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点我一下,马上暴富[快穿]》 50-60(第2/19页)
毕竟他又不似那琼江四大家,两头吃利,连走私船的钱也收。借刀打掉这些海上岸边勾连一气的利益集团,对昭华号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一害。
若能与本地官府搞好关系,找到途径弄火器与板甲来武装商船,也是美事一桩。
计算清楚利害关系,祝锦宸一口应下了何英浩。
这位老臣不知他心中盘算,竟还敬了他一杯。
*
海牙县是岭南道靠东南方、海岸线上突出去的一个小角,因三面环海、一面接陆、形似一个凸出去的尖牙,因此被称作海牙县。
因了这特别的地形,海牙县自然也就成了大夏守军与倭寇对攻时,前线几个拉锯点之一。这几年倭寇猖獗,海牙县几度易主,城中居民逃的逃,走的走,留下来的都自组起民兵队伍,半耕半武,协助官军协防海岸线。双方互有胜负,但在走私商贩的里应外合下,要击退倭寇,显是比从前更艰难了。
现下除海牙县外,沿海只余下两、三个小城还未被占领。又正时值八、九月之期,秋高气爽,正合渡海奔袭。因此祝锦宸至了海牙县上时,见到的就是一副户户演兵、剑拔弩张的景象。
右都御史季岑不似从前的官大爷,他没在千里之外的官邸坐着,而是亲临海牙县中,坐镇指挥,很得军心。他于校场与指挥使商讨新型阵法,忙得腾不出身,就差了个小兵,教他带祝锦宸简单参看一圈武备库中的军备物资。
那小兵见祝锦宸穿得富贵,又是一张左右逢源的商人面皮,上来腹中先自有了计较,待他的态度,也就有些轻慢无礼。“景城住”当然不会和他计较这些事儿,呵呵一笑就过了。
武备库打开以后,祝锦宸心中一重,这才了悟何英浩缘何声声切切,也要请他伸出援手。
眼前那黑洞洞的大仓库里,堆垃圾一般地堆着些铠甲,层层叠在一起,还散发出一股子混着汗水与铁锈的腐臭味。祝锦宸捏着鼻子,斗胆上前,揪起来一件铠甲送到眼前端详,当时就碰掉下来几块甲板,在地上撞出沉闷的声音。
鳞甲与布片的接缝处,缝线豁口处有,甲片生锈剥落处有。随手捡了十件铠甲来看,倒有六、七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叫人如何穿得上阵,如何防敌人刀刀雪光?
看完铠甲,祝锦宸就去看墙边立着的兵器架。短刀长|枪,白铁打造,都是那一般公门中用的款式。
祝锦宸往日与其他商贩聊天,知道那些东洋倭寇,最重刀具打造,身上常佩长中短三种月弧形刀刃,有削铁如泥之势。此间刀枪,对付一般歹人,兴许不会出错;但要对上那些装备精良的倭寇,又有多少胜算?
走完武备库,他又要求去看战船船坞和粮仓,问得又多又细,问得那小兵直嫌他烦。末了他又要求那小兵带他去校场,看季大人与指挥使演练的新阵法。
那小兵腹中骂娘,只暗道也不见你们掏钱出来,只一味看看看,什么秘密都给你们看了去,又借机做那些坑蒙拐骗的买卖。
但祝锦宸究竟是季大人的客人,他不能明着忤逆,只能自打了个鬼主意,将祝锦宸带到一处石头堆起来的高地上,叫他爬上去远远看校场一眼,也就算看完了。
祝锦宸瞧他一眼,知他意思,爬上积石堆,竟从身边的木箱里掏了个黑铁皮卷的长筒出来,附在眼前,透过镜片,认真看起了校场中的演练情况。
小兵站在一旁,看他拿着那个“望远镜”,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就傻了眼,忍不住向他搭话道:“你、你用那个……竟能直接看到校场中吗!?”
祝锦宸移开眼睛,看他一眼,大刺刺道:“要不,你自己来试试?”
小兵忽然就受宠若惊,三两步上前接过望远镜,学他的样子,趴在石堆上往校场打量。
筒中虽小,寸方却能见天地。指挥使大人的脸,清清楚楚地映在他眼前。阵型变换,长|枪突进,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小兵激动地以双手捧着那望远镜,一时惊一时喜,一时又是叹息。
惊这小小的一个黑色铁筒,竟然能纤毫毕现,还原出百米以外的图景;喜的是想到若有这铁筒在手,远窥敌情,瞭望战况,都能便利许多;叹息的是这样的好工具,竟落在一个利欲熏心的商人手中。
祝锦宸看他面上变色模样,心中径自好笑,挥一挥手道:“你喜欢,就送你了。”
小兵这一下大惊失色,忙双手将望远镜递还给他,忙忙摇头:“我是海牙县的守军,不能拿你们的东西。宝物珍贵,我不能夺人所爱。”
祝锦宸将他手推回去,又从箱中捞出另一支筒镜,颠在手上,打了个转:“这东西,不值钱。”
“我这一次来,带了些见面礼,这本来就是要给你们的。”
小兵捧着那支筒镜在手,不知怎的,忽然觉得今儿的日头都明亮了几分。
祝锦宸笑道:“现在,可以带我去校场了么?”
第52章 大夏衣冠满华光(28)
透过望远镜看校场中时, 祝锦宸就发现一件怪事。
场上士兵,许多抄的都不是寻常家伙。有的拿犁地用的钉耙,有的使打谷棒, 还有几个人, 手持一根长满枝叶的大毛竹,看着不似上阵杀敌的模样,更像是要下地务农。
军资再不充裕,也不至于要拿农具树枝来作战吧?
他急着叫小兵带他去校场边上, 就是想用自己的眼睛看个清楚,确认明白状况。
回到校场,场中演武正至酣处。两支十数人众的小队, 一队佩了倭刀, 扮倭寇贼子,汹汹来犯;另一队则布成阶梯阵型,手持那些望远镜里头看到的拖沓武器,变阵而动, 迎面接敌。
一边是雪亮刃口,一边是枝叶葱茏,甚是滑稽。不过一会儿, 祝锦宸突见那长竹枝与钉耙配合而出, 凭借长度优势,将倭刀叉在一丈开外。长竹枝的头部削尖,又留下了许多野蛮张开的枝杈,倭刀叉在其中, 有如尖刺入笼, 左冲右突, 削下许多竹叶来, 却难再往前一步。
正当这时,中排长|枪刀剑尽出,长短配合,将对面一气制服。
普通农具,在将领指挥调度下,成了一件奇门兵器。祝锦宸不由刮目相看,再不敢以貌取人。
“——鸳鸯阵法。”见到标志性的狼筅,沈玦几乎可以确定,这就是他所在的那条时间线上,被戚家军发扬光大、用以对付倭寇的标志性战法。
他调取出相关的信息,向祝锦宸介绍道:“这种阵法以十二人编队,两人持狼筅,两人持镋钯,四人持长|枪,一长盾,一圆盾,一短兵,跟随队长号令,变阵向前。这种阵法在后世被高度赞誉,因它讲究长短武器之间的协同配合,可攻可守,能进能退,显出了团队作战的优势,打破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
祝锦宸道:“这样说来,这阵法的思路,岂不是与现代企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理念非常接近?”
但他也看出来,若没有严明军令约束,执行者做不到令出即行,那么即使有一套设计精妙的结构,也无法收获预期中的效果。
他起了兴致,认真观看场中,发现尽管条件艰苦,众士兵却都训练有素,进退有度,心中又生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