不忧心。

    桓余见他认错,终于点了点头,这才慢慢说起早上在梁帝那里的议事结果。

    当桓均听到皇帝竟然同意了司马维的赈灾策略,决定借当地大户之力来赈灾时,他已握起双拳,浑身颤抖不已。

    如此计策,皇帝竟然能同意!

    现在说得好听是租借灾民的田地来放粮赈灾,可一旦田地到了那些大户手里被他们占去,还能拿回来吗?

    到时他们说灾民欠他们的粮一直没还清,就一直霸占田地,谁又能为灾民出头?

    桓均已经能想象到,这次灾情过后,河南、河内两郡的田地就要完全被士族把持了。

    而朝廷那些大臣,他们本身就是士族大家出身,此策一出,得利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己,自然不会反对。

    桓均的心霎时坠入冰窟,只感觉一股寒气窜了上来。

    士族,确实已经渗透入梁国的各个方面了。

    这些年士族不断颁布减免租赋的政令,使得他们拥有广大的土地却征不了税,加上天灾频发,国库日益空虚,以至于没有粮食去赈灾,这便又加剧了士族对大梁的腐蚀。

    大梁就这么不断陷入恶性循环里,没有人能拯救,除非将所有士族连根拔起,可,以如今的形势,又有谁能做到呢?没有人!

    夫一人者,何以与万民之敌乎?

    这一刻,桓均深刻明白了公主为什么要叫自己去淮南。

    那日交谈结束,他回来后去各部调阅了许多历年卷宗,又翻了此前两朝的天文水利和气候,看完之后,果然印证了公主那句话——天气在日益寒凉,我们正处于冰期。

    接着他又借桓家之利调看了户田文书,其中记录在册的,几乎一半都是士家大族的田地,更不要说他们私藏不报的大量隐田和佃农,而这些田地又享有特权不用缴税,朝廷只能去盘剥本就困苦的百姓。

    再看已经完全被士族把持的朝堂话语权,桓均想,就算没有胡人,大梁或许也会走向末日。

    “祖父也以为此策甚好?”桓均突然抬起头问。

    桓余看着孙子的眼睛,一时答不上来。

    他这个孙子,是桓家十几个儿郎里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固执的一个,他明明出身士族,家族给了他衣食,教导他文武,他却同情那些毫不相干的庶民。

    这样的性格,若放在太.祖一朝或是昭文太子手下,或许能成就一代名臣,可放在如今这朝堂……

    桓余摇了摇头,“七郎,你要知道,有些事,非人力所能及。”

    他想劝这个孙子,希望他能聪明些,不要妄图以蜉蝣之身去撼大树。

    “祖父,诗书中常念‘国家’二字,可见先有国后有家,国之不存,我们即如覆巢之卵,安有立足之地,若继续放任下去,大梁早晚有一天会毁在我们自己手里。”桓均字字锥心。

    桓余见他如此,只余一声叹息,“我又如何不懂,只是……大势不可为啊,你又何必非要逆流而上?”

    “祖父,孙儿之志已定,九死不悔,无有转圜之地!”

    说罢,他起身弯腰,恭敬地施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了书房。

    桓余只看着他离去的坚定背影,阖上眼皮,静坐许久。

    除了赈灾,桓均是后面才知道,朝廷竟然还欲削减凉州军费,理由还是那个,国库空虚,又说大梁与鲜卑结盟,胡人一时必不敢来犯,适当削减军费亦不妨碍。

    好一个国库空虚。

    大梁沃土千里,每年种下的粮食高达千万倾,却收不上来税,多可笑。

    原本的踌躇都消失了,桓均发现,自己终究也只有那一条路可以走-

    “你愿娶妻了?”桓余老爷子十分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孙子。

    “是。”桓均恭敬俯首。

    桓老爷子脸色反而有些犹豫起来,“你该不会还想娶卢家女吧?我绝不允许!”

    “非是她。”

    “那是谁?”

    祖孙二人正在一处水阁乘凉,桓均跪坐在祖父对面,缓缓抬起头,“祖父,孙儿愿娶一贵女,但孙儿有个条件。”

    桓余垂眸沉思了会儿,似在思考他背后这出闹的什么意思,可他的婚事实在拖太久了。

    “你先说吧。”

    桓均道:“孙儿想要族中商队。”

    桓余倏地抬起眼皮。

    桓均说的族中商队,并不是桓家的人手,而是依附桓家而生存的各个家族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