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130-140(第18/42页)
担心学生的基础水平够不够了,能被选中的至少也达到了最低要求。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只怕是鲁信现在的头会更秃。
原本为了节省时间、剃成板寸的发型看起来就很聪明了,万一哪天多掉点头发,指不定就要被人说上一句“聪明绝顶”。
他才19岁,并不想获得这样的称赞。
但即便是有了这样的辅助,鲁信挑人也挑的像是熬了好几个大夜一样,才终于选出来了三个他觉得可以考虑的人选。
至于究竟要找谁来,还要看最终和他们面谈的结果。
毕竟他也就是同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独自担纲一个项目,但同学们也未必愿意加入他的队伍。
这些问题鲁信本身都是认真思考和考虑过的,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确定好人选之后,鲁信就通过后台给三个同学发送了邀请通知。
这也是学校后台的新功能了,主要是由年初闲得X疼的计算机学院的院士以及教授们做出来的。
因为防火墙的存在,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计算机学院有三名老师提前被召唤出来,但是学院还没有建成,三个人搞项目的话,天荒地老也搞不完。
所以阮星回干脆就给他们分配了几个小任务打发时间。
其中就有现在全校师生都在使用的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范围很庞杂,像是普通学校会有的选课、签到等功能,这上面都有。
星空大学第一年招生的时候就开始使用的线上选宿舍等功能也被并入其中。
甚至还有校园范围内的外卖服务,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点单,然后由商家、或者是想要勤工俭学的学生们进行取货配送。
这些都只是生活方面的功能。
而对于医理化生四个学院来说,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等级评定。
每个学院内部有一系列的评判标准,以确认学生是否具有参与实验的能力。
而这些评判标准又涉及了不少课程科目,这样一来,综合数据就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了。
所以,学校的老师们是可以通过教师版的后台给每个学生的单个科目进行评分,后台也会实时计算各个科目综合下来的分数,确定学生的综合分数之后,就能够判定他是否可以进入实验组候选队列。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都是看不到其他科目的单项评分的,学生甚至看不到自己的总分,只能看到一个十分笼统的进度条。
这也就避免了老师因为同情或者是别的因素,额外给学生评分,以至于学生提前获得了资格。
总之,是一套比较严谨的体系,基本上杜绝了学生和老师相互“勾结”的可能。
学生们一旦通过资格评定,登录账号之后就会看到一个新增的界面,也就是实验室队列界面。
这个时候,学生可以选择向有人手需求的实验组递交个人简历,等待通知;也可以由实验组负责人对学生发起面试邀请。
这个模式下,双方的关系就更加倾向于社会上的招聘流程了。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双向选择制度,更加适合当下的星空学院。
鲁信这边对学生发起了面试邀请,学生下次登录账号的时候就能够收到消息,然后确定自己是否会赴约、需不需要改时间。
如果双方都没有什么异议的话,定下面试时间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流程了。
事情进展的还算是顺利吧,鲁信在三个人里面留下了一个。
另外两个人,一个是更希望进入老师带队的项目,想要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
另一个是和鲁信本身的性格并不太相符,鲁信担心以后容易产生矛盾,就婉拒了他。
组里只有两个人,显然是不够用的。
别看鲁信和小杜两个人就能撑起来一个小组,但那也要看人家小杜是什么水平。
怎么说也是材料化学专业的讲师,即便是在讲师队列里,小杜也是距离副教授等级最近的一个了。
即便是这样,在完成了第一个项目之后,后面两个项目里面,鲁信和小杜两个人还陆陆续续招了好几个人进组,才算是扛起来了整个担子。
而对于现阶段的鲁信来说,整个实验组想要像以前的效率那样运转起来,至少还需要五个人才行。
现在来了一个,那就是还差四个人。
他就只能继续等待后台里出现新的人选了。
毕竟既要专业方向符合需求、又要有一定的水平、还要和小组成员性格相容,这样的要求实在是不低。
这种情况下,鲁信很难再去考虑成员的实验水平,首先把小组拉起来,技术水准之类的,进组之后再提升吧……
也不知道今年的新生里面,能不能多几个期中考试之后就能有进组资格的人。
但是中间这一段时间,鲁信也没有闲着。
他新招进组的同学名叫萧年。
进组第一周,鲁信带着萧年一起熟悉了一下实验室的环境以及项目内容和研究方向,算是熟悉业务范围。
然后就拉着人一起开始对课题进行了研究。
他们接到的项目资料里面有最终目标,也有一部分研发方向上面的提示,两个人现在要做的主要就是顺着这些提示去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
材料学本来就是一件挺讲究玄学的事情。
有的时候人运气好,可能没做上几轮实验,就能从一堆的候选项里面抽中了需求的那个,就像是去年寒假前的鲁信。
有的人也可能是手黑,即便是只有五个选项,都能把正确答案留到最后。
鲁信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首先寻找各方面的可能性,找到几个备选项之后,就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寻找新的可能,这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方式。
而且他们现在人手太少了,项目压力实在是不算小,计算方面又只有鲁信一个人有经验。
现在项目组里面只有萧年一个人还好说,他还可以一对一辅导,等后续的四个人来了……他想想都头疼。
倒是如果能趁这一段的空档期把萧年的基础带好了,他以后也能稍微轻松点。
想到这一点的时候,鲁信就想起来了自己的室友于恒。
他当初也是被小杜丢给了自己来带入门,像极了鲁信现在在打的主意。
时间就在他们这一对一辅导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流逝了,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份。
月初的时候,学校外面传来了喜讯。
代表国家出战世锦赛的路子晨,顺利在世锦赛上拿下了两枚金牌!
不仅带着国家队重回百米冠军的位置,还额外斩获了一个原本弱势的五百米金牌!
获得金牌当天,学校里的学生们就有人把这个消息转发到了校内论坛上,而星空大学的官方账号也飞速地转发通知了这个好消息。
甚至就连星空大学体育学院的山脚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